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有車補嗎?什麼時候發?

逗逗1236


可以說絕大多數的事業單位人員都是沒有車補的。

繼行政單位公車改革以後,2018年事業單位公車改革也已經結束,但廣大事業單位幹部對於公車改革卻並不開心,因為改革後事業編制人員並不像公務員一樣每月發放車補。

原本事業編制人員對於公車改革還是抱有一定期望的,特別是一些基層單位的混編混崗人員,做著與公務員一樣的工作,有些還需要經常送文件、領材料等,雖然之前有公車接送,但還是期待能和公務員一樣,每月能夠增加一些收入。

但是事業單位公車改革的文件出臺後,如同潑了一盆冷水,事業單位取消了一般公務用車,採取的是報銷公務交通費用為主的方式,嚴禁每月或定期報銷固定數額,要求正規的公共交通合法票據,並且不超過同級別公務員交通補貼標準。對於大多數的事業編制人員來說,工作激情就這樣被打消了,同一個辦公室同樣的工作,卻受到區別對待。

不過還有一部分事業單位人員可以享受到車補,根據部分省份的文件,在黨委、政府直屬事業單位機關本級方面,對管理崗位人員可以適度發放公務交通補貼。聽說,江蘇和浙江還有一些經濟比較發達、政府財政狀況良好的地區,事業編制人員也是可以享受到車補的。

但對於全國大多數事業編制人員來說,車補只能是一個夢想了!

我是職場問答達人流雷電,關注我,分享機關單位和國企的各種知識!如果有不同意見,歡迎下方評論留言!

流雷電


實行公車制度改革,是中央和國家層面制定的一項重要政策。在改革過程中,將大量減少公務車輛,為公務人員適當發放車補。普通公職人員本來公務用車機會較少,所以比較支持此項改革,非常關心自己的車補什麼時候發放到位。

【1】行政單位已經發放到位

從全國範圍來看,行政單位的公務員,車補基本發放到位。其中車補標準大都差不多,大部分省份執行這個標準,廳局級1690元、縣處級1040元、鄉科級650元、科員及以下450元。有的省份進行了細分,例如,正廳級1690元、副廳級1500元、正處級1000元、副處級800元、正科級600元、副科級450元、科員300元、科員以下250元。

【2】參公單位部分已經發放到位

參公事業單位全稱就叫做,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參公單位的工作人員也可以說是準公務員,在職參公人員的工資政策、福利待遇等方面,都是參照公務員管理的有關制度執行。因此,在執行這項政策的時候,參公事業單位是緊隨行政單位之後落實到位。據瞭解,目前很多身份的參公事業單位已經發放到位,也有部分省份的參公事業單位暫未發放到位。

【3】事業單位後期有望發放到位

據瞭解,大部分省份的全額撥款以下事業單位暫未發放車補,主要是因為事業單位從業人員數量眾多,且情況較為複雜,其中就包括經費渠道不同。有的事業單位是財政全額保障,有的是差額撥款,有的是自收自支,車補這部分經費從哪裡出,既涉及中央的有關政策,也涉及地方財政供養能力等問題。但是據瞭解,有關部門也正在研究這方面的政策措施,後期有望發放到位。

總之,車補對於公職人員而言,是一項普惠政策,建議事業單位也早點發放到位。


憑欄思君VIP


在一些事業單位,同一個辦公室,裡面有事業編工作人員,也有公務員,大家幹著一樣的活兒,一樣外出辦公,不說別的,光是公務員車補就令事業編工作人員羨慕。


公務員有車補,那麼參公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也有車補嗎?


事業單位,也分參公事業編、全額撥款事業編、差額撥款事業編、自收自支事業編。參公事業編的工作人員,身份是事業編制,但是在招錄、晉升、薪酬、退休、養老等諸多人事管理方面按照公務員法來管理的,公務員有什麼,參公事業編人員就有什麼,也包括車補。


其他事業單位在編人員呢?


有!只是還沒全國範圍實施,需要一步一步來,各試點省份在施行。


不過小編查了下資料,根據人社部5月30日發佈的《2015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5年底,全國共有公務員716.7萬人。事業單位人數估計在3000多萬。


現在我們回到“公車改革”,公車改革的初衷是為了節約財政資金,假設這3000多萬事業單位人員都發車補,最低按照每月500元來發的話,一共就是150億,財政壓力非常大,也加重老百姓的稅收負擔。錢從哪裡來?


因此小編認為,事業單位車改不會一刀切,而是多形式統一,比如:政府直屬事業單位可以發車補,其他事業單位以實報實銷為主;或是副縣級以上事業單位領導職務才有車補等等。


下面,小編整理了部分省份出臺的事業單位車改消息!


1、江西省



根據江西5月9日下發的文件顯示,將分級分類進行全省事業單位的車改,合理規劃車補或者報銷的範圍、方式、標準或額度;參改範圍包括全省各級黨委、直屬非參公事業單位;參改人員為所有在編在崗的事業單位人員。


2.山西省


目前沒有全面推廣,部分單位試行狀態。2017年12月18日發佈改革辦法稱:對參改單位取消一般公務用車,並對其參改人員採取報銷公務交通費用、發放公務交通補貼或其他符合規定的社會化方式等保障其公務活動出行。


3.青海省


2017年12月8日,按照中央事業單位車改的做法,結合參改單位實際情況分類推進車改。第一類是黨委政府直屬事業單位,這類事業單位車改方式參照執行黨政機關車改政策;第二類是部門所屬事業單位,按照近日印發的《青海省事業單位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實施意見》執行。


4.湖北省


2017年12月12日,湖北全省事業單位公車改革啟動,省直事業單位率先進行車改,目前按照報銷公務交通費用及採用其他方式保障公務出行的人員。


以上回答僅供參考,歡迎大家討論補充!



四川中公教育


雖然現在從上到下一直在推進事業單位公車改革,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感覺事業單位車補就是一個偽命題。首先聲明:個人觀點,歡迎討論,不喜勿噴。

現在有些地方已經出臺事業單位車改方案,那麼我們就選取武漢市和三亞市兩個市的車改方案來簡單瞭解下。

武漢市事業單位領取車補的人員,僅限事業單位實際取消配備公車的副局級及以上負責人;其他人員按照有關規定報銷費用。也就是說,事業單位只有副局級以上人員才可以領取車補,其他人員都要按照實報實銷的方式報銷車補。當然了,具體報銷金額參照機關單位執行。

三亞市對事業單位參改人員採取實報實銷公務交通費用、發放公務交通補貼或其他符合規定的社會化方式等保障公務活動,並且,實行按規定報銷公務交通費用為主的辦法。也就是說,領取車補的肯定是少數人,大多數人還是會採取實報實銷的方式。

總之,事業單位車改肯定是要來的,車補也肯定是要來的,但是具體發放方式還有待商榷,就目前已經改革的城市來看,大部分是以實報實銷為主,所以說,事業單位車補是否會成為偽命題,那就看各地具體怎麼執行了。

歡迎大家討論交流,尤其是事業單位車補已經改革到位的地方,可以站出來說說你所在地區具體是怎麼執行的,給大家一個參考。


中省直遴選


說起車補,盟主感慨良多,當年車改時盟主曾和組織部、編辦、車改辦的同志整夜整夜的審核公務員身份,簡直累成狗。

公務員單位車補已經基本執行到位,而事業單位則欲眼望穿卻遲遲沒有動靜。

為什麼,盟主來告訴你吧:

在全國範圍來看,公務員700多萬,事業單位工作人員3000多萬,而事業單位又包括全額、自收自支、差額三類,涵蓋老師、醫生、部門機關下屬單位、科研人員等多種崗位。

目前部分省市已經開展事業單位車改,但大多都是採取實報實銷的方式。究其原因,事業單位人員體量太大,如果全部一刀切發車補,反而違背了公車改革的初衷——省錢。如果事業單位也像公務員單位那樣發車補,那麼財政負擔就不是減少,反而會增加,這與車改的初衷無疑是相悖的。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絕大部分事業單位人員是不可能有車補的,要想有車補,還是趕緊去考公務員吧。


體制內老兵


有呀,江西省巳經陸續發放了。

中國自1993年起進行的公車使用改革,這是政府“轉變官念"廉潔從政的重大舉措。

2018年5月8日,江西省正式拉開全省事業單位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序幕。根據工作部署,全省事業單位公車改革採取分類推進,按照省直事業單位、設區市事業單位、縣、鄉事業單位的次序,穩步推進,在今年10月底全面完成全省事業單位公車改革。

這次全省事業單位公車改革後的車補發放標準參照《黨政機關公務用年配備使用管理辦法》來執行,即廳局級每人每月發放車補1300元,縣處級每人每月800元,正科級每人每月550元,副科級每人每月500元,一般職工每人每月450元。

但這次車補的範圍暫時沒有涉及到學校基層教師群體和衛生院的醫護人員群體。

另外,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編制外的合同工和臨時工等也沒有車補。


葉公來幫忙


2015年12月29日,中央公務用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印發《中央事業單位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實施意見》,要求是2-3年內實施完,但一晃過去快2年了,看公開報道有廣東、湖南、山東、陝西等省已經啟動事業單位公車改革。但看改革方案,事業單位車補發放範圍確差異很大。

一種是基本參照公務員改革的模式來,取消公車,基本全員發放補貼。

一種是對於到達配車標準的人員取消公車發放車補,原實報實銷人員還沿用原來的政策。

所以,事業單位人員有沒有車補,什麼時候發,就得看省情和市情了。要看財政能不能負擔起了。


尚有一片童心


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是中央的一項重要的改革制度,減少了車輪上的腐敗問題,取消了領導的特權,減少了行政性開支。但在改革推進中存在很多問題,社會反響也很大,特別是事業單位車改未能同步開展,印發了一些矛盾。一是有些地方存在行政事業編制,與行政編制的人員幹著同一樣的活,坐在同一個辦公室,行政編制的人有車補,甚至是科員拿著車補,科長反倒沒有,造成了一定矛盾,打擊了不拿車補人的工作積極性;二是同一個單位的人,收入差距太大,出差頻率一樣,一個有車補一個沒有;三是大家都想著行政編制,事業崗位誰都不願意去,即使當領導也不願意去一個事業崗位,造成了人力資源的分配不均,人盡其才很難發揮,守編制的現象荒廢了部分人的專業,長期下去,對黨的事業發展不利;四是車補由地方財政承擔,財政困難的地方很難兌現車補,引發了一定的矛盾,挫傷了財政困難地方幹部的積極性。至於事業單位的車改,據說有的地方實行的是報賬制,不同於於行政人員的車改政策,標準不一很難操作,難落實。




書喂人生


都是為民服務,為黨工作,咋還分階級等次呢?


夢天48625428


參公事業和公務員一樣,其他事業單位,市一級達到副處,縣區一級達到副科,享受和公務員一樣的每月固定車補,其他人員一般採用實報,不超過同等公務員標準,也有地方是直接不報,具體還要看各個地方的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