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稅萬億減稅,企業成本會下降,商品價格一定降嗎?

老許


這個問答的本質,屬於企業的目標利潤的概念!無論是增值稅稅率下降,還是企業成本降低,亦或者商品價格的調低,均為企業對未來目標利潤的整體規劃的結果。因此,商品價格是否降低,企業成本是否降低,和上下游的目標利潤規劃密不可分!

增值稅稅率的下降,降稅前後的價稅合計用公式表達為:

降稅前的價稅合計=不含稅銷售額X適用稅率前(僅表達了增值稅銷項稅額)

降稅前的價稅合計=不含稅銷售額X適用稅率後(僅表達了增值稅銷項稅額)

分析:價稅合計的變化,僅因為適用稅率發生變化。不含稅銷售額不變,稅率下降,價稅合計變小!也就是說,企業確認收入的不含稅銷售額,降低稅率前後沒有變化,主營業務收入沒有變化,企業的利潤也沒有變化!價稅合計變小,通常說的售價可以降低!

一、目標利潤降稅前後沒有變化的情況

根據上述表達式,可以看出,企業的目標利潤沒有發生改變,價稅合計其實因為增值稅的下降而減少,可以降價銷售,下游企業或者消費者的買價發生了下降。

買價降低對於下游企業的影響:增值稅是價外稅,下游買入的商品或者服務,確認的成本也就是上游企業的不含稅銷售價款,成本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對於下游企業的成本降低效應!反而,下游企業因為進項稅額的相對降低,會對增值稅的實際負擔造成重大影響!

買價降低,對於消費者實惠是非常明顯的,價稅合計就是消費者的實際支付價款,同樣的消費品,實際支付的價款降低了,一定程度可以刺激消費,增加總的銷量!

二、目標利潤調高的情況

增值稅稅率下降,對於企業確認的收入沒有發生根本變化,部分企業為了調高目標利潤,針對於增值稅下降的部分,不露聲色的轉移到不含稅銷售額中,在價稅合計不變的情況,實際增加了企業的利潤。

同時下游企業採購的商品或者服務,採購成本是增加了,變相增加了下游企業的成本負擔!

對於消費者而言,增值稅稅率下降前後,因為企業沒有調高或者降低售價(價稅合計),消費者是很難察覺其“漲價了”!

三、目標利潤調低的情況

這樣的情況,與增值稅稅率下降沒有直接的關係。是根據增值稅之外的其他因素做出的決定,與本題意無關,再次不再贅述!

四、綜述

增值稅稅率下降,企業針對下降的增值稅銷項稅額,調低銷售價格(價稅合計)是合理的選擇。

增值稅稅率下降,而企業對銷售價格(價稅合計)不做調低選擇,雖然增加了部分利潤,但加重了下游企業的成本負擔。和深化增值稅改革的精神背道而馳!

因此,筆者倡議各企業在流通環節,主動調低增值稅下降部分的售價(價稅合計),上下游聯動,確實降低各企業的負擔;落實實際行動,為消費者享受增值稅下降帶來的商品降價的實惠創造有利條件,擴大銷售總量,增加企業利潤!為營造健康活躍的經濟環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順通財稅段賢明


這次我國減稅降費的目的之一,就是通過降低企業的稅收,然後傳達到末端使出廠產品的價格下降。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增值稅的降低確實是可以使得商品的售價降低。我們舉一個例子,消費者花200元買一件衣服,這200元中,銷售者實得172元,增值稅28元。如果增值稅稅率由16%下滑到13%,那麼增值稅繳納的額度將由28元下降到22元左右。這樣的話,商品的銷售價格將有200元下滑到194元。

正是基於這個原理。所以從4月1日增值稅稅率下調開始,我國的汽油、天然氣、電力價格出現下調。發改委3月底下發通知,從4月1日開始降低成品油價格、天然氣基準門站價格、天然氣跨省管道運輸價格、一般工商業用電價格。👇

但是實際比我們想象的要複雜得多。還是以上面的那件200元售價的服裝為例。理論上如果服裝的生產成本不變的話,稅率下調確實可以降低商品的售價。但是服裝的生產成本時常出現波動。原材料價格、勞動力價格、廠房租金的變動都會影響服裝的生產成本。比如,服裝廠提高工人工資,那麼必然導致服裝的生產成本上升。如果上升的幅度超過了稅收下降的幅度,那麼服裝的銷售價格可能不降反升。

所以,在經濟學領域,價格理論是一門相當高深的學問,並非一句話兩句話就能說的透。這次其實稅率下調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整個社會的宏觀稅負,刺激企業擴大生產,從而帶動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降低商品的售價,只是這次減稅降費的一個目的而已,而且可能還不是主要目的。


財經知識局


不一定,國家降低稅率,是為了減輕企業的負擔,而好多企業卻打著國家降稅率的口號要求降價,而這價一旦降了,降的就不僅僅是稅了,更重要的是把企業的利潤給壓縮了,這樣企業更難做了,隨著人工成本的增加,很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不得不裁減人員,本來一人一崗,變成了一人多崗。在職的人工作量增加,但不加工資,而老闆那裡也就安慰兩句,你先頂兩天,我這邊在招人,殊不知,找工作的人覺得用人單位要求多,工資卻跟不上,而老闆卻覺得,我就希望你的技能更全面點,我有什麼錯呢,但是工資卻不想多給一分...

這樣形成的矛盾體導致整個用工市場出現工作難找,企業招人難;再說增加工作量的那位同事,在這種用工矛盾體下又能堅持多久呢,可能心裡早抱怨老闆加量不加價了,這樣能做好工作嗎?或許哪一天就來個炒老闆魷魚了事


會計甜甜


想多了,租金增加,人工費增加!水電費增加!商品價格會降價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