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為什麼不願意投資理財產品,反倒是更喜歡儲蓄呢?

東震木


當前,所謂窮人可分成二個年齡層:一類是,60歲以上的老人,他們更希望把錢存銀行定期。截止2018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人有2.49億,佔總人口比例17.9%。由於金融知識普及率滯後,以及銀行存款保險條例對50萬元以下儲戶的保護,所以他們寧願少收點利息,也更關注手中資金的安全。

另一類是,年輕人群體,他們倒並不一定收入低,只是在高房價的背景下根本沒辦法有多餘的資金去儲蓄。更何況,即使一些年輕人每月也有千百元存餘,都放在餘額寶和微信等平臺進行碎片化的活期理財。因為,手裡積蓄本來就幾千元,再存銀行不太合適。

綜合來看,應該是我國中老年人群體更愛儲蓄,不愛買理財產品,這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一些人理財並不是為了獲得高收益,而主要是把每個月的錢積存起來,將來可以買房(付首付款)、看病、子女出國留學等。總之是為了應對不時之需的。現在購買理財產品都已打破剛兌,對於這類消費者來說,利息少些,但風險也就沒有了。

再者,對於窮人來說,總共手裡錢就不多,真的輸不起。富人投資理財產品,可以把財產分成好幾份,就算有一份投資賠了錢,其他幾個份的高收益率,可以彌補回損失。而窮人這點錢投下去,萬一理財產品無法按時兌付本息,那損失就慘重了。總之`,窮人輸不起,而富人可以承受得起投資失敗的打擊,生活也不會受影響。所以,窮人為了資金的絕對安全,就不願意去投資理財產品。

最後,現在理財市場也很不規範,需要創造更良好的秩序。一會兒有銀行工作人員出售非銀理財產品,或者竄通外面不法份子,搞出飛單業務。另一會兒P2P理財產品頻發暴雷事故。很多之前追求高收益的投資者恍然大悟,高收益對應高風險。把錢存銀行最多是財產的縮水,更何況未來物價上漲導致財富縮水趨勢也不會太明顯,但是如果購買理財產品很可能是血本無歸。

現在跑到銀行裡面存錢的通常是中老年人,還有一批所謂的窮人,根本存不下錢來,乾脆就不存錢了。中老年人之所以存錢,主要是應付不時之需,或者要購置重要財產,所以只要資金安全就可以了。同樣,對於收入來源不多的窮人來說,一次理財投資就可能就把畢生積蓄都輸光了,窮人輸不起,所以也不願意投資相對高風險的理財產品。更何況,現在投資理財市場的環境正在逐步改善中,保本型理財產品將於2020年底徹底退出市場,向非保本保息轉變。


不執著財經


因為風險承擔能力差啊。

其實和大家想的不一樣,越是窮人,能拿出來投資的錢越少,則越是對風險的承擔能力很差。

舉個例子,A有4000萬資產,拿出來2500萬投資。B只有150萬資產,拿出來30萬投資。

A無論是資金的絕對數量還是投資佔自己資產的總比例,都比B要高很多,然而這兩者是誰更不能接受風險呢?顯然是B。

因為A即使虧掉了2500萬,他自己的生活水準不會受到太大影響,而B如果虧掉了30萬,對其的生活就有非常巨大的打擊。

因此如果是B理財,肯定會進行風險最低的投資,甚至就是銀行儲蓄,因為這樣最不可能有損失。

所以經濟學有馬太效應,越有錢越容易有錢。


諮詢師天生


題主,這個問題說的不完全那麼絕對,但是確實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作為銀行的工作人員,經常接待形形色色的客戶,存款的、貸款的;接觸的時間長了,客戶多了,可以很直觀的感觸到這個問題的原因。

窮人,首先題主沒有對這個概念定義,究竟怎樣的資產收入水平才算窮人呢?我姑且理解為工薪族和大多數農民兄弟吧。

這些客戶傾向於銀行定期儲蓄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思想比較保守,對理財知識的瞭解匱乏

定期存款的收益確實比投資理財的收益低,而且低的不少。但是,其最大的特點是安全穩定,這也是人們認可和選擇它的最為重要的原因。

工薪族和農民收入來源單一,每個月三五千塊錢的收入,除去必要的生活開支,一年下來能夠存下兩三萬就已經很不多了。十幾年下來手裡的幾十萬積蓄是省吃儉用積攢的,得來不易才知道珍惜。所以,相對他們而言,保護好這筆財富,不讓財富受到損失才是首先需要考慮的,如果在資產增值的過程中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他們甘願放棄。

二、投資渠道窄,短期內沒有資金使用需求

“窮人”不做生意,一生中最大的資金花費大概就是為子女教育、買房、結婚了。這些都是在短期內可預見的花費,所以一般情況下,三五年內是不會有資金的使用需求。現在三年期的大額存單利率4.2%已經接近普通理財的收益了,相比之下利息收入差別不大,所以存定期對於他們來說沒有什麼不妥。

前幾年利率沒有下調之前,五年定期的存款利率可以達到5.2%,還高於大部分理財產品的利率,所以存定期安全、收益有保證何樂而不為呢?

三、資金和技術的要求

大部分人定期存款資金是比較分散的,這幾個月攢夠一兩萬就會選擇存個存單,單筆的大額資金是比較少見的。理財產品門檻相對較高,大部分理財產品都是50000起存,近一年多才出現1萬起存的理財,但是額度有限,經常是發售半天時間就在手機銀行端和網銀端售罄。

至於其他的類似於各種“寶寶”,P2P,基金理財等更加新潮的產品,不論是在操作上還是在風險承受上都是很難被接受的。

<strong><strong><strong><strong>


財經札記


這個道理很簡單啊,窮人的錢都是靠一分一分積攢下來的,都是自己的血汗錢、辛苦錢,甚至是拼命錢,怎麼捨得浪費掉、損害掉呢?

不錯,理財投資可能比儲蓄確實要收益多一些。但是,在目前的情況下,由於市場秩序不很規範,各種非法理財的現象時常可見。一旦購買了這樣的理財產品,就有可能出現血本無歸的現象。這對窮人來說,無疑是極大的傷害。與其這樣,不如存放在銀行,利息少些,但風險也幾乎沒有。

事實也是,在社會財富存在分配不公,各種不規範佔有財富的行為還比較多的情況下,收入水平相對較低的人更在乎的是財富的安全性。他們可以忍受低收益帶來的不快,但絕對無法承受風險帶來的傷害。所以,他們可以比較安心地把錢存放在銀行,以確保財富的不受傷害。但絕對不會冒險購買理財產品,讓自己蒙受損失。如果要想讓窮人也去購買理財產品,就看銀行如何為窮人設計出好的理財產品了。

那麼,銀行願意嗎?如果不願意,就不要忽悠窮人購買理財產品。而對社會上的各種理財公司、投資公司,也要加大規範與打擊力度,防止居民受騙上當。


譚浩俊



這種觀點並不完全準確,即使都是窮人,但因為年齡不同,對於投資理財產品和儲蓄的取向可能完全不同。因此,要說不願意投資理財產品而喜歡儲蓄的窮人,可能更多的是指其中的中老年朋友。他們為什麼會持有這種觀點,或者投資取向呢?

首先還是與年齡有關。截止2018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人有2.49億,佔總人口比例17.9%。由於金融知識普及率不高或滯後,以及對傳統存款安全性的認可和口碑,去銀行存款幾乎成了發自內心的原始衝動,甚至是一種情節和信任,況且現在還有存款保險條例保護,在潛意識中,儲蓄存款比理財產品穩健得多。。儘管理財產品也有低風險類,比如貨幣基金。也有保本型產品且收益較高的,比如國債和智能存款等。也有定期理財和活期理財,在流動性上二者其實差距不大,但因為不瞭解,也就無法信任。

保本型理財向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過渡,對於理財產品投資者有分流作用。本來在國人骨子裡,未雨綢繆,步步為營的思維就佔了意識形態上風,萬事先求保險,再說收益,特別越是錢少的人,這種避險情緒更加顯得濃厚,處處小心謹慎,對於風險尤其厭惡。而據監管機構要求,保本型理財產品將於2020年底徹底退出市場,向非保本淨值型轉變,這對於保守型投資者來說,將不得不由理財產品轉向儲蓄。偏偏理財市場違約事件又頻發,更加助長了風險厭惡情緒。

也有門檻高低的原因。我們知道,在2018年上半年之前,銀行系理財產品的起購金額一般為5萬,到資管新規出臺後,才將門檻從5萬將到1萬,但仍然有部分產品門檻仍然是5萬。這些或多或少對於低收入者有阻止作用,無緣理財產品。而儲蓄存款幾乎沒有門檻,隨存隨取很方便,屬於大眾型金融產品。

在當前高房價下,要說窮人肯定年輕人佔比更大,但儘管每月支付車貸房貸以外已經所剩無幾,但在互聯網金融和移動支付異常發達和流行的今天,他們往往也會選擇餘額寶或微信等平臺進行碎片化活期理財,誰還會在意銀行活期存款0.3%的利息。因此,個人認為窮人的年輕人倒是喜歡投資理財產品不喜歡儲蓄,因為存款少而流動性需求大。反倒是老年朋友積蓄更多,又怕風險,所以大多數選擇儲蓄存款方式。


龍門山財經


窮人掙錢不易,有點錢也就存在銀行,確保安全,以備不時之需。現在生活壓力這麼大,加之中國的各種保障有限,使得他們不得不謹慎點,從中道出生活的艱辛。富人為什麼喜歡理財,是因為他們的思維遠比窮人活躍,在理財方面也特別敏銳,他們深知錢存銀行大概率是跑輸通貨膨脹的,深知理財能錢生錢,錢不是省出來的。加之他們的人脈、信息都遠超普通人,膽子也比普通人大得多,他們在理財風險方面承受能力也比普通強得多。不知我說的對不對,你們說呢?


洞悉人的貪婪


我買了中國銀行中銀慧投,提問題我是穩健型客戶,買了170000,前幾天看有4500元左右收益,我就贖回了,需要三天才能回來,結果哈哈三天後到賬了,利潤只剩了5元,我不明白三天我的收益就沒了,所以銀行騙你你根本就不會知道,相信銀行豬都會上樹


長山趙子龍1973


窮人有一萬塊錢。存著,家裡用,孩子用。都是救命錢,富人有一百萬塊錢,留下三十萬週轉,剩下的投資,錢生錢是最快的賺錢方式,不是嘛,但是窮人哪有難麼多錢去理財,就比如我把,我知道理財賺錢,但是也可能會投資失敗,我就這麼一點錢。沒了就沒了。還得一分分的去掙錢,風險承受能力在這裡,如果都投了,我拿什麼去吃飯,而且不是百分之百的概率。我承擔不起,



俊同的人生


滑稽的是,買上房子的通常都是喜歡儲蓄的所謂“窮人”,我就是一個擁有三套房子的“窮人”,一直堅持做兼職,工資和兼職收入大部分都存入銀行,只留出生活費,不賭博、不吸毒、不炒股、不夠買任何理財產品、不抽菸、不喝酒。我這個“窮人”衣食無憂、生活富裕、沒有壓力、在事業單位工作。


William401007


窮人的錢來之不易,比富人的錢更珍貴,所以也就更怕失去!高房價對窮人來說就是徹頭徹尾剝削敲詐!損人利己者豬狗不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