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主動辭去太子職務,明哲保身得以善終

皇帝是一個高危的職業,因為有很多人都盯著這個位置。在唐朝剛剛建立的時候,李世民就發動玄武門政變,除掉了自己的太子哥哥,順利當上了皇帝,並且迎來了貞觀之治的大好局面。

再往後,李世民的後代居然有一個太子主動放棄皇帝寶座,讓給了自己的弟弟,避免了宮廷政變,他自己也成就一番美談,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此人主動辭去太子職務,明哲保身得以善終

這位太子就是李憲,原名李成器,是唐睿宗李旦的長子。

要說到李憲讓出太子之位,就要先交代下當時的歷史背景。話說那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在她年老之後,太子李顯、宰相張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在神都紫微城發動兵變,逼迫女皇帝武則天退位。史稱“神龍政變”

曾經當過皇帝的李顯再次登上的皇帝寶座是為唐中宗。

這李顯沒當幾年皇帝,就跟隨他父皇母皇而去了。

此人主動辭去太子職務,明哲保身得以善終

皇帝死了,就有人想效仿武則天了,皇后韋氏扶持李顯幼子李重茂即位,然後自己把持朝政。這邊皇后把持著朝政,那邊就有人看不下去了,於是還是相王的李旦的第三子臨淄郡王李隆基與姑姑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宮廷政變,將韋后一族斬盡殺絕,史稱“唐隆政變”。之後相王李旦再度繼承皇位,成為大唐的皇帝。

李旦即位後,繼承人問題隨之產生,該立誰為皇太子呢?

早年,在李旦第一次當皇帝的時候,也就是公元684年,時年六歲的李憲就被立為皇太子。

到李旦被降為皇嗣後,武則天冊授李憲為皇孫,與他的五個弟弟同一天離朝廷到封地做藩王,開建府署,設置僚屬。

現在是重新立李憲為皇太子,還是在這場政變中作出重大貢獻的三子李隆基為太子,這讓李旦很為難,一時之間,猶豫不決。

成器辭曰:“儲副者,天下之公器,時平則先嫡長,國難則歸有功。若失其宜,海內失望,非社稷之福。臣今敢以死請。”累日涕泣固讓,言甚切至。時諸王、公卿亦言楚王有社稷大功,合居儲位。睿宗嘉成器之意,乃許之。

在此時,明智的李憲洞察到了這一切,主動上書讓賢,認為應該立平亂有功的三皇子李隆基為太子之位。睿宗李旦看了之後在即位的第二個月立下了儲君之位,立三皇子李隆基為太子。

此人主動辭去太子職務,明哲保身得以善終

李隆基就是唐玄宗,他在位前期開創了唐朝最鼎盛的局面,史稱“開元盛世”,李隆基當上皇帝后,對他的哥哥一點也不猜忌,兄弟之間的關係十分親密。

李憲尤其恭謙小心,從不幹議時政,也不與人交結,這讓李隆基更加看重她這個哥哥。

公元741年冬天,那年的冬天特別的冷,而時年六十三歲的李憲就在這一年離開了人世。李隆基聽聞哥哥的死訊嚎啕大哭,左右都掩涕。次日,李隆基下詔,追懷其高尚品德,追諡其為讓皇帝。這也是歷史上不可多見的諡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