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20年職場老司機的忠告,能走到今天全靠這個決策方法

點擊關注“魚堂主愛思考”每天帶你一起思維成長。

來自20年職場老司機的忠告,能走到今天全靠這個決策方法

作者:魚堂主愛思考 ID:yutangzhu2018

女友要跟我分手,我要不要分手呢?

朋友叫我去吃飯,我要不要去呢?

別人找我幫忙,我要不要幫呢?

現在看到這樣的決策,感覺太好玩了,青春就是這麼純純(蠢蠢)的味道。

Q1,“年輕人”,你所謂的決策不過是下決心

我們普通人一輩子也沒幾次機會做決策。

昨天同事要買一個自行車,想下班騎出去鍛鍊身體。雖然我認為“他買了也不一定會去騎,”還是幫忙參謀一下。

通過一番比較,最後找到兩個款式。一個外觀帥一點但是價格貴,一個外觀普通單也是牌子貨。到了這一步同事開始糾結了,不知道該怎麼選擇。

朋友來了一句:“我要做一個好決策,看看到底買哪個”?

我說:“你拉倒吧,這個算什麼決策,頂多算下決心”。

平時我們都是上司安排幹啥,就幹啥,連平時出去玩都是看攻略。根據別人的行為參考,做出自己的選擇。大部分都是一個人雲亦云的狀態,就算偶爾買個東西也是表一下決心就買了。

大部分在網上購物都會為了一點優惠,貨比三家看看哪個最優選擇。但是在自己人生大事上卻很草率,我們看看自己一生僅有的幾次重要的決策機會。

上學的時候選擇專業很重要,不過做決策的大部分都是父母。

選擇和誰談戀愛的是自己,不過選擇結婚對象的還是父母的意見。

加入哪個公司工作,可能是自己能做的決策了,結果自己不懂決策憑感覺就進了一家公司。

真正的決策是經過一番糾結,最後才做出的選擇。

來自20年職場老司機的忠告,能走到今天全靠這個決策方法

Q2,“老江湖”,獻身說法,怎麼避免只有“YES”和"NO"的選擇

決策是不應該只有“對”或者“錯”,這樣的選項太直接了。

小果是我以前學寫作的同學,她比較敏感。比較在意別人對她的看法,自己每天活在別人的看法裡。感覺自己很辛苦,終於有一天她對我說:“我再也不要活在別人的看法裡面了”。

很多人都比較在意別人的眼光,這個可能是一種自信心的不足或者虛榮帶來的。我們不做價值判斷,這個例子的也不叫決策。因為要不要活在別人的看法,是你個人的選擇。

為什麼寫老江湖現身說法,就是世界不只是對錯。剛出來社會的朋友,思考問題比較簡單直接。一切問題說出來,都變成了選擇題。

我要不要去跟朋友吃飯,有人給遞煙我要不要抽等等,開始說好玩就是看到,這樣純純的回答覺得年輕人好有意思。

聽到別人給你說一個事,你已經準備擼起袖子了。只有幹或者不幹的選擇,根本不給自己其他選擇。

你覺得奇怪哪裡有其他選擇,除了想一想做還是不做,還要其它選擇嗎?

當然有最起碼不能只是被動做選擇吧,比如你女朋友跟說分手。你真的傻的馬上分嗎?還可以嘗試哄一下認個錯,先讓大家冷靜下來吧起碼。

這樣就不只有分和不分,這兩個選擇了,就可以有哄她開心。讓她重新接受你等等,更多的選擇,如果你還喜歡他的話。

還可以主動給自己增加選擇,比如今年公司年會組織吃飯。我不能喝酒也不想跟著出去唱歌玩,可以在吃飯這個時間給自己安排其他事一起做。所以我順便去了一趟出入境管理局,順便把港澳通行證辦了個簽證。

就是你要去吃飯,但是又不想一直待那裡。你可以為自己安排一件其他的事,只要露個面坐一下就走。這樣你不會因為沒去,而讓他覺得沒面子。你也不會因為不想一直待著,讓自己難受去了說有事在走。

這樣的選擇比單純的去或者不去,也算是一個折中的替代方案。

來自20年職場老司機的忠告,能走到今天全靠這個決策方法

Q3,怎麼樣的決策才是真正科學有效的

我們上面說普通人一輩子,也沒幾次機會真正的做決策。

畢竟還是有幾次決策,如何科學的做出決策?雖然大部分人不重視也不會做決策,但是能做好人生大事的好決策也是終身受益。

先說一個最簡單的辦法,優勢權衡:就是把你要做的事,該做的理由和不該做的理由分別寫在兩邊。

比如:我準備開車回家,好處是什麼?壞處是什麼?然後一個個的劃掉價值對等的,最後那邊留下的選擇做,就用那個方法。

當然這個方法還是太單一了,在這個複雜的社會已經不能完全適用。別指望單一方法解決複雜問題,這樣只會讓你的選擇更加片面。

這四個步驟不是幫你絕對的避免一切錯誤,只能是相對的分散見識犯錯的概率。

來自20年職場老司機的忠告,能走到今天全靠這個決策方法

這已經很難了,下面我們介紹一個科學決策的四個步驟:

第一步先把自己能選擇的機會寫出來。選項不一定是你面前的,還可以為自己增加選擇機會。比如:我以前做業務的,如果業績不好,可能要換工作,可以換什麼工作呢?

眼前看到的當然還是去其他公司,因為自己熟悉有經驗。那可不可以有其他選擇,比如我現在下班寫文章,做自媒體,或者其他的機會。

同樣就算是去其他公司做業務,也不要只看工資這些基本選項。還可以通過談判為自己增加選項,比如入住的團隊,升遷的機會,甚至住宿,交通。

這些都可以當成討論的內容,眼睛只看工資會侷限其他可能的發生。

第二步為你的選項做一個評估檢查。這裡最忌諱的就是先入為主的主觀判斷,以自己感受為出發點。沒有考慮實際情況,不管現狀的堅持自己的選擇。為了避免自己過度主觀判斷,可以跟身邊的人一起討論避免陷入自我感受。

舉例:有一次我找房子租,自己看到一個公寓特別喜歡。各種滿意差點當場就簽了,後面跟朋友聊房子各種好。朋友一句話把我打醒,他問我房子位置在那裡,太激動了,房子離公司很遠差點就忽略了。

第三步在你評估的選項裡選擇一個方案。這裡要注意你的選擇原由是什麼?對你好的方案,也分短期利益和長期收益。而我們都喜歡傾向於馬上獲得收益,從而忽略了長期收益。

這個也是叫做,短期賺的都是小錢。真正長期有幫助的,才更加值得選擇。當然這個對每個人都不一樣,看你的情況需求。

第四步為你的選擇做一個B計劃。首先我們要記住任何選擇都不能保證你什麼,為避免選擇失敗或者過度自信帶來的損失。我們需要為自己的選擇做一個第二方案。

比如,我計劃寫文章做自媒體,但是我不知道自己真的能不能做起來。這個時候我本職的工作,就可以給我一定的支持。

真正的決策雖然不常用到,但是懂一點這樣的知識。在你需要的時候不至於一頭霧水,讓我們除了直覺還有其他方法幫助我們做決策。

來自20年職場老司機的忠告,能走到今天全靠這個決策方法

Q4,"老江湖”和“年輕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們儘可能的為自己設立多個選項

老江湖和年輕人最大的區別,就是不直接給自己yes和no的選擇。他會想方設法為自己增加選擇,給自己降低一些失敗的概率。

我們都是知道世界是無常的,無論你做多少準備最後都可能出現意外。

如果你沒有選項,只能在對錯裡面選擇。那不叫決策,只是決心。如果只要對錯的時候,你選擇任何一個選項。失敗的概率都是50%的幾率,每增加一個你的失敗概率就下降30%的幾率。

選項增加你的可能性也增加,最重要的就是避免在單獨的選擇裡鑽牛角尖。

經常看我文章的朋友,知道我之前一段時間。工作出現了很多問題,有些客戶資源也流失了。那一段時間我就很焦慮,擔心自己做不下去改怎麼辦?

當我想做不下去的時候,其實就陷入了牛角尖思維。只想著客戶流失的問題,沒有在給自己增加其它選擇。

其實我能做回來,也是給自己增加了選擇。一個是開發出新的業務,尋找新的客戶源。還有就是給自己工作以外,開始寫作自媒體。

它不一定馬上帶來什麼,起碼它帶給我更新的選擇機會。

在你的生活中尋找兩點,你的煩惱絕不只是說“做或者不做之間,還可以有做什麼,做那些的選項存在”。

好的選項不是自己出現的,需要你去學習別人的經驗知識。為自己打開眼界,增加自己選擇的範圍。

今天與你討論,你平時是靠什麼做決策的?是決心,是直覺,還是權衡比較的。最後請你為自己增加幾個選項看看人生還有多少可能?

用我之思考,磨出你的思想利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