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願被陌生人騙 也不到熟人處買 —— 古玩行裡的怪現象

古玩圈裡討論很久的一個話題:收藏為何有很多人買了假東西?原因就是:認鬼不認人不做可靠人地買賣,你賣給他多少錢,都會覺得你掙他錢,賣給他多便宜也不領情!你的成本、人力、時間,路程,你看貨的經驗人家都不看在眼裡,寧願被別人騙,讓別人掙錢,也不支持認識的人,因為他心裡總是在想,你到底掙了他多少錢?而不是你幫他省了多少錢,幫他避免了買假貨的風險。這是一個古玩行裡普遍的怪現象。

寧願被陌生人騙 也不到熟人處買 —— 古玩行裡的怪現象

  拿自己為例,過手東西無數,眼力沒問題,審美沒問題,全國古玩圈的朋友也很多。為人實在,不玩歪門邪道。過去多少年中通過自己買去東西的玩家,少則賺到過幾萬幾十萬,多的幾百萬上千萬。而自己也只是不掙錢或掙了一點點辛苦錢。處處為玩家著想,怕玩家買貴,怕玩家買的東西不精不好升值慢。誠信玩收藏。但走到今天都已經快成了圈子裡的笑柄。

寧願被陌生人騙 也不到熟人處買 —— 古玩行裡的怪現象

  古玩行當,真真假假,欲遮還迎,自古都是“圈裡人”的事兒,懂行的言談之間總是說一句,收一句,不著邊際又滴水不漏。然而對於初入門者,絕不能全憑運氣,賣家“打眼”買家“撿漏兒”的故事在如今成熟的收藏市場中絕少存在。

  現今有所成就的收藏者都可算得上藏界的“得道者”,所以收藏不但是一種職業,一種愛好,更像是一門修持。要修持“得道”,必須要有眼力、財力、魄力,並要內外貫通,合理運用。

寧願被陌生人騙 也不到熟人處買 —— 古玩行裡的怪現象

  三種“力”中最重要的是眼力,尋寶靠眼力,鑑寶也靠眼力,品玩更需眼力,古玩藝術品若沒有對眼力的考校,便真的索然無趣了。眼力不是隨便糊弄的,除非你是豪門鉅富,花個錢兒跟打水漂玩兒似的,真貨假貨無所謂,圖的就是高興。眼力的修煉不是讀幾本書、聽幾堂鑑賞課便可一蹴而就,也不在學問高低,入行深淺,關鍵是憑悟性,看造化,更需個人後天努力。怎樣努力,是不是天天逛地攤兒,滿街掃貨?我看大可不必,現今地攤上的東西經無數能人過眼把玩,還能有多少“開門”的寶貝,看得多了,反而把眼力看壞,遇到真東西瞧也瞧不出道道兒。熱鬧惹火的地方根本練不了眼力,博物館、大型展覽、名家收藏才是正途。博物館大門天天開著,裡面寶貝分門別類,應有盡有,經常觀摩比較,對照書本與實物,天長日久,也便有了對古玩藝術品的基本修養。名家收藏雖可遇不可求,但可以多交朋友,古玩行每人手裡基本上都有幾件拿得出手的東西,多請教,廣交友,喝茶聊天賞寶的當兒,一些書上博物館裡學不到的感覺便汩汩而出匯入心田。眼力,到了一定層次就是一種感覺。

寧願被陌生人騙 也不到熟人處買 —— 古玩行裡的怪現象

  練就一副好眼力,就要步入實戰開始淘寶了,淘寶要花錢,實戰需財力。真金白銀的其實沒有什麼可說,但關鍵是如何發揮使用有限的“力”,使之能“四兩撥千斤”而又“源源不絕”。首先是一個“度”,若作為副業玩玩兒,持中守正便是度,對古玩可以鑑賞,可以投資,但儘量不要影響到生活,古玩的價值大多是“無價之寶”,若一心收藏不考量自己經濟能力,就是富商大賈豪車別墅也經不起多幾件精品折騰,關鍵時刻一時半會兒無法兌現,只能空守寶貝喝西北風,無奈之下不得不“忍痛割肉”,價值必然大打折扣。

  若把收藏當事業,要做到“以藏養藏”,除了幾件壓箱底的寶貝“不見兔子不撒鷹”,其它玩意小賺即可,關鍵是一買一賣之間維持人脈,聯絡感情,多個朋友多條“路”—“勻貨”和“出貨”的路。

  其實圈子裡的各種套路方法也都司空見慣,為了賣一件東西做幾個局。不是不懂。但從未這樣去搞。因為我要誠信我要對玩家負責。雖然自己沒有賺到什麼錢,但也問心無愧。自己一直認為我的眼力審美和誠信是很值錢的。哪怕現在走的每一步都很困難。但仍然堅持著,始終相信當古玩圈子再成熟一點,是金子總會發光。那些昧著良心賣古玩的人,該知道人在做天在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