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的上市公司鉅虧33億,缺錢買不起飼料豬都被餓死,你怎麼看?

黃書包


這是一條讓人笑中帶淚的財經新聞。


雛鷹農牧也曾經是一家很厲害的養豬企業,1988年就已經成立,距今30年,30年的老豬廠,結果落到現在這般田地——沒錢沒飼料,生豬被活活餓死(當然也可能是營養不良導致的抵抗力下降,生病而死)。


(下圖為雛鷹農牧創始人、老闆侯亭芳)


雛鷹農牧2010年9月15日在深交所上市,被業界譽為“中國養豬第一股”,即便是在資金鍊危機很嚴重的2018年,出欄的生豬也有300萬頭,年銷售收入可以達到這是一家規模很大的企業。可以適當想象,這種超大的養殖場都這般艱難,何況那些小養殖場——2018年,民營企業普遍融資艱難。


有些人可能會問,與其讓豬活活餓死,不如賣掉。按照正常情況應該是這樣的,但去年到現在,非洲豬瘟太嚇人了,跨區域的生豬調運非常困難,雛鷹農牧可能就是運氣不佳,不能及時將生豬賣掉,攤在手裡面,又沒錢買飼料。


其實雛鷹農牧一直在為盤活存量資金掙扎。比如


  • 2016年它就把自己的豬圈(養殖場)以25億元的價格賣掉,然後再返租回來。

  • 比如,為了償還到期利息,它表示要用火腿、生態肉禮盒等產品支付,而不是錢,因為它沒錢。

(下圖為雛鷹農牧的肉產品,可以看出規模是很大的)

又比如,它還賣掉了自己搞電競的子公司——這家電競公司有一個OMG戰隊,是老闆侯亭芳兒子組建的,之前老闆投了一些錢進去,但現在自身難保,只能賣掉,沒法繼續燒錢。

(下圖為OMG戰隊)


不管怎樣,這家老豬廠已經深陷資金鍊危機,這麼大一個養豬場,牽涉到的是很多人的工作,很多農民的銷路,大家在笑一笑的時候,還是多一份悲憫吧!


關注孔方財經,讓你第一時間瞭解熱點財經事件背後的經濟原理。


孔方財經


養豬的上市公司鉅虧了33億,缺錢買不起飼料豬被餓死,你怎麼看?我來回答這一問題。

雛鷹農牧,鉅虧33億,因無錢買飼料,把豬都餓死了。可惜在有3天就是豬年了,無淚的苦笑,奈何!奈何耶!

造成這種困境是多方面造成的。①是資金鍊斷裂。農業企業經營起來,比其它企業要困難得多,雖然有國家的有償的和無償的扶持,但是受不確定因素太多。最後銀行也難以承受重負,雛鷹農牧2016年為了資金能正常的運作,以25億賣掉了養殖廠,然後返租回來,其中的甘苦,就是為了資金鍊不斷裂而為之。②是市場的打擊。2018年,在連續6年低謎期後,又雪上加霜,4月份的市場價格大幅下滑,剛要有起色,9月份又遭到非瘟的打擊,直到前兩天才稍微有回升的勢頭,可惜晚了,在這6年裡廣大職工,堅持再堅持,一步一步艱難的走到現在,他們實在熬不住了,想把自己身上的豬割下來餵豬,但這終於成了歷史。③是受整個經濟形勢的影響所致。

雛鷹農牧不能倒下,不但持你們股票的股民殷殷冀望著你們,而且全中國人民也在盼望著你們重新的振作起來,要在本來沒有道路上再走出道路來。①是國家要強力介入市場,充分利用儲備的功能,加大儲備力度,來調節市場。②是農業銀行要加大傾斜政策,在原來的基礎上,繼續給予扶持,想盡一切辦法,要在沒有辦法下想出確實的好辦法。③是要加大國家無償的資金支持。要有大的力度,還要有好的解決辦法的條件。④是雛鷹農牧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繼續拼博,繼續堅持,用三、四年時間,我估計一定會好起來的。

總之,豬肉是我國不次於三大主糧的戰略物資,一定使之安穩,叫平民百姓放心。



英莫問667


雛鷹農牧的虧損理由成為今天的熱點,從表述情況上來看,是因為沒錢買飼料,最後導致生豬養殖死亡,利潤縮水。很多自媒體都用醒目的標題:鉅虧33億,上市公司沒錢買飼料,餓死生豬,還有幾天就要到農曆豬年,這讓追逐“佩奇”的小夥伴們情何以堪。

對於雛鷹農牧遇到的問題,笑話中折射出的是心酸。那就是傳統產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曾經有生豬產業第一股的雛鷹農業,也曾經風光無限,除了主業養殖穩定增長之外,也嘗試發展一些其他產業,伴隨著生豬市場的幾起幾落,雛鷹農業也經歷著起伏。

2018年修訂業績虧損,從公告表述上看出,由於市場整體的環境不好,2018年權益類投資整體虧損,經濟形勢不好,銀行借貸也收縮,這樣使得像農雛鷹農業傳統產業貸款融資成為問題,資金的流動性出現巨大問題,當然就沒有錢去購買資料,維持正常的生產運營。同時恰逢,今年生豬市場遇到了比較大的困難,不確定因素非常多,在經營監管上比較嚴格,所以只能看著生豬,因為飼料短缺造成減產或者是死亡。

A股市場不缺奇葩的理由,比如獐子島的扇貝跑了,董事長失聯了,今天又弄出了一個豬被餓死了,雖然是一個可以嘲笑的版本,但從中也可以折射出傳統產業的悲哀,笑中帶淚的滋味,不知道誰能懂。


小散李大鵬


我養豬近二十年,這二十年是隻知踏實做事,不去看路的二十年,因為我個人覺得不需要抬頭看路,國家有產業規劃,所以你認真鑽研養豬技術是正道,逐步提高效益,當我發現政策沒有扶我不說,反而逐步變為淘汰對象時,我才從去年開始研究國家生豬產業政策,所以有的話說的有點過激,甚至不一定對,但我能保證是實話實說。

第一餓死說,雖然散戶的這種情況不多,沒錢拉料先賒,到不賒在到個人全力以赴,在到後來低價買豬,如果規模化盲目擴張,始終都帶負荷運作,當突發問題時,就有可能無錢買料,別忘了豬吃的是錢而不是料。

第二怎麼看,要想成為規模化必須有兩條原則,一是所謂技術是保證能養活。二是最主要的是能抬頭看清路。三是會鑽營,會投機,最短時間做大而不是做強。

第三經驗說,前車之鑑,凡事做過農業的都知道效益低,來錢慢,怎麼能來錢快必須轉型,干與農業無關又能輕鬆賺錢的生意,所以房地產,金融等。因為已經有成功的先例在那放著不需要論證。

第四技術說,無論各行各業要想有競爭力,必須講技術要精益求精,華為為何遭美國扣押人質,其本質就是華為的技術而不是華為的模式,豬和人都是動物沒多大差別,人有多少醫院護著,豬有多少獸醫護著?所以養活到養好到養精效益大不一樣。

第五詮釋說,我之前對規模化有很形象的論說,短短10天以後,不幸被我言中,這到不是說我有多能耐,而是事實就是這樣。

第六教訓說,無論各行各業政策必須鼓勵踏實做事,別看他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政策必須打壓投機主意,期望一夜暴富,原因是違背客觀規律的事,稍有閃失,付作用一定比正作用大。

依我現在的水平,因為抬頭看路的時間有限,不一定正確,但至少表明我對此事的個人觀點,我倒希望大家能討論批評指正,因為出真相才能有恰到好處的政策針對,才更有效,才更有益。


豬老闆10


我是一個生鮮超市經營者、我用生鮮經營來解讀生豬養殖這一塊不知道合不合適、做生鮮生意要每天供應新鮮產品、而且中間不能間斷、就說蔬菜水果吧,如果你的經營失誤或者說水果蔬菜不新鮮就立刻影響到你的生意、生意不好就產生不新鮮問題、不新鮮就會越來越沒生意、連鎖反應、如果你替換不新鮮產品就會產生損耗、加大經營成本、有很多生鮮超市經營者都敗下陣來、虧損很大!外行人就說了、開生鮮超市也投資不大啊!怎麼會虧那麼多錢呢?不就房租嘛!不就一點設備嘛!不就幾個員工工資嘛!假設你開始投資一百萬、後來倒閉的時候就虧三百萬了!外行人所以懷疑虧損那麼多!作為內行人就可以理解、你從開始是不是每天都上新鮮產品、賣不出去也要上新產品、而且天天如此、虧損一天比一天高、不上新鮮產品更沒人願意買、這非常矛盾、話說回來、生豬養殖也是一樣的、不要以為就那麼多頭豬在養、中間產生很多環節、如果價格高、有利潤、出欄率就高、如果生豬價格持續低迷就麻煩了,養著增加成本、賣了會虧、而且會產生病、死、養殖基地會繼續投入、繼續增加豬苗、想一想、疊加效應多厲害!生豬養殖和生鮮超市經營都會產生虧損疊加效應!不要以為這是個笑話!


喬恩CUNHO


肥豬拱門,今年大家都沉浸在金豬寶貝的喜悅之時,突然爆出養豬的上市公司鉅虧33億,缺錢買不起飼料豬都被餓死。這是天下奇聞,未所未聞!

我認為至所以發生這樣的事情,完全是上市公司自己的事,並非國家環保政策和金融管理的問題。理由如下:


一是流動性出問題。為什麼買不起飼料是企業沒錢,按理這麼大的規模化養殖,半年可以出欄肉豬,每月有現金流,況且2018年飼料價格沒上漲。錢去哪裡了?


二是亂投資才是核心。如果企業專注養豬主業,不可能出現鉅虧,還應盈利。把公司的錢用於投資項目了,追求更高利潤,結果被套,偏離主業是許多企業失敗的原因。許多印染企業專心印染的都不錯,搞股權投資的都虧了,亂投資想發大財,結果顆粒無收。錢打水漂了。


三是市場研究少。去年豬肉價格波動,和非洲豬瘟有關,市場變化大,中國有“豬週期”,企業需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可以減少存欄,調整結構,當然也許這並不是主要錯誤,要知道,同樣上市的溫氏股份也養豬,利潤雖然也下降了,還是盈利。

四是財務報表的問題。對上市公司來說,每季度季報都要公告,難道沒有人發現蛛絲馬跡。股民總是為上市公司犯錯買單。


始寧郡主


又一個笑話,因為資金緊張,飼料供應不及時,生豬養殖死亡率高於預期。這個笑話比海參、鮑魚因洋流影響跑路還要低級。去看看哪些生豬養殖散戶,哪家會因為缺少飼料導致死亡率增高。這一餓死,也不用拿肉或者肉製品來償還債務了。老賴啊!

生豬養殖雖然不是暴利行業,也確實有週期,低谷的時候,養殖不賺錢,甚至賠錢都是有可能的,但行情來的時候,賺的錢可是驚人的。而且,據我所知,對強此大型的生豬養殖企業,國家哪是有補貼的。建個沼氣池,國家都給點補貼,更不用說建別的了。然而,雛鷹牧業卻因為豬死亡虧損如此多,也跟著暴雷。給我的感覺是,拿投資當傻子了吧?

公司虧損是肯定的,但我認為虧損的原因肯定不是因為生豬死亡。有可能是去亂投資了,而投資失敗了。你的主業就是養豬,看看經營分析,還有互聯網、類金融和其他業務了,不出意外的話,因為幹別的業務,虧損了,然合拿主業賺的錢去補貼了吧?

再說說融資問題,虧損是因為國去支槓桿減少了企業融資渠道,越聽越可笑。本來,讓企業上市了,就是給你融資了,融了哪麼多錢還不夠啊,再融多少才夠呢?還真是把金融市場當提款機了。

雛鷹農牧今天收盤價是1.47元,估計不錯的話,這股離退市不遠了。從成交上看,投資者在用腳投票,沒有人願意買進這樣的股票。對這樣的股,明智的投資者離的越遠越好,最後乾脆退市行了。

以上是小不點的感悟,歡迎朋友們討論!


小不點333


“養豬鉅虧,無錢買飼料被餓死虧損”關於這事,33億的鉅虧,有待證示,那麼大一筆數字,不是說虧就虧了的,請問採取些什麼樣的補救措施,當你的第一套方案,和第二套方案補救力度等,假如,是保親自觀看豬隻被餓死,那你就等於犯罪了。也就是你有意而維之。用這樣事,開玩笑是可以的,但需嚴防和提醒,以後類似之事再次發生,忠告世人,作一個反面教材。俗話說,七十二行,行行有精英。外行就是外行,別冒充內行,虛心向內行請教,虛心的拜能者為師,拜內行為師。只有這樣在成功的道路上少些風險,多一些順風順水!牢記“金句“不是撐船手,不要摸壕杆。作事有風險,成功要謹慎。


用戶1442458450173陳


看到這個奇葩的新聞,真的有點讓人哭笑不得,一家養豬得公司一年虧損33億,居然窮到豬飼料都買不起了。從中可以看到以下三個本質:

1)經濟大環境真的不太好,提供必備食品豬肉的公司都撐不下去了。

都說2019年是中國近十年經濟的谷底,從2018年我們已經看到了各項端倪,經濟數據全方位創新低。養豬公司的鉅虧更進一步反應瞭如今宏觀經濟環境,豬可是我們最愛的動物。

2)上市公司尚且如此,2019年還是好好認真工作吧。

對於想要在2019年創業,想要在2019年跳槽換工作的朋友,建議還是先穩住當前工作,不要逆週期操作,大環境不好,並不是跳跳槽就可以解決的。趁著2019年修煉內功,等經濟好了選擇更多。

3)中國股市公司要真的看懂看明白,很難!建議個人還是少炒股。

對於喜歡個人參與股市的朋友,建議還是別再花大時間在我國股市上,可以選擇股市基金進行投資,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像養豬公司都可以出這樣大的問題,自己炒股,真的難度係數10!

從本次養豬公司鉅虧看到,在宏觀經濟不好的時候,任何企業都躲不過去。我們應該看到近期宏觀經濟現狀,多看少動。


大南山伯爵,NUS博士後,資深金融科技人士,用專業的知識、大白話的方式為您科普投資理財,讓天下沒有難懂的金融!歡迎關注、留言交流。


大南山伯爵


這個虧損疑點多多,一年虧損30億元我怎麼就感覺要玩死全國人民的智商呢?

第一30億元按照生豬5塊錢一斤出欄豬那就是多少頭?按照他們的資料來看不可能有這麼多豬可以養的到。

第二生豬出欄售價到7元就可以盈利,他們規模化養殖應該比這個數值要低。請問這個錢是怎麼虧的?

第三飼料成本核算這樣的大企業都是月結押款供應商的,怎麼可能出現餓死情況?

第四就算是現在行情不好這30億的虧損都是太誇張了。

綜上所述事情反常就有妖請你們不要侮辱大家的智商,難度養豬多了就把別人當豬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