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根山:冠心病與新型口服抗凝劑|CIT 2019

新型口服抗凝藥物(NOAC)較華法林具有更穩定的藥動力學參數,藥物相互作用也少,已成為抗凝治療的新選擇。在冠心病領域,NOAC的療效如何?在第十七屆中國介入心臟病學大會(CIT 2019)上,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內科馬根山教授作了題為《冠心病與新型口服抗凝劑》的講座,從循證醫學證據方面介紹了NOAC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應用。

馬根山:冠心病與新型口服抗凝劑|CIT 2019

NOAC在急性冠脈綜合徵(ACS)中的應用

GUSTO試驗顯示,44%的死亡和33%的心肌梗死(MI)發生在冠脈事件後2-4個月。在進行雙聯抗血小板治療(DAPT)的情況下,1年後仍有10%的ACS患者發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在這種情況下,抑制凝血酶產生和活化是關鍵。

血小板活化和凝血機制之間高度相互依賴,且凝血酶可催化纖維蛋白原轉化為纖維蛋白,使ACS斑塊穩定。另外,凝血酶是一種強效血小板激動劑,可通過與蛋白酶激活受體1結合刺激血小板,並進一步刺激血小板活化和聚集。

抗凝治療聯合抗血小板治療是針對ACS患者中與血栓形成相關的互補機制。研究發現,在ACS後穩定了至少6-12個月的患者中有過量的凝血酶生成,這為預防復發事件進行長期口服抗凝治療提供了理論基礎。

2. 傳統的抗凝劑

傳統口服抗凝藥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磺達肝癸鈉、比伐盧定、華法林等。其中,華法林最為常用。研究顯示,無論是否與阿司匹林聯合使用,華法林均可減少ACS患者的缺血事件風險,但是華法林起效慢,可與眾多食物或藥物相互作用,且治療窗窄,需頻繁監測國際標準化比值(INR),且治療初期有血栓風險,抗凝治療率低、達標率低。

3. NOAC

NOAC的出現為抗凝治療提供了新選擇。ESTEEM研究是一項多中心、隨機、安慰劑對照試驗,共納入1883例ST段抬高型或非ST段抬高型MI患者,隨機接受希美加群和安慰劑治療,所有患者均接受乙酰水楊酸160 mg QD。研究的主要複合終點是全因死亡、非致死性MI和嚴重複發性缺血。隨訪6個月顯示,希美加群的治療效果無明顯的劑量依賴性。與安慰劑相比,希美加群可明顯降低死亡、MI和嚴重複發性缺血的累積風險,如圖1。

馬根山:冠心病與新型口服抗凝劑|CIT 2019

圖1 希美加群 vs. 安慰劑(累積風險)

RE-DEEM試驗中共發生了96個主要終點事件。與安慰劑相比,達比加群組的出血事件呈劑量依賴性升高。與安慰劑相比,在第1周和第4周時,所有達比加群劑量組中,D-二聚體濃度的平均下降水平分別達到37%和45%(P<0.001),心血管死亡、MI或卒中無下降趨勢,如圖2。

馬根山:冠心病與新型口服抗凝劑|CIT 2019

圖2 達比加群 vs.安慰劑

APPRAISE-2試驗在世界範圍內入選了10800例患者。研究旨在確定阿哌沙班作為ACS患者的附加治療藥物時的療效和安全性,但研究因出血風險大於獲益而提前終止。

ATLAS TIMI-51研究顯示,利伐沙班可降低ACS患者心血管、非心血管死亡率及MI或卒中發生率,如圖3。在標準治療基礎上加用利伐沙班,可顯著降低ACS患者支架內血栓的發生率,如圖4。

馬根山:冠心病與新型口服抗凝劑|CIT 2019

圖3 利伐沙班的療效

馬根山:冠心病與新型口服抗凝劑|CIT 2019

圖4 利伐沙班聯合標準治療的事件發生率

APPRAISE-2試驗和TIMI-51試驗之所以存在差異,主要是因為TIMI-51試驗中排除了曾有腦梗死的患者,APPRAISE-2試驗中阿哌沙班的使用劑量為5 mg BID,而TIMI-51試驗中利伐沙班的使用劑量為2.5 mg BID和5 mg BID。

《2018 ESC/EACTs心肌血運重建指南》推薦,既往無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史,且有高缺血風險/低出血風險的ACS患者,停用靜脈抗凝後,可考慮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與低劑量利伐沙班(2.5 mg BID)聯合使用(Ⅱb,B)。

Compass研究顯示,對於穩定性動脈粥樣硬化性血管疾病患者,與阿司匹林單藥治療相比,小劑量利伐沙班加阿司匹林治療可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預後,降低缺血事件和死亡率,具有良好的臨床淨獲益。

1. 試驗證據

由於年齡、合併症和卒中危險因素的影響,導致經皮冠脈介入治療(PCI)後的房顫患者屬於高危人群。研究顯示,房顫患者PCI支架置入術後,心血管事件風險升高,抗凝藥物治療可降低其風險,如圖5。

馬根山:冠心病與新型口服抗凝劑|CIT 2019

圖5 抗凝聯合血小板治療 vs. 單純抗血小板治療

WOEST試驗顯示,維生素K拮抗劑(VKA)聯合氯吡格雷(不含阿司匹林)雙聯治療與三聯治療療效相當,且可降低出血風險,如圖6。

馬根山:冠心病與新型口服抗凝劑|CIT 2019

圖6 三聯 vs. 雙聯

RE-DUAL PCL試驗表明,達比加群雙聯治療不劣於華法林三聯治療,如圖7。

馬根山:冠心病與新型口服抗凝劑|CIT 2019

圖7 達比加群雙聯治療 vs. 華法林三聯治療

AUGUSTUS研究顯示,對於近期發生ACS或接受PCI的房顫患者,阿哌沙班的雙聯抗栓治療方案與華法林的三聯治療方案相比,出血風險顯著降低,缺血事件發生率無顯著差異。

2. 指南推薦

《2018 ESC/EACTs心肌血運重建指南》指出:(1)與VKA相比,推薦有抗凝和抗血小板指徵的非瓣膜性房顫患者優先選用NOAC(Ⅱa,A);(2)NOAC與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聯用時,需考慮房顫卒中預防研究中已驗證且已獲批的最低有效劑量(Ⅱa,C);(3)利伐沙班與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聯合使用時,利伐沙班15 mg QD可替代利伐沙班20 mg QD(Ⅱb,B);(4)達比加群與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聯用時,150 mg BID優於110 mg BID(Ⅱb,B);(5)不建議使用替格瑞洛或普拉格雷用於聯合阿司匹林和OAC三聯抗栓治療(Ⅲ,C)。

為避免抗凝治療出血併發症,建議:(1)評估患者的出血和缺血風險;(2)儘量減少三聯抗栓治療時間,考慮PCI術後以DAPT替代三聯抗栓治療;(3)如無禁忌,可優先選擇NOAC;(4)使用VKA時,應將INR控制在較低推薦範圍,並最大化保持治療窗內時間(TTR)>65%;(5)如需三聯抗栓治療,則應優先選擇P2Y12受體拮抗劑氯吡格雷;(6)使用低劑量阿司匹林(≤100 mg);(6)常規應用質子泵抑制劑(PPI)。

馬根山:冠心病與新型口服抗凝劑|CIT 2019

圖8 有口服抗凝適應證的患者PCI術後抗栓策略

醫脈通-CIT 2019專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