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我的母親很摳門

富豪兒子孝敬癱瘓媽媽

1995年,潘石屹把媽媽從甘肅天水老家接到北京。為了迎接媽媽的到來,潘石屹和張欣做了一番精心準備。早在潘石屹12歲的時候,媽媽就因病癱瘓,細心的張欣事先在家裡準備好輪椅;廁所的坐便器是感應式自動沖水的,水龍頭和烘乾機也都是感應式的;洗衣機、乾衣機、電飯煲可以設置定時開啟;還有便捷的醫藥箱、吸氧機、無繩電話……

潘石屹:我的母親很摳門

來到家裡,潘石屹把媽媽抱上輪椅,推著媽媽參觀、熟悉各個房間。潘媽媽剛參觀完客廳就說:“快讓我躺到床上休息一會兒,那麼多數字閃得我眼花。”

潘石屹細心地對媽媽解釋道:“為了讓您用著方便,張欣買的家電都是目前最先進的。”媽媽嘆了一口氣說:“這麼多機器放在家裡,到處都是數字和按鈕,像我在電視裡看到的宇航員坐的宇宙飛船。”

潘石屹暗暗著急,很擔心媽媽萬一生活不習慣要回老家。潘石屹提心吊膽地觀察著媽媽。他發現媽媽很少在家裡待著,只要天一亮,她就儘可能地到樓下曬太陽。下雨的時候,她就坐在輪椅裡,面對落地玻璃窗默默地看著外面。潘石屹以為媽媽一言不發地望著遠方是思念家鄉,媽媽卻對他說:“外面比屋子裡好,天高地闊,一眼能看很遠,心裡亮堂,這是咱們老家比不了的。”

見媽媽喜歡北京,潘石屹和張欣懸著的一顆心緩緩放下。潘石屹和張欣忙於事業,潘石屹的兩個妹妹和一個保姆輪流照顧媽媽。

潘石屹:我的母親很摳門

媽媽提議舉行家庭勤儉比賽

沒過多久,妹妹對潘石屹說,媽媽很不喜歡廁所裡的感應式水龍頭和坐便器,嫌它太浪費水,乾淨的水嘩嘩地衝下去,讓人心疼。潘石屹急忙解釋說,這個他和張欣早就想到了,安裝的水龍頭和坐便器都是節水型的。潘媽媽還是不滿意,生氣地說:“沖廁所用洗菜的水、洗衣服的水都行,乾淨的水白白流走太可惜!”

潘石屹的老家乾旱少雨,經常發生旱災。小時候,有一年發生嚴重旱災,為了讓全家人都活下來,潘媽媽不得不忍痛把剛出生3個月的女兒送給別人家。送人的時候,媽媽提出一個條件:那家必須養有正在下奶的羊,以便女兒能夠喝到羊奶。女兒被送走後,潘媽媽日夜以淚洗面。潘石屹見媽媽痛不欲生,就翻山越嶺找到那戶人家,把妹妹背了回來。

潘石屹知道水在媽媽心目中意味著什麼,為了讓媽媽安心,他把感應式水龍頭和坐便器全部拆除,換上手動的。

潘石屹的生意越做越好,個人資產也一路飆升。他高興地對媽媽說:“我們過去那麼窮,我上小學時只有一條褲子,每天臨睡前疊得整整齊齊,像愛護自己的眼珠一樣愛護它。那樣的窮日子一去不復返,以後再也不用為褲子發愁了。”潘石屹講這些是想讓過了大半輩子苦日子的媽媽放寬心過好日子,然而,潘媽媽以為兒子是因為資產過億而得意忘形。為了避免兒子走上“為富不仁”的歧途,她嚴肅地提議以後在家裡舉行勤儉比賽,以勤儉節約為光榮。潘石屹認為孝順老人應以“順”為先,他召開了緊急家庭會議,轉達了媽媽的提議和精神。

2006年夏,潘石屹從歐洲回來去看望媽媽。進屋之後,他總覺得哪裡不太對勁,仔細一看,原來家用電器上的小液晶屏全都黑屏了。潘石屹以為家電壞了,要打電話找人維修。媽媽不緊不慢地說:“電器沒壞,是我把插頭都拔下來了,免得浪費電。”

潘石屹聽後說:“您這麼節儉,還搞什麼比賽呀?不用比,您就是冠軍!”

潘石屹:我的母親很摳門

捨己為人的潘媽媽感動家鄉

從2006年底起,潘媽媽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潘石屹和張欣竭盡全力給母親提供最好的醫療和護理條件。

一次,潘媽媽坐在家裡看有關兒子的電視訪談,訪談中,主持人說潘石屹是專門給最富有的人蓋房子的房地產商,潘媽媽立刻嚴肅地對潘石屹說:“你別隻給富人蓋房子,咱們家是窮人出身,千萬別忘了窮人。”

媽媽的話觸動了潘石屹,潘石屹和張欣專門回了一趟甘肅老家。細心的張欣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甘肅的很多學校,教學樓和實驗樓都建得不錯,廁所卻很落後,圍牆是土坯的,而且沒有洗手的地方。

潘石屹和張欣與孩子們聊天,孩子們說:“每天下課後同學們都擁擠在狹小的廁所裡,曾有同學不小心掉進糞坑,還有同學被突然倒塌的土坯牆砸傷過。”

潘石屹:我的母親很摳門

得知這一情況之後,潘石屹和張欣決定用SOHO基金為西部的學校建廁所。潘石屹風趣地對媽媽說:“我在大城市給最富的人蓋房子,到最窮的地方給孩子們建安全乾淨的廁所。”潘媽媽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2007年秋,潘石屹和張欣從美國出差歸來,見冰箱裡只有辣椒麵和胡椒麵,張欣不安地問潘石屹:“是不是咱們給媽媽的生活費太少了?”潘石屹納悶地說:“我每月都給媽媽5000多元,作為生活費應該足夠了。我也奇怪,媽媽連菜都捨不得吃,她存錢幹什麼?”

夫妻倆琢磨半天也摸不著頭腦,又不好意思問媽媽錢的去向。為了保證媽媽的營養,張欣給潘石屹出主意,以後除了給生活費外,乾脆把雞、鴨、肉、蛋買來直接放到冰箱裡。

見兒子這麼做,潘媽媽幽幽地說:“你已經給了我那麼多生活費,別再給我買東西了。你掙錢也不容易。”

潘石屹:我的母親很摳門

潘媽媽講起她所知道的20多年前潘石屹辭職南下海南淘金的經歷:夜晚無錢住宿,睡在天涯海角的沙灘上,又擔心夜裡衣褲被流浪漢偷走,每晚臨睡前,潘石屹都先在沙灘上挖一個深坑,把衣褲埋進去,躺到上面壓著才安心入睡。潘媽媽每次說起這一段都忍不住落淚,潘石屹安慰媽媽:“對我來說,過去的艱苦是一筆難得的財富。一無所有、露宿街頭都不怕,還有什麼好怕的?”張欣接過話茬兒說:“只要不失去媽媽,我們什麼都不怕!”

儘管潘石屹和張欣想盡一切辦法和病魔抗爭,拽著媽媽前行,他們最不願意接受的事還是發生了。2008年7月17日凌晨1點,潘媽媽彌留之際拉著潘石屹的手對他說:“我不想死後還給你和別人添麻煩,就近在北京郊區隨便找個地方把我埋了就行。”叮囑完兒子,潘媽媽安詳地閉上雙眼……

在整理媽媽的遺物時,潘石屹發現一個小本子,上面詳細地記錄著誰家的老人無人照顧,需要花錢請人照看;誰家的老人生病了無錢醫治;誰家的孩子要上學,買不起鋼筆、作業本……原來,潘媽媽把兒子給她的生活費全部寄給了家鄉需要幫助的人。明白了媽媽的一番苦心,潘石屹失控得放聲大哭。

潘石屹決定把母親的骨灰送回家鄉,他相信這一定是母親真實的願望,只是她不想麻煩兒子,才違心地說想葬在北京郊區。潘石屹抱著媽媽的骨灰來到村口時,全村的人早已等在那裡。看到潘媽媽的骨灰盒,村民們失聲痛哭。附近村裡的人也聞訊趕來為潘媽媽送行,上千人手持潔白的山花,哭聲一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