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九江這17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九江,簡稱 “潯”,古稱潯陽、柴桑、江州,為江西省地級市,是一座有著2200多年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歷代為都、郡、州、府治地。九江人文深厚、風景秀麗,素有“江派潯陽郡、分明似畫圖”之美稱,其境內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7處。

江西九江這17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觀音橋:位於廬山市白鹿鎮,始建於北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為石造單孔橋,長24.4米,寬4米,高10.7米。橋面鋪以大石,兩側砌有石欄,橋孔內圈由七行長方形石首尾相銜,凹凸榫結,漸彎呈弓形。觀音橋七組單石券拱中的第一.二.四.六.七行石拱券均由15塊花崗岩石組成,而第三.五行石拱券卻是由16塊花崗岩石組成的。這107塊重達二千斤的花崗岩石組成了全橋的單拱券。在橋孔正中石塊上刻有當日造橋的能工巧匠的名字:"……江洲匠陳智福、弟智汪、智洪"。

江西九江這17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2、白鹿書院:又名白鹿洞書院,位於廬山五老峰南麓,是世界文化景觀,享有“海內第一書院”之譽,被評為“中國四大書院之首”。始建於南唐升元年間(公元940年),是中國首間完備的書院;南唐時建成“廬山國學”(又稱“白鹿國學”),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由中央政府於京城之外設立的國學;宋代理學家朱熹出任知南康軍(今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市)時,重建書院,親自講學,確定了書院的辦學規條和宗旨,並奏請賜額及御書,名聲大振,成為宋末至清初數百年中國一個重要文化搖籃,是中國教育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江西九江這17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3、真如寺塔林:位於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城東北22公里雲居山五腦峰南麓。始建於唐憲宗元和年間(八〇六~八二〇年)。目前有文字記載的僧墓塔有91座,他們是千百年來歷代高僧圓寂的寶地,僧塔的建築設計,堪稱中國僧塔的典範。

江西九江這17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4、秀峰摩崖:

位於九江市廬山南麓星子縣境內。秀峰是廬山名勝區組成部分。以山水秀麗,石刻遍佈著稱。古讀書檯上有宋書法家米芾子書碑刻,蒼勁有力。讀書檯下左側有唐書法家顏真卿《大唐中興頌》碑。石壁上有宋書法家黃庭堅“七佛偈”、明代教育家王守仁“紀功碑”等手書碑刻。寺西有清康熙帝書“秀峰寺”和雍正帝書“酒雪松”二碑。月門前漱玉亭有宋文學家蘇軾題詠。其中,以龍潭石壁上宋書法家米芾書“青玉峽”“第一山”最為珍貴。

江西九江這17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5、石鐘山古建築及石刻:位於九江市湖口縣城雙鍾鎮登山路22號石鐘山風景區, 石鐘山碑刻上自唐代魏徽書《遵王之義》四言詩,下至當代郭沫若書《登湖口石鐘山》五言詩,期間一千多年。 石鐘山有30多處古(或仿古)建築,均為清咸豐年間所建。其樓臺亭塔、榭軒閣坊、祠院禪林、別墅曲廊,一步一景,各抱地勢,錯落有致,別具匠心,既具徽派特點,又具江南園林風格。

江西九江這17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6、大勝塔:位於九江市潯陽區甘棠南路與潯陽東路交叉口能仁寺內,塔呈平面六邊形,坐東向西,通高42.38米,七級樓閣式磚塔。塔體厚實,磚砌疊澀平座,石構腰簷斗栱,磚砌六角轉圓攢尖頂,金屬塔剎,鑄造精美,塔正門向西偏南,底層供奉釋迦佛像。

江西九江這17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7、鎖江樓塔:

位於九江市潯陽區濱江路947號,於明萬曆十三年,由九江郡守吳秀等籌集民間款項,彙集高師名匠,修鎖江樓和鎖江樓寶塔於石磯上,鑄鐵牛四條護衛,為的是鎮鎖蛟龍,消災免患,永保太平。鎖江樓塔為樓閣式磚石空筒仿木結構,高25.6米。塔體六面七級,六角尖頂

江西九江這17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8、紫陽堤:位於廬山市紫陽南路與鄱陽湖大道交叉口南200米, 據《星子縣誌》記載,紫陽堤始建於北宋元佑年間(公元1086年至1093年),當時的郡守吳審禮“以郡治瀕湖,風濤險惡,往來舟楫停泊無所,乃構木為障”。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理學家朱熹出任南康知軍,著手大力修復紫陽堤。紫陽堤以20層石條疊砌而成,堤寬約八米,長一公里左右,向外微微凸出,略呈拱形。

江西九江這17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9、同文書院:位於江西九江,清同治六年(1867)美國傳教士爾利陶理、吳恪矩等經清政府同意創建於城外土橋,命名為“埠閬小學”。後來隨著學校規模的擴大,學校選擇城內南門口甘棠湖畔為新校址,並取《中庸》“普天之下,車同軌,書同文”之意,定名為“同文書院”,為江西省第一所教會書校。

江西九江這17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0、廬山賜經亭:位於廬山玉屏峰麓黃龍寺後一個小山頂。在明萬曆十五年,明神宗為紀念眀肅皇太后命工部刊印續入藏經41函,並舊刻藏經文637函,頒佈給黃龍寺,寺院住持釋徹空因此事而建亭,亭內有一座石碑,上刻明神宗《護藏敕》及《聖母印施佛藏經贊》,建築造型簡潔。

江西九江這17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1、廬山御碑亭:位於廬山市環山路27號錦繡谷內,御碑亭的建造風格比較獨特,明朝洪武二十六年九月(1393年)朱元璋為了紀念週顛仙等人就在這臺上建起了御碑亭。亭中至今還保存著朱元璋的御碑。碑上刻著這位朱皇帝親自撰寫的《周顛仙人傳》和《四仙詩》。

江西九江這17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2、廬山會議舊址及廬山別墅建築群:

位於九江市的廬山,195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八屆八中全會會址,原為國民黨時期的廬山大禮堂,新中國成立後被改為劇院,現已成為重要歷史紀念地。廬山有16個國家不同風格的別墅一千餘棟,建築面積達到50餘萬平方米。既有北歐式的陡坡屋頂,又有南歐式的緩坡屋頂,有的是文藝復興時代建築,風格各異,與周圍環境協調,成為廬山美景的組成部分。

江西九江這17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3、美孚洋行舊址:位於江西省九江市潯陽區濱江路77號,1910年,美國美孚石油公司看中九江市的水運優勢,在九江英租界內龍開河口設立分公司(即美孚洋行),並在金雞坡興建了油庫、辦公樓等設施。美孚洋行舊址為鋼筋混凝土建築,在同時代建築中十分罕見,總建築面積1508平方米,建築前部採用了8根愛奧尼廊柱,線腳、文飾做工精細,異國風情濃郁。

江西九江這17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4、陳寶箴、陳三立故居:位於九江市修水縣義寧鎮竹塅村,又稱陳家大屋,亦稱鳳竹堂,是陳寶箴、陳三立的出生地。老屋建成於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由陳寶箴祖父陳克繩所建,一進二重,中開大天井。新屋建於光緒年間,為陳寶箴中舉後所建。屋前豎立著一堆旗杆石和一對旗石墩,旗杆石為陳寶箴中舉後所豎,旗石墩為陳三立中進士時所豎。

江西九江這17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5、銅嶺銅礦遺址:位於九江市瑞昌市夏畈鎮的幕阜山東北角,為商周時期的遺址。該遺址從整體上構成了中國早期採礦技術體系。出土文物有采掘、提升、裝載、運輸、淘洗、照明、排水等工具以及生活用具,以極為豐富的科學資料證明了中國大規模開採銅礦的歷史至少已有三千餘年,是中國迄今發現的礦冶遺址中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內涵最豐富的一處大型銅礦遺存。

江西九江這17個地方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6、鄡陽城遺址:位於九江市都昌縣,是漢代時期的古遺址。

17、工農紅軍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部舊址:位於永修縣城原商會辦公樓。前、後兩進,中間有天井,兩邊有廂房。1927年9月上旬,以盧德銘為總指揮的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秋收起義部隊的主力部隊)師部駐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