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騎兵四處征戰,為何要帶上大量母馬隨行?

simon0813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一起來讀蒙古那些事兒。(約400字,閱讀需2分)


西漢時期,有個為和親而遠嫁草原的女孩,為漢烏孫公主。

嫁到草原後,留下一首《悲秋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託異國兮烏孫王。
穹廬為室兮氈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

其中,“以肉為食兮酪為漿”說的就是草原的飲食風格。吃肉,喝奶。所以一般蒙古的漢子都比內地的健壯,飲食就有不小的差距。

這是草原民族的獨特生活習慣,自漢至元皆是如此。

蒙古騎兵出征,需要帶兩樣特殊的東西:

一樣是臘腸,可以耐久存儲,並且可以很好地充飢,補充體力。

另一樣就是馬匹,蒙古戰士帶五六匹馬都是比較正常的,出了可以用戰馬攜帶物資外,也可以換著騎用,讓戰馬輪換休息。並且這幾匹馬中,也會有一匹母馬。所產馬奶,直接飲用便是很好的飲料,而多餘的馬奶,也可以做成奶酪,更方便存放,可以隨時吃,這種熱量高的奶製品,是蒙古騎兵補充體力的很好食物。

我們都知道,蒙古騎兵的長途奔襲能力很強,而隨軍攜帶的鮮馬奶和臘腸,是蒙古騎兵充分發揮這種奇襲戰術的重要條件。


兩分鐘走近歷史現場,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右上角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蒙古鐵騎的機動力和戰鬥力眾人皆知,龐大的蒙古帝國就是蒙古鐵騎最大的成就,然而這背後還有一個默默無聞的功臣,那就是蒙古馬。

成吉思汗以“弓馬之利取天下”。

佔領這樣龐大的領土,並且要進行有效的統治,沒有高速機動能力是不可能的,蒙古馬就擔當了這樣的重任。

一名真正的精銳蒙古鐵騎將會攜帶很多的裝備,除了鎧甲以外,還要有進展近戰武器、遠戰武器,最重要的當然是攜帶大批的箭矢。

所以為了保持高效的機動能力,一名蒙古鐵騎將會攜帶四、五匹備用戰馬,就算是在行軍途中也能夠隨時更換戰馬。

所以才會有蒙古鐵騎一夜突襲500裡,攻克花拉子模的戰績。

那麼蒙古鐵騎攜帶的大量母馬是幹什麼的?

蒙古鐵騎攜帶大量的母馬當然不是缺乏馬匹,而是在行軍作戰中另有妙用。

蒙古馬的發源地蒙古高原,氣候惡劣,但這樣的環境下養成了蒙古馬吃苦耐勞的精神,能夠忍受各種惡劣的環境和匱乏的飲食。

這對蒙古鐵騎遠程突襲,減輕了後勤重擔,甚至母馬可以在惡劣的環境下,給戰士提供馬奶。

馬奶在蒙古族的重要地位。

蒙古族的主要飲食就是羊肉、馬奶,甚至發展出來了蒙古族的特產馬奶酒(酸馬奶)。

不僅如此,特製的酸馬奶還是一位珍貴的藥物,在醫療條件極差的古代,酸馬奶是蒙古鐵騎在征戰中必不可少的藥物。

就連成吉思汗在受傷後流血過多,都只能使用酸馬奶救治,可見酸馬奶的地位之高。

所以蒙古鐵騎攜帶大量的母馬,就是為了在緊要關頭,救治受傷的戰士,這對於人口稀少、以征戰為生的蒙古族極為重要。

一直到現在馬奶酒作為蒙古族特產都極為珍貴,甚至能夠治療多種疾病。

歷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想了解歷史人物,學習歷史知識的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大家好,我是樓蘭域堡。今天我為大家解讀一下為什麼蒙古騎兵四處征戰要帶上大量母馬。


近百年的時間裡,蒙古騎兵一共滅掉了60多個國家,700多個民族都臣服在他們腳下,縱橫亞歐非三大洲。在西方人眼中,蒙古騎兵成了恐怖的象徵。

長途奔襲的蒙古騎兵的一大特點,同時對於後勤來說也是極大的考驗。雖然可以以戰養戰,就地取養。但是遇到對方堅壁清野的情況下,還是得依靠自身攜帶的物資。


。所以蒙古騎兵進行長途奔襲的戰爭時,一名士兵往往備有6匹以上的戰馬。除此外,還有帶上大量處於哺育期的母馬。為什麼蒙古軍隊出征要帶大量的母馬隨行?這麼做自然是有原因的。

1.蒙古馬適應性強,耐力好

雖然蒙古馬體型較小,不及阿拉伯,雅利安馬速度好、體型高大,但勝在適應力強,耐粗飼,無論是在亞洲的高寒荒漠,還是在歐洲平原,蒙古馬都可以隨時找到食物。

而且易增肥增膘,壽命較長,無後勤保障作戰,這些蒙古馬可以長距離不停地奔跑,而且無論嚴寒酷暑都可以在野外生存,同時,蒙古馬可以隨時勝任騎乘和拉車載重的工作。

2.蒙古騎兵重要的食物來源

尤為重要的一點是,蒙古馬的母馬哺育期可產奶三百千克,這成為長時間在外作戰,無需後勤保障的蒙古軍的一個重要食物來源。

馬奶除了可以當做水來飲用外,多餘的馬奶可以用來製作乳酪,通過發酵濃縮後製成,製作過程非常簡單,每一個蒙古士兵都會這種手藝。

乳酪這個東西有一個好處就在於,製作完成後會變得十分堅硬,便於長期儲存、攜帶。吃之前,提前切成一小塊,放在包裹裡,隨吃隨取,不耽誤行軍,免去了生火做飯暴露被發現的可能性。

而且,馬乳酪熱量極高,營養豐富,可以很好地恢復體力。



蒙古人是遊牧民族,生長在苦寒之地,對於惡劣氣候的忍耐力極強,物質條件要求很低。成吉思汗及其後人西征時,通常是十幾萬軍隊都不用生火做飯,這其中乳酪是立下了大功。無論是對軍隊的簡便,或者因為不用生火帶來的隱蔽性,都給了蒙古騎兵突襲時,帶來更多成功的可能。



大家有什麼好的見解麼?歡迎在下方評論中回覆


樓蘭域堡


先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公元759年,安祿山的兒子安慶緒被史思明殺死,標誌著安祿山集團的徹底覆滅。安祿山被兒子安慶緒殺死,史思明又殺死了安慶緒,貌似史思明是在為唐朝做貢獻,其實他只想大魚吃小魚,壯大自己的力量和唐朝對抗。果不其然,沒過幾天,史思明就自立為大燕國皇帝,然後揮師南下,直取洛陽。


唐肅宗聽到奏報,急忙任命李光弼為天下兵馬副元帥、朔方節度使堵截叛軍。李光弼是一位非常富有謀略的大將,他並沒有率軍去守洛陽城,而是將大軍駐紮在河陽準備與史思明決戰。史思明發現洛陽只是一座空城,於是率兵繼續南下到達河陽與李光弼對峙。

史思明為了顯示自己兵強馬壯,每天把戰馬拉到河邊給馬洗澡,一連十多天都出來虛張聲勢炫耀一番。史思明原本想以此打擊一個唐軍的士氣,沒想到李光弼不但不懼怕,而且還將史思明的大部分戰馬奪了過來。


李光弼原本就是契丹人,從小在馬背上長大,因此他對馬的習性非常瞭解。於是他找了五百多匹母馬,把小馬全部關在馬廄裡,然後把母馬趕到城外。這時母馬因思念小馬而不停的嘶鳴起來,而在河對岸正在洗澡的史思明的戰馬聽到母馬的呼喚,紛紛掙脫韁繩跑到了唐軍這邊。李光弼不廢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好幾千匹戰馬。

由此可見,正是由於史思明的軍營裡沒有母馬而吃了大虧,所以蒙古騎兵打仗的時侯帶著大量母馬隨行,主要原因就是安撫公馬的情緒,防止被對方拐跑。因為動物之間都有“同性互相排斥,異性互相吸引”的共性。


其次,馬奶性味甘涼、營養豐富,是軍士們補充體能的重要來源,還有清熱去火的功效。雖然量不一定特別充足,但關鍵時刻能解燃眉之急。有人說,不是有牛奶了嗎?一頭乳牛產的奶確實要高出一頭馬產出的奶多許多,但是牛不聽使喚,慢慢悠悠不說,有時候還趕上不走。機動靈活,能跟上節奏,這也是母馬被委以“重任”的原因。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母馬負責戰略物質的運輸,提供後勤保障。

總之:母馬好比公馬的隨軍家屬,雖然很少被軍士騎著衝鋒陷陣,但它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感謝朋友們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騎兵作為中國古代交通落後的一支機動力量,在戰鬥中的作用可以說是舉足輕重,衛青、霍去病,這都是運用騎兵的佼佼者,他們都運用騎兵機動性強的這一特點,出奇制勝,為自己創立了偉大的功業。



其秋,(衛)青為車騎將軍,出雁門,三萬騎擊匈奴,斬首虜千餘人。—《史記》

而到了元朝的時候,騎兵的作用將更加凸顯

中世紀由成吉思汗建立的這支蒙古騎兵,訓練有素,戰鬥力極強,讓歐洲軍隊聞風喪膽。特別是蒙古騎兵的機動能力,更是讓他們難以望其項背(在作戰的情況下也能每天向前推進近百里,而歐洲騎兵即使單純進軍也不過每天三四十里)。

蒙古騎兵的戰術(迂迴、穿插等)要求高、奔襲距離超遠,這對人和馬都提出了很高的體能要求

為怕馬匹體力不支,因此每個騎兵都有四、五匹備用馬。

馬匹尚且難以為繼,而人只有一個,那怎麼辦?辦法之一就是隨軍攜帶母馬。

母馬的母乳可以幫助士兵補充能量

蒙古馬的產奶量很高,幾乎每匹在哺乳期的母馬產奶量都在300ml以上,而母乳裡含有大量的糖類、蛋白質,可以幫助騎兵迅速補充體力,回到戰鬥狀態。

而且有了母乳就可以減少騎兵隨身攜帶的糧食和飲用水,適當減輕馬匹的載重負擔,幫助蒙古騎兵實現遠距離突襲。

多餘的馬奶可以用來製造奶酪

如果母馬的產奶量過多,士兵一次喝不完的話就可以把它製成奶酪,方便攜帶與食用。而且製作過程非常簡易,幾乎是每個蒙古騎兵的必修課。

正是因為蒙古騎兵的存在,才有了元朝如此廣闊的疆域,才造就了龐大的蒙古帝國!

你們說呢?歡迎評論留言參與討論!


曉史才能明事


蒙古鐵騎個個是頂級的“孤兒”,一旦投入戰場,無需過多的後勤,能搶就搶,搶不了就喝馬奶維持。蒙古馬種耐力久、適合長途跋涉,而且士兵常常不止一匹馬。所以沒有成熟火器的前提下,極為依靠後勤的步兵只能靠地形和堅城。


為she著迷


母馬所產下的奶可以加工成奶製品,是當時蒙古軍隊主要的食物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