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北京地鐵上不為人知的故事,擁擠的車廂裡盡是人間百態……

揭秘北京地鐵上不為人知的故事,擁擠的車廂裡盡是人間百態……

地鐵是城市的毛細血管,將我們送往最中心的地帶,也送往最偏僻的角落。與此同時,它也是我們情緒的收容所,人間百態,喜怒哀樂,都能在這短短的旅程中找到線索。

早上好,我是李穎迪。或許此刻看到這段文字的你,正在去上班的地鐵車廂裡。今天我想和你說的,也是關於地鐵的故事。

同事兼朋友小吳(吳呈傑)記下了一個地鐵贈予他的瞬間:

1號線裡,一個穿迪卡儂運動衫的中年男人雙手握著扶手,擺出想要做引體向上的姿勢。他腦海中可能正在演練一個健身計劃。我好羨慕他。

此前,小吳覺得自己陷入了水逆——截稿日快到了。他連發七條微博,寫“成年人的悲傷是在出租車後排掏出電腦幹活,連擠眼淚的力氣都沒有”、“在給貓餵食、鏟屎、擦淚痕的系列動作中重獲內心秩序”、“連喝奶茶都無法治癒我”……

但在地鐵上遇到中年男人的那刻,我猜測,他暫時從一團亂麻中解救了出來。


揭秘北京地鐵上不為人知的故事,擁擠的車廂裡盡是人間百態……


曾經我覺得北京的地鐵很不可愛。夜裡十一點,我第一次來到北京。為了趕上末班,我拖著行李箱在西直門奔跑,沒有換乘直梯,一路爬過6、7個階梯,用朋友的話說,那更像是一場“大型臂力體驗項目”。

更別提早高峰了。人的皮膚貼著皮膚,車廂裡混雜了肉味。讓出的空位瞬間成了磁鐵,人群迫不及待圍過來。車門開了又關,不斷吞吐。我發誓:再也不要擠早高峰了。

當然,這樣的願望沒法實現。後來我卻開始有點喜歡上坐地鐵。我觀察地鐵上人的舉動,忍不住猜測這些陌生人,正在經歷什麼樣的生活——

一位穿西裝打領帶的男人,手裡拿著白底黑字的簡歷。地鐵發出進入隧道的嗡嗡聲,他接到電話,當著全車廂人的面大聲推銷自己。剛說來北京半年,之前做電信工程師,信號斷了,他抬頭盯著線路圖。幾分鐘後,電話又響起,他順利接上話頭,曾參與某個酒店推廣方案的前端。但信號再次斷了。

全車廂人都看著他。他很快在下一站下車。但我想,那也許不是他的目的地。

一對夫妻站在地鐵門口爭吵。女人把孩子當作回擊的武器,她假裝聽不見男人的聲音,對小孩說,你爸爸不是有什麼毛病?讓你爸爸不要再吵了,地鐵上這麼大聲,很沒素質,很丟人。

男人終於忍住了。他把所有情緒都拋向地鐵玻璃窗,用手狠狠捶了兩下。

揭秘北京地鐵上不為人知的故事,擁擠的車廂裡盡是人間百態……


當然,也有比較歡樂的故事。雖然對於當事人來講,可能並不歡樂,但是對我們聽的人來講,還是很歡樂的。

這個故事來自我們的副主編何哥(何瑫)。大概十一二年前,具體時間他記不清了,但事情記得很清楚。那時他還在上大學,有天他從西直門上了十三號線,準備坐兩站後從知春路換乘十號線。

他刷卡進站之後,發現地鐵馬上就要開了。他不想等下一班了,於是一個箭步衝進了車廂裡。就在他腳邁進去的下一秒,車門關上了。這時候悲劇發生了——

他的褲子夾在了車門縫裡。

他努力試著往前邁步,想把褲子從車門縫裡帶出來。但是試了一下他馬上意識到,如果強行邁步,屁股上一定會有個很大的洞的。

好吧,那就等車到站了,門開了,再出來吧。他心想。

但他沒有想到,更加悲劇的是,那時候的十三號線從西直門發車後,中途停靠時打開的,一直是另外一邊的門。夾著褲子的這邊的門,一直到終點站才會重新打開。

於是他只好一動不動地站到了終點站東直門,才把褲子從門縫裡取出來。一路上,承受著上上下下的乘客們異樣的眼神。

何哥說,從此他學會了一個人生道理。

“做事情,不能猴急。”

類似這樣的趣事,在地鐵上還有很多很多。地鐵是城市的毛細血管,將我們送往最中心的地帶,也送往最偏僻的角落。與此同時,它也是我們情緒的收容所,人間百態,喜怒哀樂,都能在這短短的旅程中找到線索。

那麼,你在地鐵裡遇見過什麼印象深刻的事情嗎?無論是一張照片、一段話、或是一個故事,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告訴我們。也許最近某一天,你回覆的內容,就會變成一篇文章,呈現在你的面前。

期待你的回覆。我們到時見啦。█


彩蛋時刻


揭秘北京地鐵上不為人知的故事,擁擠的車廂裡盡是人間百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