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先做人,修身先修口

做事先做人,修身先修口

言、行、意謹慎的賢人,才真正能保護我。

人是為了歡喜才到人間,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會說話的人,首先考慮到的是,一句話說出來,是為了傳達自己的意思,也是希望對方能歡喜接受,所以要學著說好話;會說好話的人,才能帶給對方歡喜,也才能成為一個受人歡迎的人。

妄言是人生的一種邪見。有些人說話,沒有事實根據,就胡亂下結論。妄言的人,難以贏得別人的尊重。因為在別人眼裡,妄言就是待人不真誠。說話,是一種技巧,也是一種藝術,更是溝通人際往來的工具。

古今中外對說話的重要性有不少至理名言,例如《論語》雲:‘一言以興邦,一言以喪邦。’西方諺雲:‘上天給人二目、二耳一口,要人多看多聞而少說。’孫子亦言:‘贈人益言,貴比黃金;傷人之言,惡如利刃。’因此說話要合乎初衷,要恰到好處,更要適可而止;切勿因失言而取禍,更勿因多話而令人生厭,或因說虛妄之言而被人瞧不起,乃至因輕言而為人所辱。”可見,不知道事實就妄下結論,會被人視為不真誠,無法贏得真正的友誼。

做事先做人,修身先修口

春秋時期,楚國葉縣有一位名叫沈儲梁的縣令,大家都稱呼他葉公。葉公聽人說“龍”是瑞獸,他根本不知道龍長得什麼樣子,就說自己很喜歡龍。於是,和龍相關的東西,不管是裝飾品、樑柱、門窗、衣服,上面都有龍的圖案,連他家裡的牆壁上也畫著一條好大好大的龍,大家走進葉公的家還以為走進了龍宮,到處都可以看到龍的圖案!“我最喜歡的就是龍!”葉公得意地告訴大家。

有一天,葉公喜歡龍的事被天上的真龍知道了,真龍說:“難得有人這麼喜歡我,我得去他家裡拜訪一下!”真龍就從天上飛到葉公家中,把頭伸進窗戶中大喊說:“葉公在家嗎?”葉公一看到真正的龍,嚇得大叫:“哇!怪物呀!”真龍覺得十分奇怪,說:“你為什麼說我是怪物呢?我是你最喜歡的呀!”葉公害怕得打哆嗦,說:“我喜歡的是像龍的假龍,不是真的龍呀,救命呀。”葉公的話還沒說完,就趕快往外逃走了!留下真龍一臉懊惱地說:“哼,葉公說喜歡龍這件事是假的,他根本是怕龍嘛!害我還飛來拜訪他!”

葉公不知道龍長得什麼樣,就妄言自己喜歡龍,結果真龍下界,倒把葉公嚇得夠戧,他不敢承認自己喜歡龍的事實,犯了心口不一的毛病。這個故事啟發我們,當你不知道事情的真相時,最好不要胡亂猜測,妄下結論,因為沒有事實作依據,你說出的話只能是違心的。一旦妄言被揭穿,別人自然就會輕視於你。

做事先做人,修身先修口

說話的根據是事實,沒有事實的言談,只能是“瞎扯”。一個沒有事實根據,卻喜歡妄談的人,自然會受人鄙視。只有掌握了事實,以事實為根據,說起話來才會令人心服口服,才不會犯妄言的過失。

有一個業務員,曾經有一次去拜訪一個客戶,到客戶倉庫查了一下庫存情況後,剛走出廠區,遇到了分管生產的廠長,他兇狠狠地說:“趕緊滾出去,快點,有什麼事情去採購部”。業務員試圖爭辯,可是無濟於事,被趕出了工廠。這件事對業務員的衝擊很大,怎能受這樣的侮辱,去找他們老總去,把事情鬧大?是不是競爭對手下絆子搶市場?

很慶幸,在沒有弄清真實情況的時候,業務員沒有貿然行動。他打電話給客戶工廠裡的內線,瞭解了一下情況,原來是最近廠里老丟東西,生產廠長剛被老總批了,廠裡的保衛加強了。他了解了真相後,就找了個機會,用事實跟這個廠長溝通了一下,事情也就得到解決。故事中的業務員險些犯“妄言”的錯誤,倘若他在沒有了解事情真相前,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將情況彙報給老總,一旦真相披露,就會顯得很尷尬。所以,這位業務員是聰明的,他用事實講話,既解決了問題,又不至於犯妄言的邪見。

所謂“要修身,要先修口,不要隨便惡口、妄言、綺語、兩舌。”可見,瞭解事情的真相,再說話是何等的重要。所以,我們要使思想上沒有誤解,認識上沒有偏差,說話就要注重事實,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