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是辨析真相的最佳角度,時間是檢驗真偽的最好方法

春秋時趙國大夫趙簡子有二子,長子叫伯魯,幼子叫無恤。趙簡子準備確定繼承人,卻又不知立誰為好,便將自己日常訓誡言語寫在兩塊竹簡上,分別交給兩人,囑咐說:“認真記住!”兩人接過,連聲答應。三年後,趙簡子詢問二子,伯魯不僅背不出訓誡,居然連竹簡都丟了;無恤不僅倒背如流,而且立即從袖中取出竹簡奉上,可見是隨身攜帶、時時誦讀的。趙簡子於是立無恤為繼承人。

趙簡子是智慧的。因為不知是測試,所以二子僅以常態視之;而在常態之中,細節是辨析真相的最佳角度,時間是檢驗真偽的最好方法。白居易有《放言》詩,說的也是同樣的道理:“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細節是辨析真相的最佳角度,時間是檢驗真偽的最好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