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過抑鬱症的一部分人治癒後,活得更瀟灑,這是為什麼?

原野144341624



這邊用彈簧來做個比喻。作用在彈簧上的力越大,到達臨界點後,它的反彈力越大。


跌落在谷底中的人,每上升一步,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風景,獲得的都是不一樣的體驗,那些痛苦、悲傷、抑鬱成為了他人生中的養料,前提是他能夠想通,想明白,並從中進行思考和學習。


所以是患過抑鬱症的一部分人,是其中的一部分人治癒後,活得更瀟灑了。


同樣的境遇,使用不一樣的思維方式和心態,所得到的結果就會不一樣。


讓自己保持成長型思維,以積極的方式進行思考,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迭代,即使生活是一顆酸檸檬,我們也可以製作成一杯美味可口的檸檬汁。



簡樂時光機


一句話,死過一次了,活明白了。

有人說,抑鬱症患者都是好人,心底善良,心裡裝著別人,事事替別人著想,生怕別人不開心。卻委屈了自己,痛苦埋在心上,壓抑著情感,釋放不出,鬱鬱寡歡。久而久之,悶出心理疾病,痛不欲生,做出格的事,死的心都有。

我有一位同事,性格內向,寡言少語,為人處事,瑾小慎微,生怕對方不開心。工作踏踏實實,任勞任怨,上級交給的任務,總是要求完美,盡善盡終。上級給他的評價便是,把他關在屋子裡,保證能把任務完成的十全十美。

一次,一個女工脫崗,恰巧上級來檢查,查到女工不在崗位上,對她提出批評。事後,女工那麼多人不找,專找這位同事的荏,說是他告了她的狀,對他破口大罵,什麼難聽罵什麼,許多都不是一個女人能罵得出口的。

再看這位同事,啞口無言,一聲不吭。一旁看不下眼的人,抱不平地說,她再罵,打她。但這位同事忍了。他說,從小到大,經常被別人欺負。甚至家人都看他好說話,對他想怎樣怎樣。

這位同事漸漸染上抑鬱症,苦不堪言,受盡病痛的折磨,情緒消沉,悶悶不樂,最嚴重的時候,死的心都有。但又不願承認患病,常常自己買藥吃。在此過程中,他認識到自己的病因來自思想和精神。於是,每日堅持鍛鍊,暴走,學打太極拳,甚至去公園拜年輕人為師,學拳擊。經常騎自行車長途旅行,聽音樂,唱歌。經過努力,現在基本上擺脫了抑鬱症的困憂。

如今,這位同事想得開,活的透亮。經過一場生死般的精神洗禮。依舊不與別人有過多的往來。他說,少說話,少接觸,少煩惱。自己自由自在的生活,高興了,騎騎自行車,逛逛街。找一兩個話說到一起的知己,傾訴衷腸,吐露心聲,海闊天空,無束無縛,好不暢快。

更是把死看得淡而又淡,活得開心,死也知足。何況,抑鬱症算是讓他死過一次。他說,過去活得太累,把太多的東西扛在了身上,卻不能放下。其實,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周圍人羨慕他,甚至嫉妒他,背地裡罵他:“牛什麼牛。”他說:“我沒吃別人的,沒喝別人的。讓別人說去吧。我就這麼優雅,瀟灑地走自己的路。”


鮑炳山仲夏南窗風


你好,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患過抑鬱症的一部分人治癒後,活得更瀟灑,我覺得只能說一部分人是這樣的。因為抑鬱症是慢性疾病,還是有一部分是反覆發作病程的。

抑鬱症是一種慢性致殘性精神疾病,是在全世界範圍內對人類健康造成巨大負擔的健康問題。全世界大概有抑鬱症3.6億人,我國有近一億的抑鬱症患者。抑鬱症的治療主要依靠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對於中重度以上的抑鬱症心理治療是完全無效的。

抑鬱症患者經過首次住院系統治療後,起碼有50%的患者今後不會再復發。如你所說,對於康復後的抑鬱症患者確實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而且部分從重度抑鬱發作走出來的抑鬱症患者,經歷過我們無法想象的絕望,所以看任何問題都顯得豁達、寬容、大度,也就可以理解了。

這種反差其實在很多疑似重大疾病的人中都不難看到,比方說一個疑似惡性腫瘤診斷的患者四處就醫,最終在最權威的醫院確診不是惡性腫瘤,這樣的經歷無異於重獲新生!

其實更多的抑鬱症患者可能在一些社會負性事件的刺激下出現疾病的復發,所以首次治療的是否科學和足量就顯得十分重要。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有疑問還可以私信我留言,有時間我會統一回復的。


我說精神


抑鬱症除了有生理、社會因素外,還有心理因素。抑鬱症患者多數與性格有關,太爭強好勝,太追求完美,太敏感自責。

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趟旅行,那麼抑鬱症就是一路風雨,風風雨雨見的多了,便不再懼怕,倘若有一天能夠大徹大悟,重新建立三觀,或者放下一些不切實際的執著,便更加懂得珍惜和享受生活。

能夠得抑鬱症的人多是很優秀的,自我要求高的人。並不是說得了抑鬱症,這部分人的能力就失去了,只是在疾病下會變得懈怠慵懶,一旦他們走出來,便是鳳凰涅槃!


星期五心理


患抑鬱症的人治療好了,會活得很瀟灑,原因應該是治療過程中受到了某些刺激或者是真正醒悟了。

抑鬱症患者大多都是心病,心裡有鬱結,一時想不開喪失了心智引起的。治療抑鬱症必須藥物和心理輔導同時進行。有些心結通過心理治療打開了,患者一般會性情大變,過去自己沒想明白的事徹底想明白了,覺得虛度了光陰,或者為了這些事不值得傷害自己,那他肯定會從此瀟灑生活,享受另一種人生。這個問題我從未接觸過,但我想‘‘心’’是萬病之源,我們各種喜樂傷悲都在不停敲打著自己的小心臟,一會兒又是工作壓力,一會兒又是父母孩子,心裡所受的壓力太大肯定容易生病,因為人心裡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我們心裡不裝任何事,心裡清空了乾乾淨淨的,心如止水,波瀾不驚了,估計什麼病都沒有了。不知道我這個觀點對不對。


菩提花144509948


這就是很好的自我調節方式。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例康復案例就是如此,其實也不能說活得瀟灑,這樣顯得有些不太尊重患者,他們表面上被認為的“瀟灑”,應該說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曾經經歷的那一段痛苦的病痛經歷,從痛苦中徹悟,如何讓自己活得更加的舒適和自在。我的這位患者因為婚姻變故引發了抑鬱症的發作,最嚴重的時候是不想活,徹底結束自己,而後在尋求治療的過程中,得到一定康復,這個治療包括藥物治療,也包括心理治療,還有親朋好友的開導安慰,在心情有所緩解後,她堅持藥物治療的同時,堅持工作的同時,參加社會交往活動,交誼舞、登山、廣場舞,做到勞逸結合,如此在堅持治療的半年後,也不再吃藥。後續也一直沒有復發。在外人看來她活得很“瀟灑”,可是她自己知道,這是對於抑鬱症和對於自己胡思亂想,轉移注意力最好的調節。當然抑鬱症的患者都有自己的個人獨特性,比如起病的因素都不盡相同,探討這些因素也很必要,這是針對性心理疏導的出發點。因為每人病因不盡相同,你也不一定可以像我的這個患者康復如此理想。我的建議是規範治療的同時,做好自我調節,可以更加“瀟灑”的生活,這種“瀟灑”絕對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也是一種可以對抑鬱症有很好調節作用的方式。


一盞茶的恬靜


極少一部份人能大徹大悟,比以前更瀟灑了。而絕大多數人還會復發(至少75%複發率),因為徹底覺悟,改變三觀與性格沒那麼容易。有句話叫做本性難改,自己去體會吧!如要不復發,那麼在臨床治癒後必須繼續做七個動,做一輩子。七個動就是心動,主動,行動,運動,活動,互動,胃動。具體請見我以前發的文章。


友益多


也許只有經歷過生死的人,才會涅槃重生,活的通透,這種生死,可以是肉體的,也可以是靈魂的…抑鬱症,對普通大眾來說也許是過得矯情,然而對於深陷其中無法自拔的病人來說卻是生命的至暗時刻,曾經,一位要好的朋友,有一天突然跟我說,她快活不下去了,詫訛之餘,更多的是心疼…她說她不想吃藥,可醫生說她到了不得不吃的地步,在外人看來,老公多金,孩子可愛,她也有自己的一家服裝店,看起來這麼完美的一個女人,我不想不到她的心裡有什麼傷…再見她時,狀態好了很多,她說她已經開始正規治療了,她跟我聊了很多關於家庭的事,她說她的病與別人無關,只是夜深人靜時那種莫須有的恐懼會時不時地把她吞噬,像一個空洞,被無限地吸進去,沒有人在,不用人勸,這種病是外人救不了的,也不是幾句隻言片語和幾碗毒雞湯可以拯救的,於是她努力的找到自己,她說她不想丟掉幸福,她說她必須說服自己就在這個世界…她說有一次她站在32層的樓頂,寒風凜冽卻絲毫不覺得寒意,即使跳下去也不覺得恐懼,然而,她還是留了下來,她說,那些藥片拯救的,是她的靈魂…從那之後,她的確過得比以前通透了,不再糾結瑣碎,不再無病呻吟,她花更多的時間來陪自己的孩子,來充實自己,過得比以前還漂亮,死過一次的人,才知道活著有多好



打不扁的小強


我正在抑鬱中,求救


隨遇而安150439558


其實,抑鬱症,是自我放肆,沒有自知之明,一句話,是懶,想叫天上掉餡餅,砸著自己,凡事都順著自己,沒有節奏的瘋,狂想,時間以長,沒休息好,體內眾神精,緊張,好似沒吃飯,所以女人到了更年期,為啥要吃谷維素,就是這個道理,沒有了多餘的經血滋養,只有休息好,不胡思亂想,一切事情都會順利通過,自然而然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