蘇州黃埭人到底為什麼這麼“瓜啦鬆脆”?

江南小鎮最不缺的是什麼呢?大概是生活,和有那麼點執拗的情調。這裡的人除了認真打理日常,還總是願意費那麼點心思在看似無用的東西上。

相城黃埭也是如此。有一期相城食記我們聊了黃埭掛麵,當然也念念不忘這裡的已經有150年曆史的玫瑰西瓜子。麵條是為了填飽肚子,那瓜子則是為了一份閒適。

如果蘇州糖果零食店少了黃埭玫瑰西瓜子,那就少了一種最獨特的“瓜啦鬆脆”。


蘇州黃埭人到底為什麼這麼“瓜啦鬆脆”?


1


如果哪天想起來要買點兒瓜子磕磕,那想必你生活得還不錯,至少心情還挺輕鬆。這句話不算真理,可仔細想想,還真有那麼點道理。

天氣暖和出門玩兒,野餐休息嗑個瓜子;煲劇看電影嘴太閒,剛好空出手來嗑個瓜子;喝茶聊天八卦,那更得找個事兒做,嗑一盤瓜子;嗑瓜子可以說是閒適生活的一種伴奏,少了它不至於影響大局,但有了它立刻氛圍不一樣。開始嗑瓜子的瞬間,空氣中一下子就充滿了輕鬆的社交感,不得不說這是一種神奇的食物。

不知道黃埭人對瓜子的情有獨鍾,是不是和這裡的休閒文化也有點兒關係。


蘇州黃埭人到底為什麼這麼“瓜啦鬆脆”?


魚米之鄉,安居樂業的人多,走南闖北的人少,開個書場,算是很有市場的一種營生。從前小鎮交通不算便利,文娛項目少,一年也難得演幾齣廟臺戲,人們平時最大的娛樂活動就是上書場或者茶館聽評彈。歷史上的黃埭是有名的書碼頭,最興旺的時候,黃埭鎮有過九家書場。“說書跑碼頭,能過黃埭關,就算有本事了”,評彈名家嚴雪亭就是這麼說的。

“把往事今朝重提起,破工夫明日早些來”,這日復一日,精彩不斷的故事和表演,再配上一杯茶,一把瓜子,可算是錦上添花了。


蘇州黃埭人到底為什麼這麼“瓜啦鬆脆”?


再到七八十年代,小鎮影院劇場興起,趕時髦的小青年們趨之若鶩,不過小配角瓜子還是很受歡迎,和新形勢下的娛樂搭配的仍舊是最簡單的小零嘴。便宜好吃,永遠是考驗大眾款零食的最佳標準。


蘇州黃埭人到底為什麼這麼“瓜啦鬆脆”?


一晃到了現在,瓜子當然還是不會被淘汰,黃埭玫瑰香水西瓜子在老食客的眼中依然是一種不可替代的象徵:“多少年了一直購買,就是這種老味道。”

蘇州黃埭人到底為什麼這麼“瓜啦鬆脆”?

在之前的馮夢龍文化旅遊節上,更有百名“嗑瓜子達人”各顯其能,一較高下,十分有意思。


2


和每一種傳統小吃一樣,黃埭西瓜子也有自己的傳說故事,且不究幾分真幾分假,故事是個有趣的故事。

據說,有一年吳縣知縣做六十大壽,各鎮的商賈大戶都去送禮。知縣愛吃土特產,於是木瀆嚴家送的是棗泥麻餅,東山翁家送的是碧螺春茶葉,望亭楊家送的是芙蓉餅,角直沈家送的是醬蘿蔔,唯獨黃埭鎮的吳傢什麼也拿不出來。壽宴桌面上,就沒有黃埭的東西,知縣感慨道:“吳縣這麼大的地方,要算黃埭人最笨,只會吃不會做。”知縣一番話,讓吳家老闆抬不起頭來。

吳老闆好強,立志要搞出黃埭特產,但沒想到自己鑽研無果,出門拜師學藝還遇上盜賊,最後卻一路討飯。有一天,他借住在膠縣一座寺院裡,夜來無事的老和尚找他聊天,瞭解他的遭遇後,便把自己炒作玫瑰香水炒瓜子的絕技傳給了他。

吳老闆回到黃埭就開始炒制西瓜子。第一批瓜子炒出來當天,便送了五斤給知縣,並貼上“黃埭特產玫瑰香水西瓜子”的標籤。知縣把瓜子放進嘴裡一磕,只覺香氣撲鼻,津津有味,不禁連連稱奇,誇獎黃埭人聰明有志氣。從此,炒制玫瑰香水西瓜子成了黃埭街上一個吃得開的行業。

蘇州黃埭人到底為什麼這麼“瓜啦鬆脆”?

傳說歸傳說,《吳縣誌》和《黃埭地方誌》實有記載,黃埭西瓜子是黃埭人殷福熙於1869年創制的。

清同治年間,殷福熙在黃埭鎮河瀆橋東開設了只有一間門面的“殷福熙茶食糖果號”,他炒制的西瓜子還會加入適量的白色玫瑰食用香油拌和,所以清香撲鼻,瓜子深受顧客喜愛。

這種獨特的口味傳承至今,在黃埭,結婚過年辦大事,必須買本地玫瑰瓜子,都是成箱往家搬。2013年,黃埭西瓜子炒制技藝,也被列入蘇州市非遺名錄。

蘇州黃埭人到底為什麼這麼“瓜啦鬆脆”?


3


如今在黃埭,專做玫瑰香水西瓜子的廠家不在少數,這裡頭最有代表的就屬天福這一家了。

蘇州黃埭人到底為什麼這麼“瓜啦鬆脆”?

來自新疆的瓜子原料運來黃埭,第一道工序是手工挑揀,這是黃埭西瓜子從開創至今,一直保持的特色。挑選時,要求瓜子粒粒平整,大小均勻,無白庇,無翹瓣,無嫩粒。因此,平均每百斤原產瓜子,成品率僅為20%左右。

與別的瓜子不同,黃埭西瓜子入鍋炒制前要先淘洗,濾幹水分;鍋內要先擦一層植物油,而且要掌握好量,防止瓜子外殼炒焦;炒制時要用文火,還要用長柄鐵鏟不斷翻動;出鍋前,還要加入輔料。一鍋瓜子要炒制一個多小時,出鍋冷卻後,還要經過拌料、孵化。

蘇州黃埭人到底為什麼這麼“瓜啦鬆脆”?

每一顆瓜子都要經過手工挑揀、淘洗、炒制、冷卻、拌料、孵化、再拌料,這完整七道工序。老手藝一直都沒有變,老食客的評價也一如既往:“黃埭出品的西瓜子粒粒平整,大小勻稱,芬芳香脆,吃後既不髒手,又不口乾,越吃越想吃。”

蘇州黃埭人到底為什麼這麼“瓜啦鬆脆”?

4


黃埭西瓜子嚴肅不靠譜測評


經過老食客們的科普,我們對黃埭西瓜子的前世今生有了初步認識,那麼問題來了,吃口到底如何呢?

編輯從採芝齋買來最有代表性的天福牌黃埭西瓜子,召集若干夥伴,經過“態度端正/認認真真”的多方考量,推出以下不靠譜測評,僅供參考,僅供娛樂。


品相外觀

深淺褐色混合,烘烤均勻

幾乎沒有烤焦的顆粒

蘇州黃埭人到底為什麼這麼“瓜啦鬆脆”?


尺寸

隨機測量

身高1.5cm左右

肚子0.8cm左右

蘇州黃埭人到底為什麼這麼“瓜啦鬆脆”?


蘇州黃埭人到底為什麼這麼“瓜啦鬆脆”?


瓜子大小

經不靠譜測量平均每顆0.3g-0.4g

瓜子顆粒大小真的非常均勻


蘇州黃埭人到底為什麼這麼“瓜啦鬆脆”?


瓜子仁大小

經不靠譜測量,平均每顆0.11g左右

瓜仁飽滿


蘇州黃埭人到底為什麼這麼“瓜啦鬆脆”?


粘手度

完全不粘手,不油,

通體光滑


蘇州黃埭人到底為什麼這麼“瓜啦鬆脆”?


壞籽率

經不靠譜測評,嗑了4包,沒有遇到壞的

蘇州黃埭人到底為什麼這麼“瓜啦鬆脆”?


口感

玫瑰香味是個特色,不沖鼻子,是幽幽的清香

瓜子偏硬,非常脆,

對準了一嗑就能開

剝離度/易嗑度

嗯,怎麼說呢,黃埭西瓜子還是厲害的,

可能是考驗嗑瓜子能力的絕佳產品。

嗑瓜子非常厲害的小夥伴,

1分鐘嗑出8個完整的

嗑瓜子非常不厲害的小夥伴,

1分鐘僅嗑出3個完整的,碎渣若干

(看了一下,民間黃埭西瓜子達人比賽冠軍紀錄,5分鐘53個完整的,也就是平均1分鐘10個左右完整成果。)

蘇州黃埭人到底為什麼這麼“瓜啦鬆脆”?


包裝

有小包裝散裝,半斤袋裝,圓筒禮盒等

畫風,復古,嗯。


蘇州黃埭人到底為什麼這麼“瓜啦鬆脆”?


是不是有點心動

不如今天就買上一袋瓜子

約上三兩好友

Just 嗑 it!


畢竟,

能陪你一起嗑瓜子的人都是關係不一般的人,

也沒有什麼江湖恩怨是嗑1袋瓜子解決不了的,

如果有,那就來2袋!


資料:相城區檔案局 蘇州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