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會寧縣的教育如何?

一路風景天下


我就不明白呢,題主問得是會寧縣的教育,好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卻在回答慶陽市出事的那個縣!哎,可悲啊,無知者無畏。

作為會寧縣出來的人,我說說我的體驗。其實會寧縣的教育出名是在恢復高考的八十年代,那時候在全國都出名呢,一個縣能靠考那麼多大學生。一來是有學習的傳統,有名的是清朝老君鄉的蘇門三進士。二來,是我們會寧縣太窮了,不讀書沒多大出路,環境惡劣,做生意也沒啥本錢和貨物。然後久而久之形成了“學生苦學,老師苦教,家長苦供”的三苦精神。

不像大城市教育資源好,沒有課外輔導,全是課堂學習和自己學習,多次有全省狀元和前幾名產生。2007年高考狀元馬澤強,和我妹妹同一級,和我是一個初中,高中,也是普通家庭出身,他姐和我同一級。完全是自己刻苦學習出來的。

但是最近隨著其他學校條件的改善,會寧的教育相比有點吃力,但是這兩年考上清華北大的越來越多,說明會寧的教育還在發展,全國很多人都曾聽說過,雖然不如高考工廠毛坦廠衡水中學那樣出名,但是已經足夠呢


聖瓦拉


看到好多朋友都在說慶陽寧縣的事情,也是醉了!我本身是甘肅會寧人,也是經歷過十年寒窗苦讀,通過高考才得以走出會寧,看看外面的世界。我想,對於這個問題我還是有發言權的。

甘肅省會寧縣位於蘭州市東南方向,留給世人的印象大概只有兩種,第一就是窮,沒錯,會寧是國家級貧困縣,素有“隴中苦脊甲天下”之稱,被聯合國評為最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地區之一。地處黃土高原的會寧,年降水量只有370毫米,蒸發量卻達1800毫米,千溝萬壑的地形加上乾旱少雨的氣候,導致會寧的農業極其落後,基本上相當於靠天吃飯,天不下雨,農民一年就會顆粒無收。會寧又沒有工業,農民的貧困可想而知。

除了窮,會寧留給世人的另外一個印象就是教育。會寧被稱為“狀元縣”,和江蘇南通、湖北黃岡並稱為中國高考的三駕馬車。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教育成為了改變會寧人改變自己和家庭命運的最有可能的途徑。會寧人常說:“一等人忠臣孝子,二件事讀書耕田”,把讀書和維持生存的耕田並列,足見會寧人對教育的重視。事實上,教育已經成為會寧人的精神信仰,包含著會寧人對改變命運的虔誠和渴望。家長苦供、教師苦教、學生苦讀的“三苦”精神,就是對會寧教育最好的總結。

當然,光有態度和精神是不夠的,會寧之所以被稱中國高考的三家馬車之一,是因為會寧的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據會寧教育部門統計,自恢復高考制度以來,會寧已累計向全國大中專院校輸送學生11萬多名,其中,碩士5500餘名、博士1100餘名。

再來看看2012—2018年,會寧的高考數據無需多言,這份表格就是對會寧教育最好的證明。

最後說點題外話,金一南教授寫過一本書,名叫《苦難輝煌》,內容我就不說了,大家自己去看。名字需要借用一下,願會寧經歷苦難後,能迎來嚮往已久的輝煌。

一家之言,歡迎評論指正。


執著不屈


甘肅貧困縣。重視教育是地方傳統。是甘肅歷年高考上線人數,重點院校錄取人數最多的縣。


老夫子79381182


會寧教育名聲在外,實際上,對會寧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不是好事,人才都去外地了,此外,全社會形成單一價值觀,追求沒有用的學歷,讓青年一代錯過了創業和進入商業社會的機會!


每日白銀


甘肅教育槓槓的,培養了只懂口紅的貧困教師口紅,殘害了8歲小女孩,卻欲蓋彌瘴,指鹿為馬,顛倒黑白!


上乙山人


圖一,白圈裡才是重點!








偉大良好


八個老師管不好四十二個學生可見教育腐敗的嚴重性。


用戶2483247508977


會寧!正寧!寧縣!三個地方三個縣朋友們別弄錯了!慶陽市寧縣的口紅變橡皮了!肖老師變倆個孩子了!鄰村的校長(王勇)送錢了,要改病歷!


鐵打的流浪漢


我個人覺得那裡的腐敗很嚴重,水很深


204676436516


強烈要求調查甘肅省政府,誓為小女孩討回公道。有黑打黑,無黑除惡首先從政府開始,不能只用來恐嚇老百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