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戶不懂如何把握買賣點?吃透MACD+KDJ買賣戰法就夠了

MACD吸收了移動平均線的優點。移動平均線的買賣交易在趨勢明顯時效果很好,但是一旦遇到牛皮盤整行情,移動平均線所發出的信號就過於頻繁而且極其不準確,在期貨市場的保證金槓桿效應下容易使投資者遭受致命損失。而MACD恰好能做到:1.在牛皮行情中能夠一定程度上克服移動平均線虛假頻繁的欺騙性信號;2.在趨勢行情中能夠最大限度確保移動平均線的戰果。

MACD指標應用方法

1、基本形態

在MACD中,當白線處於黃線下方時,是空頭市場,當白線處於黃線上方時,是多頭市場;當黃白線處於零軸以下時,是弱勢市場,當黃白線處於零軸以上是,是強勢市場。

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白線處於黃線下方,說明DIF下降的速度大於EDA,也就是說短期內買入的力度還很弱,賣出的力度很強,反之亦然。而黃白線處於零軸以下,說明短期市場成本還沒有超過長期市場成本,也就不能算強勢。

2、金叉、死叉

這是MACD中最常用的一個形態,大家應該比較瞭解,白線從下方上傳黃線即為金叉,反之為死叉。股票金叉說明股價已經有所上升,且短期的買入力度已經大於長期的買入力度,因此在這個時候介入,從長線看盈利的機會較大。

如果黃白線在零軸以下運行一段時間,距離零軸較遠,說明股價經過了一段時間的下跌,此時白線抬頭,上穿黃線,說明股價已經有了見底跡象,資金買入意願增強,一般來講,此時是一個長線的買點。

如果黃白線長期在零軸附近纏繞,說明主力在此處吸籌、洗盤,此時出現金叉,很有可能是盤整結束的信號,需要重點關注。

當黃白線在在零軸以下較遠位置金叉,直接運行到零軸上方,回落到零軸上方附近再次出現金叉,這就是所謂的空中加油的走勢,可以作為短線操作的參考。

3、底背離、頂背離

底背離就是股價比前一波低,但是DIF比前一波高。頂背離就是股價比前一波高,但是DIF比前一波低。底背離是買入的信號,頂背離是賣出的信號。

KDJ指標利用是指真實的價格波動來反映市場上買賣雙方力量的對比,在計算過程中只考慮了近期的最高價、最低價與收盤價,其特點是能夠比較迅速、直觀地判斷行情。

KDJ指標,K、D、J、這三條線代表什麼:

三個值裡面J線的反應最快,K線其次,D線則最慢;但在我們的詳細運用過程中,常把KDJ的K線視為快速確認線,D線視為慢速主幹線,而把J線視為乖離線(方向敏感線):

散户不懂如何把握买卖点?吃透MACD+KDJ买卖战法就够了
散户不懂如何把握买卖点?吃透MACD+KDJ买卖战法就够了

超賣區,是買入信號

散户不懂如何把握买卖点?吃透MACD+KDJ买卖战法就够了

K、D、J這三值在80以上為超買區,是賣出信號

散户不懂如何把握买卖点?吃透MACD+KDJ买卖战法就够了

KDJ指標的數值一般將位於0-100內進行波動,如果嚴重調整,指標線J線可跌至負值

80-100為超強區,表示技術超買,買盤強盛,這是即將迎接短線的標誌

20-80為整理區,代表股價或指數維持震盪,; 0-20為超弱去,技術超賣,代表賣盤沉重,短線即將見底的標誌,操作上可以逐步買入; 0或負值區域,代表指數或行情即將見底,可大膽買入。

MACD+KDJ買賣戰法:

1、MACD出現金叉買點,此時綠色能量柱消失,是紅色能量柱出現的拐點,僅此信號即為買入點;而KDJ指標此時出現J、K同時金叉於D,並且三者處於較低的值,所以兩個指標同時指示買入,說明此時買入信號非常可靠,果斷買入。

散户不懂如何把握买卖点?吃透MACD+KDJ买卖战法就够了

2、MACD黃白線位於0軸上方,KDJ金叉,是買入機會。

由於KDJ自身的靈敏度較高,影響了指標的準確性。只做強勢區域的KDJ金叉,準確性會大幅度提升。

以中國船舶為例,該股近半年來MACD位於0軸上方,每次KDJ金叉,均是階段買入機會,且準確率極高。

散户不懂如何把握买卖点?吃透MACD+KDJ买卖战法就够了

3、個股60分鐘級別,MACD金叉,是買入機會。

60分鐘級別,MACD金叉,可以買入,MACD死叉,可以賣出。

以陝西黑貓為例,該股前期打開漲停後,MACD死叉,是觀望時點,待MACD零軸上方金叉,買入,就是3個漲停板。MACD第二次死叉,賣出觀望,待MACD再次出現金叉,依然可以買入。

散户不懂如何把握买卖点?吃透MACD+KDJ买卖战法就够了

實戰中就是根據二者的交叉和趨勢來判斷買賣點,非常可靠,儘管在一些特殊的位置,KDJ靈敏/MACD穩健,這樣一旦KDJ發出買入信號或者賣出信號,只要等到MACD有那樣的趨勢就可以買賣,不用等到MACD金叉時再買,那樣有點晚。同時也解決了KDJ指標的過於靈敏的虛假信號。

若本文對你有幫助,可關注公眾號越聲攻略(yslc688),更多股票技術分析方法及操作技巧等你來學習 !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如自行操作,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自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