邋遢的媽媽和凌亂不堪的家會對孩子產生什麼影響?

漩渦寒米


我衝著孩子低下了頭,無奈的搖了搖手充滿抱怨的語氣對她說:“拜託,你就不能把家裡收拾收拾嗎?你看你自己的臥室亂的”。

孩子卻對我說:“你還好意思說我,你先把你自己和家裡搞清爽點再說吧,我亂那都是跟你學的,我頓時無語了”。


這是第幾次由於寶貝臥室凌亂不堪而吵架了!我已記不住了!說實話,我和我老公結婚12年了,感情一直不錯,不過他就很愛乾淨,每次從哪拿的東西用完以後就從新放在原來的地方包括喝水的杯子;每次洗好的衣服,都要掛好或者分類疊的整整齊齊放在衣櫃裡。而我,可能和我從小再姨家長大多少有點關(那時,我媽媽不在了)系,那時他們都忙著做活,從來沒有收拾過家,東西隨手拿隨手放,而我成家以後,也覺得東西隨手拿隨手放不是挺好的嗎?幹嘛還要放好,反正還要用,衣服洗好就隨手放在那裡不就好了,還是要穿,沒有必要收,還那麼麻煩!家裡的東西我就隨便放,沒有一個規定的地方!每次,我老公看到這樣都會和我吵上一架,他常常問我和孩子:“你們是願意一打開門就看見亂亂的場景好?還是一打開門就看見整整齊齊的好?我通常回答當然是整齊的好。”可是後來總是做不到!



過了一段時間,老公雖然沒有說什麼,但是我發現他不怎麼和我說話了,並且孩子自己的臥室他自己再也不收拾了,我變得更焦躁,心情糟糕透了,看誰都不順眼,和老公吵架,變得頻繁了,我終於發現家裡的凌亂不堪已經導致我家庭不和睦了!於是,我給自己寫了一張表格,提醒我自己好好收拾收拾自己,讓自己變得清爽一點,我發現我也是很漂亮的,呵呵!每天把家裡收拾乾淨,並且也買了一些盆栽放在家裡,當然這個過程中,我老公他也有幫助我去一點點改善!我發現自己的心情也慢慢的變好了,孩子雖然還不能一下子就可以做到,但是孩子也是再慢慢的改正!


我相信身教>言教!

室是陋室,有仙則靈!

室是陋室,乾淨則好!


滿滿辛福向東流


我認識一個媽媽,超級無敵邋遢,他家裡髒的像豬窩一樣,衣服都不放衣櫃裡面,就是直接堆在床上。哪裡都是髒兮兮的。特別可怕。

媽媽,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人,一個乾淨的媽媽和一個邋遢的媽媽給孩子呈現的是完全不同的家庭,人生觀,以及未來。

1,乾淨的媽媽,家裡井然有序,孩子每天回到家也是心情舒暢,他會喜歡自己的家庭,喜歡自己的父母。那麼他將來也會希望自己的家庭也是乾淨的,整潔的,希望自己的另一半也是優秀的。

2,俗話說,從一個家看出一個家庭的日子,一個整潔乾淨的家庭,運氣也會好,諸事順利。而一個邋遢髒兮兮的家庭,好運氣都會繞著你走,影響全家人的運氣。

3,一個整潔的家庭的孩子,一定也是生活有規劃,目標清晰的人,一個亂糟糟的家庭出來的孩子同樣也是亂糟糟的,做什麼事情都糊里糊塗的。

4,一個整潔家庭的孩子品味,審美都會優於別人,懂得生活,熱愛生活。

媽媽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作為母親,應該把家裡打理的井井有條,讓孩子回到家的時候心情舒暢,愛家庭,愛父母。


木小暖同學


曾有段特別頹廢的日子,心裡不爽.家裡更別提收拾了.一進家看到亂糟糟的家裡,更是火上澆油.無名火根本壓抑不住,惡性循環來源於此.幸虧那時孩子還小,只不過火氣格外大.孩子有時便成了無辜的撒氣桶.還好那段陰霾的日子持續時間並不太長.

現在一切都好起來了,家裡衛生自然不會落下.每每出門前必須打掃乾淨,回來後心裡也會美美噠.雖是男孩👦現在也挺講究衛生,畢竟乾淨與否孩子也看在眼裡.曾經有次他著急出去玩,我說,咱們把家裡收拾乾淨在出門.看到不耐煩的他,我跟他說"如果出門前不打掃乾淨,出門玩累了回來更不願意收拾.那樣好好的心情豈不是被破壞了.我如果看到家家裡亂七八糟,心情會特別煩躁"人家告訴我"我也是不喜歡家裡亂"自此以後,亂的問題在我家就很少出現.孩子也會經常幫忙.

這個問題問道乾淨和邋遢的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我感覺最主要就是習慣的影響吧.讓好習慣陪伴孩子,總比一些壞習慣要好.

身教>言傳.估計就是這個道理吧





Phoebe201901


我是個反例,大家參考著來,輕拍。

我不太會整理家的人,每次看到別人家那麼整潔乾淨,心裡就特別羨慕。

但是,回到自己家,依然懶於整理。

有時間的話,寧願看看書,洗衣服,做做飯,寫寫文章。

曾經,我認為是我老公不注意保持,是兩個孩子總是弄亂,家裡才不整潔的。但後來我才醒悟,是我自己不愛收拾!因為我沒有每天收拾和整理的習慣,才會在每次整理完之後想著能多保持幾天。於是,在好不容拿出一天的時間整理之後,看到老公和孩子們沒一會兒就給弄亂了,心裡就很煩。

當我意識到是我自己不愛收拾這一點之後,反而對他們不那麼煩了!

我老公雖然也不太愛收拾,但是從沒嫌過家裡亂,即使在我不上班當全職主婦的時候。

但是,我想,雖然我不愛整理,但我應該不算是邋遢的,我家裡也不是凌亂不堪的吧!

因為我至少能做到下面這些基本內容:

  • 每一天掃三遍地,每吃一頓飯後,就掃一次,或者用吸塵器吸;

  • 擦地做不到一天一次,有時候局部擦擦,兩三天整體擦一次是沒問題的;

  • 碗筷從來不放到下一頓,每頓飯吃完肯定洗乾淨,放進櫥櫃裡;(但抽油煙機總是忘了擦)

  • 一家人的內褲每天換洗,都是我手洗;


  • 老公和孩子們換下來的衣服,一週至少會洗兩次,一件髒衣服在髒衣簍裡放著最長不會超過三四天……

但是,家裡書架、博古架等各個置物架,還有每個臥室的飄窗,我真的會忘了清潔和整理,等到想起來擦的時候,都已經有不少灰塵了。哎!這習慣真不好!得改!

但至於說到影響孩子,我倒沒看出什麼來!

(網絡圖)

我的兩個孩子,整理物品都挺好的!

現在在上一年級的女兒有時看不慣櫃子的亂,就會幫著我整理。整理之後還會特有成就感的對我說:“媽媽,你到底是什麼媽媽啊!還不如女兒整理的乾淨呢!”

每次我都會略帶羞愧的肯定她:“嗯,這一點,媽媽做的確實不如你好。”

然後我女兒就喜滋滋的收下了我的認可。

9歲的哥哥和7歲的妹妹,這兩個孩子的書包和學習桌我基本都沒有伸手幫過,都是他倆自己整理。

記得哥哥剛上一年級的時候,有一次我沒問他就幫他整理書包,他發現後直接把我裝進去的拿出來了重新裝,因為我沒按順序裝。

他會按這個順序裝:數學、數學同步、語文、語文同步、英語、英語同步……

書放在大兜裡,各種作業本按順序放在中兜裡,文具盒等小物件放在小兜裡。

那次他對我說:“媽媽,以後別幫我整理書包了,我自己裝。”

妹妹上了一年級,也是和哥哥一樣,自己整理書包。

妹妹更乾淨些,學習桌經常整理,兒子在這方面略遜一些,但也還不錯,隔段時間就會整理一下。

我家真說不出整齊,所以我也在慢慢努力,學著改善。

現在,家裡比前幾年整齊了一些,也多了一些花花草草。不但我自己看著賞心悅目,而且孩子們也特別喜歡。

慢慢來吧!主要是舒心就好!

我不要給自己家務上太大的壓力,不要求自己做到一塵不染,這樣就要把大把的時間都用在家務上,就做不了我喜歡的事情了,那多難受啊!


皓月長歌正面管教


在生活中,我遇到了一件事,很受啟發:婆婆去看望在月子裡的兒媳婦(兒媳婦的媽媽伺候月子),當到了兒子的家中,看到家裡亂七八糟。廚房裡汙穢不堪,鍋也不刷。婆婆收拾了整整半天,然後就走了。等出了月子之後,兒媳婦的媽媽離開了。過了一段時間,婆婆再次去看望孩子,結果和上次的情況一模一樣。婆婆內心真是無奈,兒媳婦成天不收拾,而且兒媳婦的原生家庭中也挺亂的。不懂得整理家務的長輩,對下一代的影響顯而易見。

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當邋遢的長輩把家弄得凌亂不堪的時候,孩子會受到負面的影響,因為父母身教的影響力是巨大的,甚至影響孩子的一生。但是也有一種情況,孩子的發展方向與父母的示範截然相反,這並不罕見。不過父母不能寄希望於對孩子做出了壞榜樣,而孩子卻得到了好處。

1、原生家庭的亂會傳染給新家庭

父母說一千句也頂不過行動一次。當家庭中凌亂不堪時,父母不去整理家務,孩子更不會去整理家務。在很大程度上,父母需要引導孩子一起去參與做家務事。當孩子長期不做家務事的時候,等成家之後如果要改變,是需要很大的意志力來改變,而不是作為一種習慣來堅持。

2、家中無秩序感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當孩子習慣這種邋遢的環境時,會把這種無秩序感在內心不斷的強化,並且認為這種無秩序感是安樂窩。這不僅會讓孩子居住的環境亂七八糟,更會讓孩子在做其他事的過程中不能井井有條。沒有良好的秩序感,別人通過表面就可以看到,從而影響自己的形象。

3、邋遢是一種“懶癌”

好習慣可以相互影響,壞習慣同樣可以無限蔓延。在家中不整理自己的房間,這種懶惰會蔓延到孩子的其他行為中。所謂真正的勤奮,不是指某一方面的勤奮,而是一種心理認知,並且可以在任何事中體現出來。家是自己內心的居所,當內部都已經凌亂不堪,外部很難做到整齊乾淨。

4、享受邋遢,不適應整齊

孩子從小就生活在邋遢的環境中,會對邋遢產生一種心理上的免疫,認為邋遢是理所當然的。當別人把居住環境整理的一塵不染時,邋遢的孩子會很不習慣,然後繼續把各種東西亂放,以此來達到讓自己認可的邋遢環境。當邋遢成為一種習慣時,除非孩子自己意識到邋遢的危害,否則就如同生活在溫水煮青蛙的環境中而不自知。

5、不會打理自己的生活

當孩子步入高中或者大學,終究要去住集體宿舍。在集體生活中,沒有人可以幫助孩子洗衣服、打掃自己的床和書桌。孩子會繼續延續邋遢的生活作風,把自己的起居弄得一團糟。生活的自理能力差,不懂得如何打理自己的起居環境,會讓消極的生活作風在生活中不斷放大,從而影響更多的方面。

打理自己的生活環境,就是打理自己的內心。請不要做一個外面光鮮亮麗,而家中凌亂不堪的人,因為偽裝遲早會被識破。


家庭教育者


我鄰居,也是農村的。方圓十幾裡內,只要提起誰家最乾淨,一定是她家。你任何時候去她家,一層平房內,每一個住人不住人的房間,,衛生間廚房還有院子,一定是纖塵不染。她有兩女兒一兒子,兩女兒嫁出去後聽說把夫家也弄得特別乾淨,一個媳婦,孃家很髒,到她家後居然也合拍了,也很愛乾淨,可見壞習慣會傳染,好習慣也會傳染。

我注意觀察了一下,他們家的習慣是不管婆婆媳婦還是兒子孫子,只要髒東西掉地上,誰看見誰動手,而不是隻有哪一個女人動手。

追根溯源,聽老一輩講,婆婆的養母特別愛乾淨,注意是養母不是生母,可見好習慣不是遺傳而是言傳身教。


棲夢苑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每個人的性格養成、生活習慣和成長的環境是密不可分的,如果生活在凌亂不堪的環境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一定會是受影響的。


邋遢的媽媽,自己不打理,家裡也不收拾凌亂不堪,要麼是不想打理要麼是不知道如何收拾,但是總體情況來說,行大於言,孩子通常只會看到爸爸媽媽平時是怎麼做的,有樣學樣。



在凌亂不堪的環境下,可能對孩子產生下面3種影響:


1、不自信。

印象很深刻的一個上門整理案例:在2016年年初接到一個客戶的整理委託,當打開家門的時候,當時我震驚了。


進門的地方鞋子七倒八歪地躺在玄關處、沙發底下,沒有下腳的地方(可以想象出門找鞋子得是多荒亂);客廳有一個茶几,上面堆滿了包包、運動用品包括籃球、羽毛球、衣服等,幾乎把電視機都掩蓋過去。


小朋友的書桌上,全部都是女客戶的辦公資料和文具,只有一個小角落放著小朋友的文具,每天做作業之前,需要手動把全部擺在桌面的資料“抱”走,才有放課本的作業。


家裡的廚房、餐桌、雜物房和房間等等,所有的地方几乎都塞得滿滿當當的。我問小朋友,平時有沒有邀請同學來家裡玩,他的回答我這一直都沒法忘記,他低下頭說:“家裡太亂了,不好意思請同學來。”說話的語氣是低沉,沒有底氣的。


在一個凌亂的環境裡,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東西,不知道東西放在哪裡,孩子也好、成人也好,很容易對這個環境失去掌控感,當事情不在自己的控制範圍時,就會產生不自信的情況。這種思維延續到學校,明明有表現的機會,孩子不敢爭取,心裡覺得自己做不好,想要退縮。


2、不獨立。

從小生活在雜亂無章環境裡的孩子,沒有辦法很好地照顧自己,因為從小缺乏自理能力,不知道怎樣把家裡打理好,也不知道怎樣去應付生活裡的困難。


當孩子進入集體生活的時候,沒有人幫TA收拾打理,在這種情況下只能靠自己。這樣就會把家裡的模式搬到寢室裡,近幾年每當開學一段時間以後,總會看到一些類似“自理能力差 16歲大學新生沒半月就退學”的新聞報導。


不獨立、不懂自理,在孩子進入集體生活以後,困難重重。



3、審美感差。

有一個做孩子專注力培養的朋友,一次在聊天中她告訴我,她自小生活在一個亂亂的家裡,父母從來不打掃收拾家裡,所以在她的心裡,家的樣子應該就是亂亂的;還有她平時穿的衣服,白色的衣服變成黑色、帶出門的書包帶有汙漬,看起來讓人覺得不舒服。


髒亂差的環境,會矇蔽孩子的眼睛,沒有欣賞美的能力,而且審美能力也會降低,當看見美的事物沒有辦法去判斷,失去生活情趣。


如果孩子錯把髒亂差的環境,認定那樣的情況是美的,那麼孩子在審美感的培養上,從一開始就是不對的。


希望孩子擁有怎樣的生活技能、培養怎樣的孩子,父母應該從自己開始以身作則,做成果出來讓孩子感受。


我是一如,提倡減法生活的整理師,希望通過整理提升家庭效能的(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我會定期在這裡為您解惑,整理路上一起前行!

一如減法整理


邋遢的媽媽和凌亂不堪的家會對孩子產生什麼影響?

有一次,我去一位不太熟悉的朋友家。

打開門的一剎那,我知道了什麼叫凌亂不堪。

朋友是很熱情地把我拽進了屋,用手一掃,在她家的沙發上給我掃出了一塊地,讓我坐下。這時,我才發現,在角落裡,她的兒子默默地呆坐著,臉上沒有什麼表情。

經過半天的交流,我大致清楚了此類型媽媽和凌亂的家會對孩子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了。

一,孩子的玩伴減少不利於成長。

有邋遢媽媽,就會帶出邋遢孩子。媽媽在無形中縮小了自己的朋友圈,不能給孩子提供更多同齡夥伴;同時,與孩子同齡的小夥伴也會逐漸疏遠邋遢孩子。長此以往,孩子的玩伴越來越少,孩子就會倍感孤獨,從而不利於孩子成長。

二,孩子容易自卑不利於成長。

邋遢的孩子,無論是在幼兒園還是在小學階段,是易受排擠(或被霸凌)的對象。此時的孩子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差,一旦被排斥在團隊外,心理極易受傷。

三,孩子的自律性差不利於成長。

凌亂不堪的家庭環境,會使孩子的條理性比較差。這樣的孩子,會因為在亂糟糟的桌子上找不到作業本,而耽擱寫作業的時間。長此以往,孩子的自律性也會變差,從而不利於成長。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也不排除使孩子越變越好的情況,只是這種情況比較少。

希望能幫到你。

木頭寶媽和你共同關注孩子,家庭。


木頭寶媽474


我的媽媽就是不喜歡收拾家務,衣服洗的和沒洗的全都混合窩在櫃子裡,需要穿那件衣服需要把所有的衣服從櫃子裡撈出來然後聞聞洗沒洗,吃飯的桌子和碗都是下頓吃飯前在收拾,被褥印象中就沒曬過,現在的我每天都好累,一個人帶倆個男孩,每天髒的要命,可怕的是我居然有強迫症,地板一天拖無數變,穿出門的衣服回來就要換掉放洗衣機,感覺家裡哪裡哪裡都還是不乾淨,每天都會因為感覺家裡不乾淨而心情不好,甚至我自己放的東西被孩子移了個位置都會引發我的情緒,本來喪偶式帶娃的我,要照顧公公,要照顧孩子爸爸的店,還要兼職二年級兒子的輔導老師,兩歲兒子的健康顧問,一家老小的保姆加廚師,還有該死的強迫症,我感覺應該和我的原生態家庭多少有點影響吧!我其實很羨慕那些瀟灑散人的😀😀


小妖47980851


邋遢的媽媽和凌亂不堪的家會對孩子產生什麼影響?

會有兩種極端,孩子以後要麼特別愛乾淨,要麼和媽媽一樣,自己邋遢,家裡凌亂。

有個朋友就是,特別愛乾淨,每天下班回家各種收拾打掃,每週家裡小掃除,每半月家裡大掃除。

而和她一母同胞的姐姐,卻繼承了她們的母親不愛收拾的習慣,家裡衣服隨處堆,就連經常使用的電腦上也都佈滿灰塵。


邋遢的媽媽帶孩子,孩子經常也是髒兮兮的,但很奇怪,孩子們的抵抗力卻比較高。不過孩子一旦生病,卻很容易被感染;

家裡處處收拾乾淨,隨時消毒的媽媽帶出來的孩子,也會乾淨清爽,但稍微接觸下外面的細菌,就容易生病。

有些人習慣了自己居住環境的凌亂,別人幫忙收拾,不但不感激,還會責怪別人弄亂了他的東西,讓他找不到。


雖然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會學習母親的一切,有的時候,母親是正面教材,有的時候,是反面教材。

但無論是正面還是反面,母親對孩子的影響都是巨大和不容忽視的。

所以,我們還是竭盡所能的給孩子展示正面的形象,樹立良好的榜樣,不要讓孩子把我們當反面教材。更別在孩子記憶中留下自己母親很邋遢的形象!


以上是我的回答。


本文為清心無礙原創,抄襲必究。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