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興平市,古稱槐裡,陝西十強縣

陝西省興平市,古稱槐裡,陝西十強縣

興平市隸屬於陝西省咸陽市,總面積496平方千米,總人口56萬。 先後榮獲省級衛生城市、省級園林城市、陝西十強縣等榮譽稱號。

一、歷史沿革

陝西省興平市,古稱槐裡,陝西十強縣

西周犬丘

陝西省興平市,古稱槐裡,陝西十強縣

秦廢丘縣

1、西周名犬丘(今阜寨鄉南佐村),懿王曾都於此。秦設廢丘縣,因懿王所都,秦欲廢之,故名。屬內史。楚漢之際,雍王章邯都此。

陝西省興平市,古稱槐裡,陝西十強縣

漢槐裡縣

2、漢高祖三年(前204年)六月改為槐裡縣,屬右內史;建元二年(前140年)析槐裡縣東部於茂鄉(今西吳鄉竇馬村)置茂陵縣,同屬右扶風;昭帝時析置平陵縣。東漢右扶風治由長安遷至槐裡。

3、三國魏改右扶風為扶風郡,撤茂陵縣,改平陵縣為始平縣。西晉扶風郡改稱扶風國,治所由槐裡移至池陽縣(今涇陽縣西北);泰始三年(267年)在槐裡置始平郡。前秦將始平縣治由平陵(今咸陽市西北)移至茂陵城。後秦皇初元年(394年)姚興稱帝於槐裡。北魏初扶風郡移治好畤縣(今乾縣東好畤村)。太平真君中並始平郡入扶風郡;七年(446年)徙槐裡縣於今興平市西。永安元年(528年)扶風郡移治文學城(今興平市東南),始平縣治由茂陵城移至今興平市東北;恭帝元年(554年)始平縣又遷今興平市東北。

4、北周撤銷槐裡縣,大象二年(580年)始平縣治遷至文學城,扶風郡與始平縣同治一城。隋開皇三年(583年)廢扶風郡,始平縣屬雍州;大業九年(613年)徙今市區。唐景龍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出嫁吐蕃,中宗送別於此,改始平縣為金城縣,縣治遷至馬嵬城(今馬嵬鎮)。至德二載(757年)十月因金城置興平軍改名興平縣,遷治舊城即今址至今,屬京兆府。元屬奉元路。明、清屬西安府。

5、1914年屬關中道,1928年直屬陝西省。1949年屬咸陽專區,1953年屬寶雞專區,1961年復屬咸陽專區。1968年屬咸陽地區,1983年屬咸陽市。1993年改縣為市,由咸陽市代管。

二、地名來歷

唐代“安史之亂”爆發後,興平境內曾置“興平軍”,因該軍平叛安史之亂有功,故於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以該軍之名命名為興平縣,取“興旺平安”之意。

三、風景名勝

陝西省興平市,古稱槐裡,陝西十強縣

1、茂陵。茂陵是西漢武帝劉徹的陵墓。位於西安市西北40公里的興平市城東北南位鄉茂陵村。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陝西省興平市,古稱槐裡,陝西十強縣

2、馬嵬驛民俗文化村。位於興平馬嵬辦事處李家坡村,地處楊貴妃墓--黃山宮景區向西一公里處,依託黃山宮獨特的歷史資源而建,是一處國家AAAA級景區。以古驛站文化為核心,集文化旅遊、民俗文化展示、休閒體驗、旅遊觀光為一體,主要包括驛站文化廣場、民俗文化展示區、民族小吃文化街、垂釣區、家禽生態養殖區、百果林採摘園等八大功能區。

陝西省興平市,古稱槐裡,陝西十強縣

3、黃山宮。黃山宮西距唐楊貴妃墓約1公里,為漢代第二個皇帝漢惠帝時期修建的道教勝地。宮內有相傳唐明皇(李隆基)親手栽植的“太上槐”及新石器遺址,又有唐明皇、楊貴妃等富有傳奇色彩的歷史傳說,現為道、佛兩教雙棲之地。

陝西省興平市,古稱槐裡,陝西十強縣

4、楊貴妃墓。在興平市西門外的馬嵬坡,現存的墓是一個小陵園,來此首先看到門樓上刻著“唐楊氏貴妃之墓”。進門正面是一座3間仿唐獻殿,建築高大壯觀。殿堂之後是墓冢,佔地1畝,高3米,墓頂及周圍砌以青磚。前有一小碑樓,上刻“唐玄宗貴妃楊氏墓”。

陝西省興平市,古稱槐裡,陝西十強縣

5、北塔。位於興平市東城街道辦事處北寺巷。原為清梵寺內建築,塔建於唐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塔隨寺名,初稱清梵寺塔。梵清寺宋代改稱保寧寺,塔亦遂稱保寧寺塔。寺、塔歷經唐、宋、明、清各代多次修葺。塔為磚結構,平面八角形,七層,殘高38.6米,樓閣式。塔身每層南、北面闢券門或假券門,真假逐層上下相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