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的今天,蘇聯K278潛艇沉沒,兩顆氫彈至今未打撈

K278潛艇1983入役,排水量8000噸。跟大多數蘇聯潛艇僅以數字命名不同,她因創下1020米的潛深紀錄,在1988年獲得了自己的名字:共青團員號(Komsomolets)。事故發生時,K278攜帶有兩枚反潛氫彈。事故造成69名艇員中的42人遇難。

1989年的今天,蘇聯K278潛艇沉沒,兩顆氫彈至今未打撈

1950年代,美國弄了個水下火箭或者叫薩布洛克(SUBmarine ROCket)的項目:火箭從潛艇魚雷管發射之後,點燃固體發動機竄出水面飛幾十公里,戰鬥部在目標處與火箭脫離入水爆炸,5000噸當量的核爆能摧毀大範圍內的潛艇。

1964年,這東西裝到了鯧魚級(Permit-class)鯧魚號上。題外話就是這鯧魚號並非鯧魚級首艦,是二號艦,首艦長尾鯊號1963年失事了。同名卻不是首艦,有點少見。

美國有的東西蘇聯當然也要有。於是60年代開始研製,1969年SS-N-15 服役,一樣的水下火箭,不過當量大了不少,20萬噸。

K278上,就帶有兩枚這樣的火箭。

至於K278本身,也是相當特別:雙殼體,外殼內再一個鈦殼。雙殼結構讓她抗壓能力超強,設計潛深1250米,安全深度1000米,破裂深度1500米。相對而言,美國鯧魚級的深度只有400米。

當然,這潛艇是核動力推進的。

1989年4月7日,K278在挪威北部約500公里的巴倫支海潛行時,動力艙短路失火,此時,潛艇深度為300米。雖然各艙門迅速關閉隔離,但火勢從電纜線往外蔓延,反應堆自動關閉。

電纜燃燒當然影響到電力供應,在潛艇操控系統受到威脅的情況下,艇長壓出緊急壓艙水上浮,火災發生11分鐘後,潛艇浮上水面。

浮出水面數小時後,潛艇沉沒,時間為下午1515。

儘管所有人員全部棄船成功,但四月的巴倫支海,水溫只有2度。救援飛機迅速趕到現場扔下救生艇時,很多艇員已經開始失溫死亡。潛艇沉沒一個多小時後,救援船趕到時,只打撈到25人,5具遺體。

最後的結果,69名艇員中,42人遇難,27人獲救。

由於核彈、反應堆可能產生的汙染,迫於挪威的壓力,蘇聯開始搜尋潛艇的工作,兩個月後,潛艇遺骸被找到,沉沒在水下1600米處,距挪威北海岸約500公里。

基於遺骸所處深度及深層海水的上下對流基本為零,蘇聯聲稱發生核汙染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此後每隔數年,蘇聯都會去看看潛艇遺骸的破損情況。

俺在想,會不會有恐怖分子試圖將那兩枚核彈撈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