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樸古村 綿延千年——觸摸永豐金溪的古村文化

在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故里永豐縣,有一個千年古村——金溪村。它是永豐國家森林公園的重點旅遊景區,位於永豐縣陶唐鄉境內,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永豐縣開基建築之一。古村歷史可追溯到唐朝咸亨初年,距今已綿延了上千年,成為永豐歷史見證。

质朴古村 绵延千年——触摸永丰金溪的古村文化

古宅襯古村

據徐氏家譜記載,唐玄宗天寶元年,時任吉州(今吉安市)知府的徐安正的第三子徐汾攜妻兒到永豐陶唐旅遊,看到這裡山清水秀、風光迷人,所以舉家搬遷至此,定居下來。自宋紹興年間始就官宦商賈輩出。宋、元、明、清歷朝以來,該村的進士就達十餘名,其中知府和知縣各2人,知府長吏和參將各1人。中國歷史上耕讀文化的成績,在這裡得到充分的體現。耕種,為生活提供了保障;讀書,為前程鋪好了路基。村落民風古樸,建築華麗,頗具江南特色。整個佈局以金溪為經緯分兩相四儀式構築,現還完好地保存了明清時期的原貌,現存明清建築20多棟,祠堂3座,書院4座。其中牆體下部分均由青磚砌就,而上部分用未燒製的土磚壘起,青磚墊底根基堅實,用土磚的寓意為確保族人呈“鬆散型”發展。民宅大多依水而建,坐北向南,前低後高,幅度緩和。

质朴古村 绵延千年——触摸永丰金溪的古村文化

村莊呈合掌對居,錯落有致,家家門前豎立一塊大門坊,牌坊、門樓、房簷、楹聯處都雕刻著精美的圖案。整座古村四周糧田成片,視野開闊,其中一座古宅還靠邊用兩米高牆圍田10畝,可見先人視地為寶惜糧如金。其中兩棟歷史最久遠的古宅,位於村頭,一前一後,小溪從兩棟古宅之間潺潺流過。前宅已多年無人看管,後人均已另闢地基建起新居。因此古宅破敗不堪,滿眼爛瓦殘垣,古藤纏牆,卻更顯示遠古滄桑風韻。這是全村最大的古宅,佔地面積達2080平方米,建有大小廳堂12個,一個廳堂配一口天井。後宅現還有人居住,因得到維護,原貌保持較好,宅內冬暖夏涼。

整座古宅安裝木門36扇,磚砌天井4口,牆頭建築垛子40挑。每口天井之上的屋頂開設了一處大小與天井相近,並與天井垂直的口子,一是有利於宅內採光,二是有利於天井接蓄雨水。屋內暗溝和牆外明溝交錯連通,排水流暢。這兩棟古宅門樓前30米處,建有與古宅前牆平行、長30米、高3米的風水牆,用於辟邪擋災。

山水顯生態

沿著青石板或鵝卵石鋪成彎彎曲曲的巷道行走,腳步的迴音,盪出夢幻般的古意。靜淌的小河,悠遠的深巷、古老的院落,參天的古樹,依稀顯出明清繁榮之貌。自古以來,這裡文風鼎盛,人才輩出,文化氣息濃厚,是一個集建築、仿古、文化為一休的古村落。

质朴古村 绵延千年——触摸永丰金溪的古村文化

金溪村三面環山,北山如蛟龍出水,東山似龍虎爭鬥,南山怪石嶙峋,均由石灰石組成,形成千奇百怪,形態各異的岩溶洞有10多個,其中尤以大仙岩溶洞最為著名。相傳“八仙”雲遊四海,曾在此洞相會,故得此名。該洞洞口高10米,寬9米,主洞全長約3公里,為江西最大溶洞之一。該洞曲折迂迴,洞洞相通,洞內石乳、石筍、石田遍佈,石田中有珊瑚狀石粒,潔白似玉,且有石桌、石墩等,奇巖怪石,千姿百態。

全村有樟樹、銀杏、楓樹等常綠闊葉樹100多棵,其中百年以上的古樹40多棵。村中有一棵樟樹,高21米,胸圍9米,需要6名成年人合抱,樹齡雖千年,但仍然長年翠綠,枝繁葉茂。村尾還有一棵極其罕見的銀杏樹,在基部1米高處長出一棵“異子”——欏木石楠,成為該村一大奇觀。這棵銀杏樹樹高28米,胸圍5.8米,“異子”欏木石楠樹高3.5米,胸圍0.5米,枝葉蔥鬱,樹杈舒展。這棵銀杏樹植於唐代,迄今有1000多年曆史。古老的歷史,古老的建築,古老的樹木,古得厚實,古得深邃,古得韻味雋永。金溪,真是一個集建築、山水、文化為一體的古村落。

記者陳一雪/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