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啟智: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孔子嫡孫子思曾向衛侯推薦苟變,說:“他的才能足以統領五百輛兵車。”衛侯答道:“我知道他是個將才,然而他做官吏時,曾在徵稅時吃了老百姓兩枚雞蛋,所以我不願用他。”子思說:“聖人選人任官,就好比木匠使用木料,取其所長,棄其所短;因此一根合抱的良木,若是隻有幾尺朽爛處,高明的工匠是不會扔掉它的

(夫聖人之官人,猶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長,棄其所短;故杞梓連抱而有數尺之朽,良工不棄。)現在您身處戰國紛爭之世,正要收羅天下英才,卻因為兩個雞蛋而捨棄一員大將,這種事可不能讓鄰國知道啊!”衛侯一再道歉說:“我接受你的指教。”(典出《資治通鑑 周紀一 安王二十五年)

人,都會有缺點不足,也都會犯錯。用人,一是要有容人之量,“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沒必要始終揪著別人曾經的過錯不放,要給人改過的機會。更何況,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目明者,要學會有所不見;耳聰者,要學會有所不聞。智者用人,舉大德、赦小過,絕不求全責備。二是要有用人之法,將其放在合適崗位,用其長,展其才,避其短,規其錯,豈能一棄了之!

讀《諮治通鑑》,品歷史故事,悟人生智慧!(第五篇)敬請關注《讀史啟智》!

讀史啟智: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讀史啟智: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讀史啟智: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