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藏獒近乎痴迷的河南漢子,先後出入青藏高原70餘次

1986年,一個開獒園的臺灣人慕名找到了當時“河南有名的養犬專業戶“王佔奎,他同時還帶去一本《來自喜馬拉雅山的稀世國寶——西藏神獒》,裡面介紹了藏獒,並附錄了大量翔實的數據資料。

“絕對是一見鍾情,我當時就被藏獒吸引住了。”王佔奎從此踏上了遠赴青藏高原尋找純種藏獒的艱難歷程。他先後出入青藏高原70餘次,其間翻越了多少高山,穿越了多少峽谷,跨過了多少河流,遭遇到多少次暴風雪,他都記不清了。漸漸地,藏區的很多牧民都知道了這個對藏獒近乎痴迷的河南漢子。

1999年,王佔奎自費在家鄉鞏義市召開了首屆中國藏獒研討會,全國10餘個省市的70餘人參加了會議,會議引起極大反響。王佔奎開始得到藏獒界的普遍認可和敬佩,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中國藏獒之父”。

对藏獒近乎痴迷的河南汉子,先后出入青藏高原70余次

後來,他乾脆遠離都市喧囂,搬到自己的“中原藏獒研究中心”——河南鞏義市涉村鎮一座清幽幽的山上,在一幢普通的房子裡,與獒共同生活。

如今,他的研究中心已發展成為全國起步最早、品質最好的藏獒繁育基地。2005年起,他還在全國開分獒園,已有5家獒園和一家公司。

王占強一家人都住在獒場裡,養了七八十條獒。每天6點起床,王佔奎臉不洗口不漱,徑直奔赴獒舍,先去看看每條獒怎麼樣了,和每一隻獒親熱一番。見到熟悉的主人,獒也會爭相上前撒嬌。

王佔奎為此常常忘記了吃早飯,總是等到獒吃完早飯,才轉身回屋。中午,他還得帶著這些獒出門散步、運動。

這些獒中,王佔奎最喜歡的是一條叫“紅豆”的黃色藏獒,不僅因為這條獒品質純正,是少有的黃毛珍稀純種獒,更因為“這獒特通靈性,它像是能聽懂人話”。

对藏獒近乎痴迷的河南汉子,先后出入青藏高原70余次

在參加2004年的一次南方展示評選時,紅豆上臺後,突然前腿匍匐在地上,向前一彎腰,又起身向另外的方向重複這個動作,直到對著臺下觀眾轉了一整圈才坐起來。紅豆的表現驚呆在場所有人,就連王佔奎也感到意外,“我沒教過它這個動作啊。”

王佔奎是河南鞏義市涉村鎮人,1985年他開起的“涉村犬場”,已是當時全國三大犬場之一。1986年初,他從一位臺灣人口中聽說了藏獒,隨之產生濃厚興趣,並從此踏上了尋獒養獒的艱難歷程。

對於第一次到青藏高原的人來說, 最讓人難以承受的是高原反應。王佔奎忍住暈眩,白天租車深入牧民住地找藏獒,夜晚就租住在一家閒置冷庫裡。經過多天搜尋,他終於帶著第一批20多條藏獒回到河南。然而,因不懂獒,其中優良藏獒只有5條。

沒有優良獒種,就沒有價值,更不可能發展獒產業了。王佔奎只有再次進藏,這一進就是70多次。一次,在翻越海拔4800多米的大格拉山時,王佔奎的吉普車陷進冰河。王佔奎急著帶獒回家,硬是冒著攝氏零下二十多度的低溫,脫鞋推車,誰料,車沒推動,雙腳已被牢牢凍在石頭上,最後腳底的肉皮被撕掉一層。“翻高山、越峽谷、遭遇暴風雪,為了藏獒,我差點把命都搭上!”

对藏獒近乎痴迷的河南汉子,先后出入青藏高原70余次

1993年冬天是王佔奎最困難的時期,“當時我兜裡只剩兩元錢,每天一睡醒我就愁獒的口糧。”為了能讓獒“吃上飯”,他賣掉了家裡過冬用的蜂窩煤買來飼料。但這也只解了燃眉之急,他又向周圍所有親朋好友借錢,甚至借過高利貸。

“最初,國內就我一個人養獒,我花錢買獒,還被大家笑話”。因為從來沒人重視過藏獒,王佔奎購獒的價格也很低廉,從100~300元不等,品質也各不一樣。

1994年的一天,一個養獒的朋友向王佔奎提議,乾脆讓劣質獒跟其他狗配種,靠配種費繼續支撐獒園的開銷。王佔奎一想,這也是個辦法,就開始邊收配種費,邊賣低價獒。

“那時,獒產業還沒熱,我是一步步賣著獒,看著獒產業成長起來的”。從最初的300元一條,到1997年,王佔奎的藏獒已能賣到500多元一條,1999年能賣到千元一條。

有了幾年的潛伏期,2002年養獒熱在全國如火如荼興起。一個來自北京的養獒愛好者也隨之找上門,想買一條純種的藏獒。在獒舍轉了一圈,北京人一眼相中了種公“雷克”,“我就要這一條了,17萬元,不二價。”北京人爽快地開了口,卻讓王佔奎呆了半天,這可是當時全國藏獒的天價了。

現在,藏獒的市場如火如荼,以後也會發展的更好,市場會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