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車現在處於什麼水平?

趙無爭


不清楚題主您是想問國產車在國際上處於什麼水平呀,還是在國內和外國品牌相比處於什麼水平?我就把兩點都說說吧!

首先,我要說國產車在國際上是不入流的水平,會不會有人噴我?但其實,也就是這種地位而已。

如果按銷量看,世界汽車第一梯隊無疑是大眾、豐田和通用,恰好是歐系、日系、美系各出一個代表。

最近十年,車廠總銷量前三名一直都是這哥仨玩兒,從來沒有第四個小夥伴能上臺比劃一下。按照2018年的數據,三位大哥各自銷售都在一千萬輛左右。

反觀國產車呢?長城19年剛剛開過一個盛大的慶功會,哈弗品牌累積銷售突破500萬輛大關,這就是差距。

除了這三個大哥級別的車企,奔馳、寶馬、本田、日產、克萊斯勒、福特、雷諾等等算二線吧。

應該這麼說一線和二線之間從技術角度上並沒有太多差距,只不過可能其產品車系沒有一線仨大哥豐富,或者品牌影響力稍遜一籌而已。

國際三線車企大概就得算是韓系車了,現代和起亞雖然也有比較豐富的產品線,但綜合評估來說,比二線車企還差一些。

那國產車企呢?離韓系還差著很遠呢。至少韓系已經在國際市場上站穩了腳跟,能夠在最主流的轎車市場分一杯羹,並且擁有了一定的美譽度。

而國產車目前尚只能在國際市場上某些非常細分的市場上涉足,比如說suv、皮卡、房車、大客車和新能源汽車,而且尚未形成市場口碑,很多外國人買了中國車,自己都不清楚這是中國產的。

所以雖然國產車近年來確實在進步,但離撬動國際汽車市場並佔據一席之地還有些差距,繼續努力吧!

等什麼時候,國產汽車能像其他產品一樣,攪和的外國人開始反傾銷了,就說明國產車已經有足夠的競爭力了。

說完了國外,我們再說國內市場。

其實和國際市場有點類似,國產車依舊是隻能在某些領域發力和進口品牌競爭。但至少在國內市場上,國產車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是市場份額。

比如說SUV市場上,哈弗H6被人各種罵,各種噴,但依舊累積67個月銷售冠軍,年度銷售超過五十萬輛。

比如說,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比亞迪,王朝系列至少在產品層面上很有競爭力。

但在最主流的轎車領域,國產車能夠拿出的亮點確實不多,這恰恰說明了一點,國產車企還沒有形成自己完備的車系,並能保證每個產品區間能拿出有競爭力的產品。

在國內車企中產品線最完備的吉利也是2018年年度銷量的冠軍,達到了150萬輛,但仔細分析一下就可以看出,其SUV總銷量超過了85萬輛,佔比依舊超過50%,而旗下的轎車品牌帝豪、遠景、繽瑞依舊是在十萬元以下的價格區間,向上突破依舊前路漫漫。

這就是差距,近年來國產車確實進步明顯,推出了幾款有競爭力的產品。很多人就開始有點飄飄然了,不在把韓系車放在眼裡,覺得國產車已經超越了韓系車。

但別忘了,韓國現代集團2018年在全球銷售了740萬輛車(現代+起亞),這個體量差不多相當於,2018年自有品牌前九名銷量的總和,這還是在全球市場的銷量。

所以國產車有進步該肯定,但別盲目自大,想要超越韓國車我們還得努力至少十年。
當然了,我說的是內燃機動力,新能源車另說。


白髮布衣的藏地讀行


正常開只能開到你實在不想開了,它也不會出大問題。其實只要智商正常點的人,不選擇性無視的人,仔細過過腦子想想 就知道,其實國產車,當然我說的是一線品牌,奇瑞吉利比亞迪長安這些,質量比合資都要好很多。不信你可以查查,這些車什麼時候出過大面積的嚴重質量缺陷?沒有吧,合資呢,大面積的斷軸漏油燒機油,各種推卸責任,各種無視,比如速騰的斷軸,現在早就過了最後期限了,可曾聽說大眾給什麼穩妥的處理辦法了?沒有!門口一群人堵著門口維權,還有一大群傻逼在裡面提新車,就這智商,能分的清什麼車質量好什麼車質量差?


琅琊137524871


我14年和同事一起買車,同事買的是別克科魯茲,我買的在國產長安睿騁。

現在他的3.7萬公里,輪胎換過一個,螺絲釘換過2次,後尾燈壞過一個,莫名異響修理過過一次

我的4.2萬公里,節溫器換過一個,駕駛們皮帶換過一條,其餘一切完美

當然買車也看人品,有的幾百萬車買回來第二天就出毛病的也有

我個人覺得現在國產車和合資車同價位的國產車明顯佔優,如果說國產車的缺點就是缺少真正能與國外品牌抗衡的高端車,這方面確實有差距,20萬以內的車完全無差距,而且國產性價比更高


萬志超1


我是2012春節買的長城騰翼C30低配的車,裸車款五萬多點,買回家後,親戚朋友同學一看車型很漂亮,大加讚賞,可是一問是什麼品牌車,哪裡產的,花了多少錢後,他們就不吱聲了,意思是有點寒酸,開出去沒面子。這個車我開了五年了,除了正常保養,沒有出任何小問題,所以說現在國產車質量很好了。只不過國人愛面子,出門在外,衣服要穿的好一點,開的車要好一點,到哪裡受人尊敬,反之,不受人待見。外出辦事,開著100萬的寶馬與開著5萬的國產車,效果不一樣的。所以說,不愛面子的,就開6萬左右的國產品牌車,經濟實惠質量也很好;愛面子的就開15萬以上的國產品牌車,30萬以上的合資品牌車。


桃李源書生將軍






本人現在47歲,生活在湖南郴州一個小縣城。從小喜歡搗鼓機械設備,19歲高中畢業,最早在縣汽車隊當修理工接觸車輛,自學成才學會開車(那時候你們懂的)兩年後調動到其他部門,由於工作原因駕駛過大到東風大貨車,黃河大客車,江西嘎斯車,小到北京212吉普車,走私右舵車,小四輪拖拉機,手扶拖拉機,邊三輪侉子摩托車,基本上那時縣城有過的車全部開過,對車情有獨鍾,也比較瞭解。這是2014年2月15日,我駕駛我的奇瑞QQ6共坐四人去湖南郴州市臨武縣通天山風電場看雪景的圖片。海拔大約1300-1400米,砂石路,看看圖片就知道有多陡峭。和我合影外殼都是雪這臺吉普車是當地採礦人丟在這裡的報廢車。這臺QQ車是2007年落戶的,我2010年10月買的二手車,1.3排量。因為里程錶換了,之前大概也就跑了三萬公里左右。因為縣城小,上班不用開車,在我手上五年多時間跑了大約三萬多公里,2016年3月作價八千置換了一輛新車。現在說說我對這輛十年前的國產便宜車使用感受。我用了五年多時間,正常保養 長城機油,大毛病還真的沒有,引擎沒有動過,就換過一次離合器壓盤,離合器片,左後輪剎車分泵,異響嘛,免不了。我覺得低盤比一般的小轎車高一點,皮實,在鄉間的土路,泥路上隨便奔,不會磕到底盤。便宜車嘛,操控性,舒適性就不要說了。


森林4533974


一線自主平臺在世界上屬於三線水平。

其實汽車製造行業的水平高低的直觀表現就是有無中高檔汽車品牌,其次再看汽車銷量------這是外行的朋友最容易判斷的方式的。


至於說自主品牌的水平,我們就先不談技術,就從銷量曲線就可以看出來:

車型銷量價格曲線過低。

其實不是自主品牌的銷售曲線過低,而是自主品牌目前只能在中低端車(甚至就是低端車)繫上有一席之地。

大部分自主品牌是很少有15W檔左右的轎車/SUV的(除了吉利、長安等旗下的“高端車型”領克和WEY等少數車型),如上圖,銷量較高的如H6、帝豪、遠景等等車型無非就是10W上下。

這其實就是一個綜合的反饋:

沒有中高檔的車型就意味著生產技術達不到這個消費層階的基本訴求。

從基本訴求,我們又可以繼續細分:

1.製造工藝

自主品牌的生產線最高水平的就是吉利和沃爾沃共同開發的CMA平臺,但限制於國內的零配件生產水平,其實也就是噱頭而已,其中的最高水平的領克,他的價格也賣不動。

2.研發技術

研發技術,包括三大件技術,就算吹的上天的“技術奇瑞”,大家也只敢拿著它來跟其他自主品牌來比較,絲毫不敢越雷池一步。

3.品牌影響力

目前自主品牌談的不是影響力,僅僅是“性價比”


我們從這三個方面來看,其實自主品牌都沒能力開發中高端的車型,所以也就是三線水平。但是,大家不要小看了這個“三線水平”-------事實上在世界上能達到三線水平已經很了不起了,舉個例子:

比如哈弗H6\\寶駿510等車型,可都是該領域的霸主啊!這意味著雖然自主品牌不能滿足中高檔消費者的用車訴求,但是他們都已經在“經濟性家用車”的市場上交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最後,我們談的就是“自主車型一般能跑多少?毛病多不多?”這個問題了。

目前國產車談的是性價比,即同價格能享受到更多更豐富的配置,但隨之而來的就是稍次的用車穩定性以及較低的保值率。

但如題主所問的“毛病”多不多,我只能說也不多,只是比合資品牌更容易出小毛病------這點能理解嗎?

但如果是問能跑多久,這個更多的不是看是不是國產,而是看你的駕駛習慣夠不夠好了------很多人的奇瑞、吉利都開了十年了.....




無聊到巔峰


國產車發展到現在,其實質量上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現在的國產車早已不是曾經的國產車。國產車以低售價高配置的優勢成功的搶佔了低端車型市場,現階段10萬元以下車型市場都由國產車主導。那麼國產車各方面具體表現如何,與合資車又有多少差距呢?


先來聊聊汽車白車身吧,白車身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車輛的安全性,其實白車身的設計以及生產是一個非常複雜而且系統性的工程,其實國內主流熱銷車型的汽車白車身都是通過逆向開發,比如說哈弗H6,不僅僅底盤來源CRV,其實更多的白車身設計也在參考CRV,在其基礎上強化車體研發而來。當然國內車企也有一部分有獨立的白車身設計研發團隊,比如說觀致團隊以及奇瑞團隊,他們所產的車型白車身設計完全獨立,而且設計的產品在國內乃至業內都相當不錯。
發動機的研發生產製造,同樣的ca技術參數,發動機交給我們生產,與交給日德生產,差距依然不小,這並不是看不起國產車,而是我們的基礎工業以及人員素質還相對落後,我們的機床;我們的調試工作都是外方提供,我們負責的是系統性的生產,同樣的一個機床,我們買到手需要調試,缸體切多少刀,每刀多少絲,角度如何擺放,都是一個問題。我們可以生產出來發動機,但是根本的機床以及調試依然無法完成。這是我們的經驗不足導致,同時也是基礎工業落後導致。
如果說發動機的生產製造已經在縮小與合資品牌差距,那麼我們的變速箱真的扯後腿扯到大腿了,國內主流的車企現在都在使用合資變速箱,豐田愛信,現代,德國格特拉克,ZF等變速箱主導了國內市場,甚至我們連最基本的手動變速箱,與大眾的手動變速箱相比,差距仍然不小。
核心差距我們與合資品牌有一定的差距,在設計層面,我們也有著很大的不足,比如說內飾設計方面,國產車的內飾設計相對粗獷,找不到日系的舒適感以及德系的精緻感。你不要小看了一個內飾設計,內飾設計很考驗車企的人機工程學技術積累,離合結合點放在那裡,三個踏板的間隙多大,方向盤與座椅如何搭配坐著不累,中控按鍵如何佈置,都直接關係到整個內飾的使用感受,這就是你坐在軒逸中那麼舒適,坐在同樣的國產車中感覺僵硬的重要原因。
在外形的設計上我們仍然需要提升,WEY的造型夠時尚了吧?不好意思他的主設計師不是中國人,領克01、宋MAX外形夠靚麗了吧,他的設計團隊也不是我們主導,就連最早的觀致,他的設計團隊也是來自歐洲。貧窮與義務教育限制了我們的思想,我們在創造性思維的突破上,與歐美有很大的差距。

小結:我不想打擊國產車,但是客觀的來說,國產車與合資品牌的差距相當大,不少車企百年曆史沉澱並不是吹噓,我們國產車也才剛剛起步,我們的創造性思維欠缺,我們的基礎工業依然不如日系歐美。單論品質的話,國產車還需要更虛心的學習。


汽車扒一扒


去年十一月份買的 16款奔騰b50運動版 之前也沒開過啥好車 總體來說我感覺 還是不錯的 高速隨隨便便 150 160 最快開過170多 將近180 再沒敢快開 170的時候車身不漂 吸地吸的蠻牢的 平常的時候過彎很穩 方向盤指哪打哪 起步的時候挺肉的 但是你要捨得給油也沒啥 中斷加速靠譜 60到100 給油就好使 顏值比較合我胃口 要不也不能買它不是 再就是隔音了 整車的隔音並不好 真心的 還有多處異響 這一冷一熱車裡咯吱咯吱的響是真糟心 當初打算買的是博越 研究了好久 ssss店車都給我留出來了 無奈最後買車的時候直接讓我父親給否了 因為 吉利之前的口碑確實不好 而且我還是吉林的 一汽的老家 老一輩的人比較認奔騰 這邊開奔騰的也比較多 所以呢 買小5的時候 從看車到交完錢開車走 兩個小時 想想也是醉了 裸車十萬三千多 夠買奔騰x80 博越 gs4 h6的了 哈哈 不過 不後悔 第一輛車 我很滿意 !! 國產車 加油!!!







用戶54976148123


國產車處在什麼水平不好界定,一般能跑多少,這個得看人了,做好正常的維護保養,估計跑個幾十萬公里問題不大。那天坐一出租車,奇瑞,司機說跑了60萬了,快大修了,奧迪A8L絕對都跑不到60萬。私家車能跑到60的估計不多。至於毛病多不多呢,絕對還是有的,而且確實不少,但是合資的也不少啊,軒逸天籟大眾不也都有燒機油麼。是吧。但是個人看法,目前來看還是日系相對能穩定一點,省油省心。國產和得美系差的是調教,小毛病也都不少。韓系,超級煩,更甚日本,韓系費油,但是也有說的過去的優點。都客觀點,什麼都有兩面性,都是有好有壞!

客觀的講國產車和合資或者歐美的車還是存在很大差距的,最主要是三大件,底盤,發動機變速箱,連帶著就是這三大件的調教,其中的佼佼者絕對是寶馬和馬自達。國外的汽車企業對於核心技術抓的還是很緊的,所以國內好多企業使用的都是人家淘汰下來的生產線,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要想會跑只有先一步步走,再有就是國內現實社會狀況,所以國內車企對車輛的研發力度不夠,500億大紅旗有多少錢是浪費在酒桌上了。

但是我們不能看到落後就感覺國產車這不好那不好的,我們的國產車是一直在進步的,從奇瑞修車排隊到現在,我們一直在進步,30年前誰有國產車的大概念,大眾就是高檔的代表,現在我們有了德日韓美系,更有支持國產,為什麼,因為我們的國產無論是從技術上,還是質量上都有長足的進步,雖然無論從三大件還是調教我們都比較落後,但是隻要有國內巨大的市場,我們的國產車就會迎頭趕上,比亞迪純電動公交車就已經被日本引進,說明我們一直再進步。

再說一下民族情緒的問題,我們可以討厭日本,但是我們必須承認,人家的技術就是比咱們強,咱們必須學習,還有德美系,都是同樣的道理。買什麼車,都是我們的自由,當人買國產是更支持我們的車企技術研發,但是,我們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的錢,買什麼車是自己的自由,好多鍵盤俠在喊,抵制日系,可是為什麼大街上日系那麼多,賣的好必然有賣的好的原因,誰都不想自己的錢打水漂,後期修車啊各種費用都是自己花錢,哪個鍵盤俠也不會給你掏。我們自己的好好發展,同樣的技術,質量過硬,不用在網上喊我們要支持國產。換言之,日本人為什麼都認自己的呢?再有,無論我們買什麼車都是國家允許的,我們都交了各種稅費,我們也為國家做出了貢獻。誰都不要站在邊上指手畫腳。談愛國就是踏踏實實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為這國家的建設出好自己那份力!

今天週末沒事!大家昨天元宵節快樂!遲到的祝福!


Mr-Right9527


國產車相對好點的非哈佛莫屬了。特別做工程的車輛基本都是買哈佛,總結起來主要是幾點:

1、性價比高,哈佛車身價格不高,H6高配也只是15萬多,現在哈佛外觀比較時尚,線條比較優美。

2、感覺比較高端,對於追求高端大氣、性能齊全、又SUV型的哈佛比較適合。

3、不耐用,10年新買的哈佛H5,可能經常在工地使用,兩年時間都差不多摧殘了,很多小毛病,經常小修,但不至於大修,感覺兩年後問題真的很多。

可以說國產中哈佛技術水平還是可以的,相對於國外的水平只能說居於中下水平。基本上跑五萬公里後,就開始出現問題了,小毛病不斷,主要還是零配件問題,不過現在哈佛的性能比以前好多了,技術也比較成熟,再過五年,估計國產車技術更上一臺階,到時候買國產車人將是很龐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