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講“警察”,中美這兩部紀錄片大不同

都講“警察”,中美這兩部紀錄片大不同

導讀:《直擊巡捕現場:Live PD》與《巡邏現場實錄2018》映射出的,不僅是相同題材的不同表達,更是不同國情下執法生態的差別。

文 | 霓星

近日,探案類紀錄片《直擊巡捕現場:Live PD》播出,該片以直播記錄形態,在美國的6個城市展示武裝警察執勤和案件調查的全過程,觀眾可以完全透明地觀看到案件發生及演進過程,目擊警察與罪犯的較量;而去年在中國,也出現了一部相似題材的紀錄片《巡邏現場實錄2018》。

都講“警察”,中美這兩部紀錄片大不同

都講“警察”,中美這兩部紀錄片大不同

同是記錄警察的工作過程,《直擊巡捕現場:Live PD》與《巡邏現場實錄2018》究竟有何不同?在表達方式上是否有敘事和審美的差異?此外,當這兩個系列紀錄片被放置於同一平臺上作比較,也闡發出人們對於節目背後折射出的不同形態社會間的巨大差異的思考。

巡捕or巡邏,同一題材的不同書寫

“在美國,每2.5秒就有人遭到逮捕,本節目記錄全美刑警和警長緝捕嫌犯的過程”,《直擊巡捕現場:Live PD》在節目伊始便交代了其主要內容。

事實上,在優酷已經播出的內容中,不乏槍擊案、性交易、毒品走私、幫派活動等要案。

都講“警察”,中美這兩部紀錄片大不同

都講“警察”,中美這兩部紀錄片大不同

在奧克拉荷馬州土爾沙地區,賈斯丁·畢爾與史蒂芬·佈雷洛克警官正在調查一輛停在北土爾沙有毒品活動的可疑車輛,他們前一秒還禮貌地對車中人說道:“你沒有被捕,我不會把你上銬”時,後一秒就發現其中一位嫌疑人正試圖在褲兜裡掏槍逃跑。

於是,一場生死殊途、帶有致命性武器的近身搏鬥戰便由此展開。兩位美國警察齊心協力地將這位極具危險性的嫌疑人撲倒在地上,一面試圖控制嫌疑人褲袋裡的槍支、一根根扳開對方握著槍支的手指,一面大聲警告對方“不要再反抗了”。

事後,兩位警察一致認同這一做法,認為當時的情況就應對攻擊力與危險係數皆高的歹徒開槍。

都講“警察”,中美這兩部紀錄片大不同

然而,《直擊巡捕現場:Live PD》不僅將鏡頭對準年僅14歲的幫派分子、對於酒駕現象表示嚴格強制執行取締的警察等,也同樣關注到救助幼小的嬰兒、幫助走失的孩童等生活化的案件。

都講“警察”,中美這兩部紀錄片大不同

與“巡捕”式的警務紀錄相比,《巡邏現場實錄2018》的內容更加偏重於民生與日常。第一期中出現的性騷擾、吸毒者復吸被抓、小貓被困、外賣員情急之下持刀傷人、解救自殺者等案件幾乎都與廣大觀眾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

都講“警察”,中美這兩部紀錄片大不同

這檔節目中有常年巡邏的擁有火眼金睛的民警們,郭敏與徐安銘這對一起工作三年的老搭檔依靠默契巡街抓獲了180餘名各類犯罪分子;還有因為車底救貓行動在互聯網上迅速走紅的“小馬哥”馬曉亮和搭檔,在他們眼裡,這不僅是一條小生命需要救援的情形,更是因小貓鑽到車底發動機可能影響駕駛員行車安全的狀況。

都講“警察”,中美這兩部紀錄片大不同

兩相比較,中國版少了刺激感,多了煙火氣。

更值得一提的是,相對於《直擊巡捕現場:Live PD》一集中有多個發生在不同州、不同地區,且之間並無緊密的相關性的案件而言,《巡邏現場實錄2018》以上海這個有著2400萬人口的大城市為著眼點,選擇其網格化管理中的不同座標展開紀錄。

較之佛羅里達州沃爾頓郡、奧克拉荷馬州土爾沙、印第安納州克拉克郡、德州密德蘭郡等美版節目中的多地紀錄,上海這座城市成為《巡邏現場實錄2018》一以貫之的關鍵線索。它根據警務工作特點或接警類型,設置12個不同主題,對應每期節目中的7至10則故事。

都講“警察”,中美這兩部紀錄片大不同

都講“警察”,中美這兩部紀錄片大不同

都講“警察”,中美這兩部紀錄片大不同

在記錄角度上,《巡邏現場實錄2018》著墨在警民相處的溫情;《直擊巡捕現場:Live PD》則目擊警方與罪犯之間節目中的較量。這與長期以來,中美的電視話語息息相關,一個重社會引導,一個重商業敘事。

直播or非直播,同樣紀錄的不同敘事

不同於熒屏上以往相近類型的紀錄片,《直擊巡捕現場:Live PD》原版幾乎每一集的時長都在2小時以上,截止到2018年該系列節目已經更新了150餘集。因而,嚴格意義上來講,原版節目甚至可以不算在紀錄片的範疇之內,而是一個個發生在深夜的完全的事實,從警車上傳回的信號也幾乎不經複雜剪輯便可直接播出。

這就導致在整整兩個小時的節目中,除了真正進入到與罪犯交涉並鬥爭的過程,其他時間都較為平淡,甚至略顯枯燥乏味。例如,在第3季中有一案件是警察在追蹤失蹤的汽車,很長一段時間內的畫面全部是警察在空蕩蕩的馬路上開著警車。

但同時,直播也是雙刃劍,在保證了絕對真實記錄的同時,節目損失了一定程度上內容的緊湊度。

於是,進行重播時的該節目經過重新剪輯,時長會刪減至一小時左右,內容就相對精簡,也更具有可看性。

觀眾看到的優酷播出的每集內容則更短,只有20分鐘左右。第1集,美國警匪之間上演高速追逐戰,在極速的車輪之間,經驗豐富的警察五分鐘贏得戰鬥;第2集,美國警察追捕吸毒人員,犯罪嫌疑人現場搶奪槍支,警匪之間的近身搏鬥使得現場氣氛十分緊張。

都講“警察”,中美這兩部紀錄片大不同

但《巡邏現場實錄2018》並沒有採取直播的方式,而是剪輯過的50分鐘左右的版本。從案件數量來看,《巡邏現場實錄2018》和《直擊巡捕現場:Live PD》基本持平,但時長足足相差三倍。

此外,直播也決定了兩者在落地中國後的生命力。

《直擊巡捕現場:Live PD》的敘事邏輯是講好“警察出動”到“案件結束”的全過程,而《巡邏現場實錄2018》則直接從案發現場開始。 非直播的方式使其在後期剪輯環節有足夠的空間讓整個敘事更加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例如在解救困在車底的小貓的案件中,從正在巡邏的警察接到一名女子求助到進入解救過程在片中的描繪不足一分鐘,而後大篇幅講述的是整個營救過程;另一則持刀傷人案件也是如此。警察到達案發現場,鏡頭直接給到受傷者血流不止的傷處,再記錄整個調解過程。

並非哪種方式孰優孰劣。但顯然,《直擊巡捕現場:Live PD》和《巡邏現場實錄2018》都找到了最適合自身本土化的節目播出形式。

儘管原版《直擊巡捕現場:Live PD》的節奏不夠快,但作為深夜檔節目,反而是平穩而真實的敘事更為重要。非直播的《巡邏現場實錄2018》則更適合中國的電視節目市場,不僅出於電視平臺對時長等限制的原因,更是考慮到粉絲粘性這一問題。對國內大多數觀眾而言,《巡邏現場實錄2018》的節奏是能夠帶來舒適的觀看體驗的。

還有一處細節設計上的差異,即《直擊巡捕現場:Live PD》中左下角給出【Fact】字幕,是對美國法律、科學常識、社會現狀、國情等的補充與解釋。

“兒童比成人更快失溫,也更容易體溫過低”;“在佛羅里達州,持有濃縮大麻,如大麻脂、大麻蠟、大麻油,比持有大麻的刑責更嚴重”;“在佛羅里達州,使用或是持有毒品器材皆為犯法”;這些簡單的語句幫助觀眾進一步地瞭解美國警察所代表的執法生態。

都講“警察”,中美這兩部紀錄片大不同

都講“警察”,中美這兩部紀錄片大不同

中美執法生態的真實圖鑑

美國亞利桑那州,一起卡車盜竊案正在發生。當警方追到嫌疑人後說道,“要麼配合,不然就吃我一記”;

“如果你再不配合我們,我們會對你使用電擊槍。”當處理一起家暴案件時,對於不配合帶離現場要求的男子,警察警告說;

都講“警察”,中美這兩部紀錄片大不同

在巡邏時發現一輛被盜車輛,面對女性駕駛員,美國警察仍說道,“背對我,跪下來,聽我們指令,不要問問題”。《直擊巡捕現場:Live PD》中這些執法用語真切地反映出美國執法機關的工作情形。

節目中,一位警察也道出了美國執法生態中的關鍵一環,“法律給我們空間決定是要拘捕還是開傳票。”

美國的社會治安形勢較中國而言更為複雜嚴峻,在允許公民合法持槍的社會環境中,由公民變暴民的瞬間是警察無法預見的。根據美國執法人員紀念基金會發布報告顯示,2018年美國共計144名警務人員因公殉職,可見美國警察的第一殺手,是暴力襲擊。

而與此同時,美國警察有著精良的裝備,專業的訓練和完善的法律更是保證其能在大多數危急情況下於電光火石中先發制人。據美媒統計,美國警察2018年共計射殺998人,其中持槍者的比例高達50%。但美國警察不到萬不得已時並不會拔槍,而往往是由於對方極不配合,例如逃逸或試圖使用致命武器的情況下,為了自身和民眾的安全,他們選擇動用暴力武器。

此外,美國警察並不會因擁有這一權力隨心所欲,在這個典型的多元價值國家中,稍不注意就會被投訴為濫用暴力或種族歧視,因而,美國警察在執行公務時也萬分謹慎。

都講“警察”,中美這兩部紀錄片大不同

回到我國的社會樣態,警民關係反映的往往是敏感的社會矛盾與社會關係。《巡邏現場實錄:2018》是觀察當代中國的一個窗口。

這檔節目以巡邏民警為切入點,展現現代中國社會法制建設的現狀、民眾對於法律的理解以及中國警察如何正確運用法律的方式解決問題。

都講“警察”,中美這兩部紀錄片大不同

都講“警察”,中美這兩部紀錄片大不同

此外,對於我國執法過程中暴露出國內民眾普法程度不高、執法人員社會公信力不足等問題,《巡邏現場實錄:2018》的重要作用之一便是針對這一情況,幫助普法、幫助提高執法人員的社會威信。

例如,節目中出現的一外賣小哥因在馬路上違規騎行,本來只需要50元的罰款便能解決,但當巡邏警察要求他停車罰款時,他調轉逃逸,巡邏警察在對其施行抓捕的過程中被拖行,造成輕傷,而正是這樣的妨礙公務罪最終讓他被判拘役四個月。事後,外賣小哥表示,自己由於生活不易,即使被罰款50元也是一筆巨大損失,所以才本能地想要逃竄,沒想到竟惡化為四個月的拘役。

都講“警察”,中美這兩部紀錄片大不同

而這一個沒想到,恰恰是普法意識尚未深入民眾的一個表徵。

總的來說,儘管中美兩檔紀錄片在內容、形式,甚至傳播渠道上各異,但其背後映射出的都是值得各自社會關注的現實問題。

正是因為以《巡邏現場實錄2018》中的上海警察為代表的警察們不辭日夜的辛苦巡邏,才使得中國的國民財產安全有所保障,也正是美國警察把命抵在槍口下的辛苦換來了國民安定舒適的生活。

警務類紀錄片的介入與補位,讓受眾看到有血有肉的正義、公平的真實化身,展現出紀實影像的魅力與力量。無論是一地雞毛、家常裡短,還是大案、要案,這類紀錄片體現的都是執法生態與城市、國家的溫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