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五臺山有一處“日本神社”,這裡面有什麼故事?

南京小歐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牛逼啊,連這個都知道,一般的南京人都不見得知道。

確實,南京的五臺山體育館附近有一處日本神社,這是全南京市絕無僅有的。

這座神社是日軍侵華時期建設。

基本上,日軍侵華佔領城市後,尤其是曾經付出較大傷亡代價,一定會修建神社。

其中東北最多,臺灣也不少:據一九四五年統計,日本在我國東北城鄉搞了大小日本神社二百九十五座。

南京當時是國民政府的首都,所以日本在這裡建設的神社規模最大。

日本是1940年2月開始在南京修建,強迫南京市民作為工人。

神社規模很大,一直到1941年底才修建完畢。

修建期間,工人們挖出2個萬人坑,裡面有大量南京大屠殺時期的屍骨。當時日軍第9師團將2000多南京無辜老百姓、警察和少量高射炮兵押到五臺山,用機槍全部殺害,就地掩埋。

就是因為先要將屍骨挖出抬下山,這才大大影響了神社的建設進度。

神社是2棟磚木建築,其中一棟供奉天照大神和日軍陣亡校級以上軍官。另一棟則供奉低級軍官和普通士兵。

神社的設計師是日本人高見一郎,基本仿照了東京靖國神社的規制和格式,建築面積480平方米,不算很大。

神社還經常進行祭祀活動,最隆重的一次在1943年初,是為祭祀1942年12月被中國高炮打死的日軍冢田攻大將。

當時南京作為偽政府的首都,這裡居住著1萬多名日僑。這些日僑也經常來神社參觀和祭祀。


1945年日本投降以後,這座神社被國民政府改為中國抗戰陣亡將士紀念堂和展示繳獲的戰利品。原本日軍的牌位都被清理乾淨,換成中國官兵靈位。

當時蔣介石對這個紀念堂很重視,親自來種植過幾顆樹。

直到今天這幾棵樹還存活,而蔣介石早已作古了。

新中國成立以後,卻將這個紀念堂廢除,變成了蘇省體育局(原江蘇省體委)的辦公場所,內部全部重新裝修。

兩棟屋子分別稱為體育局的老幹部活動中心和會議室。

建國幾十年後,神社因年久失修,相當破敗。當時認為這是侵華日軍修建的東西,留下來似乎是恥辱的表現,體育局決心將他拆除,在原址上重新蓋樓。

幸虧南京工學院教授、建築研究所副所長童雋知道了這件事,四處奔走,認為這座建築是重要的歷史見證,應該保留。

最終,神社得以保留下來。

1992年,日本神社舊址被列入南京市文保單位;     

2011年,日本神社舊址升級為省級文保單位。

薩沙個人覺得,這個神社保存下來非常有意義,會讓後人記住這段歷史。

如果中國人還不爭氣,不能讓國家富強,你的首都就還可能被侵略者修建一個這種東西。


薩沙


日本的神社就相當於我們國內的寺廟,一般是供奉日本神道教神靈所建,不過在日本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卻出現了一個有些特殊的神社,為了讓士兵們能擁有更多的榮耀感,日本就修建了流傳到現如今的靖國神社,專門用來供奉一些為日本或者日本天皇戰鬥而亡的士兵。


除了靖國神社這個歷史中臭名昭著的日本軍國象徵之外,我覺得兩個比較特殊的神社也是值得大家瞭解一二的,這兩個神社分別就是坐落在日本愛知縣的中正神社與坐落在江蘇南京的神社。

日本的中正神社

中正神社顧名思義就是為蔣中正、蔣介石修建的神社,日本人之所以會為蔣介石修建這個神社,主要跟他們對蔣介石的感恩有關。

從1931年的918事變開始,一直到1945年8月15號日本戰敗投降,在這14年的時間中,日本侵略者曾給我們帶來了無限悲痛的回憶。

因此在日本戰敗之後,無論我們是怎麼報復日本、怎麼向日本提出高額索賠都是不為過的。

但是在日本戰敗後心懷忐忑等待著我們對他們展開報復或者索賠時,蔣介石的態度卻讓他們感到有些不敢相信。


在日本戰敗時,留在我們國內的日本士兵和日本戰爭移民總共有200多萬人。

而這些人中,除了只有100多個人遭受到懲罰之外,其他人全部受到了國民政府很好的優待。

日本投降後,他們絕大多數人都被國民政府不傷一分一毫地全部遣送回了日本,在這些士兵和移民回日本的時候,國民政府甚至還允許他們帶回了很多重要的生活物資。

相比於日本在東南亞的投降軍,這些被蔣介石遣送回日本的士兵和戰爭遺民結局算是幸運之極的。

再加上蔣介石敗退臺灣後以國民政府名義免除了所有對日本進行索賠事項的事情,就更加讓日本人對蔣介石感恩戴德,於是在日本民間的自發行動下,專門用來紀念蔣介石恩情的中正神社就修建了起來。

南京神社

而另一座特殊的南京神社則修建於日本侵華期間。

1939年,日本人就產生了在南京修建神社的想法,在經過許久的醞釀之後,日本在1942年進行了動工,期間一共歷時兩年,直到1944年,這座坐落於南京的神社才算是真正的修建完成。

這座南京神社總的來說算是一座縮小版的靖國神社,是以日本本土的靖國神社為藍本修建而成,起到的作用跟靖國神社差不多,主要就是用來供奉戰死在侵華戰場中的日本士兵。

當時,日本在這個神社裡供奉存放了大量的戰死士兵骨灰盒,在這些骨灰盒中,他們會貼上戰死士兵的詳細資料,以供相關緬懷者的瞭解。

整個抗戰期間,日本人曾在我們全國各地修建了大大小小數百座神社,南京的這座神社算不上特例,但是從規模上來說,南京神社的規模、級別卻是最為龐大的。

日本人之所以會把南京的神社修建成在華神社中的最大,是因為南京當時政治意義的非凡。

南京在被日本人打下之前,曾是國民政府的都城、是民國的政治核心所在。

因此在日本人打下南京後,他們就在極為看重南京政治意義的情況下,扶持汪精衛於南京成立了汪偽政府,用來在名義上和蔣介石的重慶政府對抗。


從南京當時的這個條件來說,日本人在南京修建了最大的在華神社是一點都不奇怪的。

南京神社的保留

抗戰結束後,全國大大小小的神社都被拆除了,南京的神社之所以被保留下來,主要跟蔣介石的命令有關。

在蔣介石的命令下,南京神社免除了被拆除的命運,被蔣介石拿來供奉了一些在抗戰中死去的士兵、將領們。

在蔣介石敗走後,被視為恥辱所在的南京神社曾一度面臨被拆除的危機,只不過在有一位老教授的勸說下,南京神社才保留了一部分下來。

至於這位老教授建議不拆除南京神社的理由很簡單,主要就是想讓這座銘記了我們恥辱歷史的建築保存下來,達到時時刻刻警醒我們這些後人的效果。


所以說這就是日本人在南京修建的神社,從歷史的發展結果來看,當時那位老教授的想法還是比較明智的,因為一直到現如今,日本都不肯承認存在了南京大屠殺的事實,我覺得這座南京神社的保存,能有力地駁斥日本人的詭辯。


孤客生


南京小歐為您解答。大家都知道抗日戰爭期間,南京有過一段極為刻骨銘心的歷史記憶,那麼為什麼南京城現在還有一座“日本神社”舊址呢?


這座“日本神社”位於南京五臺山,是全國規模最大的日本神社,南京僅有的一處。其來源於抗戰時期1939年日軍參照東京靖國神社建造的。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改造為中國抗戰陣亡將士紀念堂,解放後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南師大歷史系教授介紹,選擇五臺山建造有二個原因,一是地勢高,二是在清涼山有火葬場,日軍火葬後可以直接將骨灰送到。


建造時,挖地基發現了二處千人坑,原來1937年12月日軍攻入南京,日軍第九師團將困於五臺山2000多的中國警察、難民等全部殺害,就埋在此地,還有紀念碑。所以,這處神社是建立在被日本屠殺南京軍民的白骨上。

此處是侵華日軍罪行的象徵,一定要保留下來。銘記歷史、牢記在心。永不可忘記的地名。



看完記得,點關注,每天源源不斷的南京故事。


南京小歐


為了在保護文物前提下搞好開發利用,將其改造公廁,並日本神社牌子放在便池中,收費開放!估計生意一定興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