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家庭教育就濃縮為六句話

今天和各位分享的主題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濃縮為六句話。

良好的家庭環境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

第一:好父母都是學出來的。

沒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斷學習提高自己。一個非常優秀的母親直言:很多人認為我很輕鬆,你的孩子那麼輕鬆,根本都不用管。殊不知我晚上睡覺的時候都是一隻眼睛睜著。好父母都是防範於未然;而不合格的父母,孩子的問題已經很嚴重了,但是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當我們進入21世紀,信息社會對人的素質要求特別的高,任何崗位都需要培訓考核。有人認為似乎只有生育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訓。自動生成、自動上崗、並且永遠不會下崗。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每一個人在做父母之前都需要相關的學習、相關的培訓。關於如何做父母的意識,提前有一個準備,並且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其實,家庭教育就濃縮為六句話

第二:好孩子是我們教出來的。

優秀的父母都有一個共同的優點:在教育孩子上費盡心思。很多人會說,有那麼多父母大字不識一個,不也教育出了非常優秀的孩子了嗎?其實,文盲並非不會教育,有些父母同樣是教育孩子的高手。《焦點訪談》曾經介紹過奧賽冠軍安金鵬的事蹟,他家裡非常窮,但是考上了一個非常好的中學卻沒有錢上。孩子的父親讓孩子去打工,說:人家上了大學都不一定能夠找到工作,更何況你還不一定能上大學。媽媽不同意,將家裡唯一一頭驢賣了。孩子是全校唯一一個連素菜都吃不起的人。這樣來說,孩子的成功就是全靠自己了嗎?其實不是的。採訪得知,這位母親連小學都沒有畢業,但是這位母親讓孩子在小學之前將很多數學的公式背的滾瓜爛熟。僅此一點,又有多少父母能做到?

其實,家庭教育就濃縮為六句話

第三:好習慣是養出來的。

很多父母將孩子不好的習慣怪在學校身上、怪在老師身上、怪在孩子身上,卻沒有怪罪在自己身上。其實孩子身上多數的習慣都是父母有意無意培養出來的。就像上海人說上海話、四川人說四川話。父母每時每刻都在教,但是父母並沒有意識到。這就是潛意識的教育,這就是淺教育。淺教育比顯教育更有威力一些。優秀的孩子多數是優質教育導向的結果,問題還是通常是問題家庭的產物。孩子的問題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問題的折射。我在之前寫的文章中寫過,其實孩子所有問題的顯現,都是父母不成長的表現。父母通常是孩子問題出現的最大製造者,同時也是改正孩子錯誤缺點的最大障礙。當務之急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沒有父母的改變就沒有孩子的改變,沒有不想學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學好的孩子。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因此,我們在罵孩子之前就是在罵我們自己;我們在打孩子之前就是在打自己。

其實,家庭教育就濃縮為六句話

第四:好成績是幫助出來的。

關於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全社會要正確認識。應試教育是學校和家長迴避不了的問題,需要學校和家長共同適應。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並不矛盾,沒有應試教育的素質教育不叫真正的素質教育。中國的教育一直在進步,當下我們的孩子應試教育是他們躲不過去的一關。我們的家長要做到的一點就是不要過度關注孩子應試教育的成績。

現在有大量的散養未成年人。所謂散養就是應該在學校裡讀書,但是沒有讀書反而在社會中。這其中大部分是學業失敗的結果,學業落後、輟學、逃學、離家出走。其實,這些問題已經成為未成年人犯罪的四部曲因此,幫助孩子適應應試教育已經成為父母的一份義務。幫助孩子減輕壓力最好的方法是我們父母為自己增負。什麼意思呢?不是說要幫孩子完成作業,而是自己要成長,成為孩子的導師。好成績當然是學校老師教育出來的,在應試教育如此激烈的今天,好成績中也越來越多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其實,家庭教育就濃縮為六句話

第五:好溝通是聽出來的。

孩子一旦進入初中高中,這部分家長普遍出現一種困惑,就是難以和孩子溝通。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與進入更年期的母親衝突更多,重要原因是兩者的外部壓力都很大。孩子面臨升學的壓力,母親面臨生活和事業的壓力。而這樣更需要加強溝通。優秀的父母在這方面大多數做的很好。良好的溝通都遵循了以下的三條原則。

一:傾聽。讓孩子把話說出來,並且能夠聽懂孩子話裡的真正意思。

二:理解。站在孩子角度,想一想孩子說的是否是真的有道理。

三:建議。有道理孩子並不一定能夠採取行動。所以在這裡,父母應該給予建議。

在這三個步驟當中,傾聽是父母做的最差的。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伴隨著問題成長,父母也是伴隨著問題成長。不碰到問題的孩子是找不到的,不碰到問題的父母是找不到的。

而問題的關鍵是能不能和優秀的父母親一樣,靜下心來,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其實,家庭教育就濃縮為六句話

第六:好成就都是經歷出來的。

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更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更重要的是胸懷,比胸懷更重要的是一個人的品德。遺憾的是現在對品德重視的人是越來越少。與父母談論道德品質,父母聽的越來越少;反而我們現在談論的越來越多的是孩子學習分數和成績,而品格恰恰是一個人最重要的。

我們經常會看一個人的人物傳記時,經常會對年幼時那些人的不同凡響的事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原因就是這種成就的動機對一個人影響巨大。讓孩子養成一種寬大的胸懷。這種方式除了父母親能夠做好以外,一定要讓孩子學會讀名著,讀一些偉人的傳記,更重要的是一定要讓孩子走出來多去經歷、多去學習、讓他看到。我們經常講: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孩子都沒有看到,他怎麼能做到呢?想讓孩子有更大的胸懷,就要讓孩子走出去,去接觸那些有夢想的人。如果把你的孩子放到十個都有夢想的孩子那裡,不出一個月,你的孩子也會有夢想。這就是環境的力量。

其實,家庭教育就濃縮為六句話


喜歡的可以點個關注,本賬號長期宣講家庭教育知識,讓中國家庭更幸福,中國孩子更自信!

往期回顧:點擊頭像進入主頁即可閱讀。

1.毀掉一個孩子只需要七個步驟,而很多的家長每天都在做......

2.父親這樣做,母親這樣引導,你的孩子會不叛逆、會變得優秀!

3.永遠不要和孩子說這五句話,這樣會傷了孩子!

4.孩子墨跡怎麼辦?怎麼能讓孩子不磨蹭?告訴你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