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膝”望】王平教授談膝骨性關節病

【新“膝”望】王平教授谈膝骨性关节病

☞【天津中醫一附院智慧門診全攻略】☜

☞【手機可以查詢檢驗報告啦】☜

【新“膝”望】王平教授谈膝骨性关节病

膝骨性關節病(Knee Osteoarthritis)簡稱膝OA,又稱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骨科常見病、多發病。 王平教授從事臨床科研工作30餘年,對膝骨關節疾病頗有造詣。

膝骨性關節病以中老年人居多,且女性的發病率高於男性。該病最主要的臨床表現為膝關節疼痛,尤以上下樓及蹲下站起時為著,部分患者膝關節反覆腫脹,活動時有彈響,若日久失治可出現膝關節內翻或外翻畸形,最終導致膝關節功能喪失。

對於膝骨性關節病,王平教授強調應“及早診斷,以痛為先,筋骨並重,內外同治”。

1/4 及早診斷

王平教授強調診斷是治療的前提,只有在診斷明確的基礎上才能採取有效的治療手段。並且還要注意鑑別診斷,最常見的與風溼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結核性關節炎、牛皮癬性關節炎、化膿性關節炎等相鑑別。

故王平教授通過多年的臨床經驗提出了“四相吻合”理論,即“症狀、體徵、影像、紅外熱成像”,通過典型的膝關節疼痛、腫脹及活動障礙等症狀,初步明確疾病的病性等,然後在通過觸診等檢查,手摸心會,明確疾病的病位等,並結合影像學及紅外熱成像的檢查,明確疾病的分期及分級,達到“四相吻合、診斷明確”。

【新“膝”望】王平教授谈膝骨性关节病

2/4 以痛為先

《靈樞•經筋》篇曰:“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腧。”王平教授尊崇古法、借新辨位,提出“以痛為先”,急病人之所疾,苦病人之所苦,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

尋找疼痛靶點,利用射頻、臭氧等快速緩解膝關節疼痛,然後再通過手法、功能鍛鍊等力求恢復膝關節力學平衡。

3/4 筋骨並重

王平教授根據患者的病情分期,採取筋骨並重的療法治療。“筋”指關節周圍肌肉、韌帶、肌腱、滑膜、關節囊等即現代醫學所指的軟組織,“骨”即指骨骼及關節軟骨。

《內經》曰:“諸筋者皆屬於節”,說明人體之筋都附著於骨上,大筋聯絡關節,小筋附於骨外。筋骨並重和現代醫學理論是一致的。

【新“膝”望】王平教授谈膝骨性关节病

筋骨構成了人體具有框架和機械運動鏈的功能框架,人體的運動都是以剛性的骨為槓桿,以關節為樞紐,以骨骼肌為動力來實現的,故王平教授注重膝關節結構與功能的平衡,注重手法的治療,將中式手法及美式手法結合總結而成,提出“整合手法”,並藉助美式整脊設備,操作講求體位預載荷,不急於發力,尋找生理界限極點,閃動發力,確保安全,改善膝關節力線,恢復功能。

【新“膝”望】王平教授谈膝骨性关节病

4/4 內外同治

王平教授認為膝關節病變既有膝關節內的軟骨退變,又有膝關節周圍的肌肉、肌腱、韌帶病變,如鵝足囊損傷、膕窩傷筋等導致膝關節周圍軟組織的平衡遭到破壞。故其治療應膝關節腔內、腔外同時治療。關節腔內通過臭氧的注射及膝關節鏡微創技術等改善膝關節腔內的微環境,腔外可通過手法、射頻、針刀等改善膝關節力線。

專家簡介

【新“膝”望】王平教授谈膝骨性关节病

王平

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天津市中青年名中醫,第九屆天津市人民滿意的“十佳醫務工作者”,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傷科主任。

主治擅長:運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脊柱病、關節病及老年骨病等,尤其是應用多年的臨床經驗總結出自己一套獨特的手法,並與現代醫學的生物力學理論融合,在諸多科研支持的平臺上,針對頸椎病、骨關節的病人,採取不同的手法,取得了滿意的療效。擅長運用微創技術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病及老年骨質疏鬆症的中西醫結合治療等。

出診安排:

南院骨傷科門診:週一上午、週五上午

南院特需門診:週四下午

南院國醫堂:週二上午

北院骨傷科門診:週三下午

北院國醫堂:週日上午

(具體出診時間請參考當日門診安排

以上內容僅用於健康教育學習交流

【新“膝”望】王平教授谈膝骨性关节病
【新“膝”望】王平教授谈膝骨性关节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