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電影裡做愛的人都死了。

這電影裡做愛的人都死了。

文 / 姑姑

01

膽子小和喜歡恐怖片,沒有衝突吧?

與朋友看了幾場好人死絕的恐怖片,我全程安靜極了。

不是有很多兇殺目擊者踩到樹枝,被兇手側目,然後惹禍上身的劇情嗎?

我活學活用。

不僅一動不動,還默默地伸出手臂,隨時準備啟動“大拇指遮擋術”。

事後也很好找藉口。

我不怕啊,你看我,從頭到尾都在ღ( ´・ᴗ・` )比心。

怎麼了,葉公好龍不可以嗎?

葉公好有恐怖情節的喜劇片不可以嗎?

今天就給和我一樣“渾身是膽”的網友們,推薦一部非常好玩的,反套路的恐怖喜劇片。

《倖存的女孩》

,又稱《恐怖片裡100種自救方法》(我編的)

這電影裡做愛的人都死了。

其實恐怖片的套路無非是:獨身必死,立flag必死,去森林小屋探險必死,說了別碰非要碰必死,不補刀必死。

之前就有網友惡搞了一部史上最短的鬼片。

A:“我搞到了一部傳說中看了七日內就會死的碟,我們今晚一起看吧。”

B:“真的呀!是這張碟嗎?”

A:“是的……誒,你怎麼把它砸了。”

《倖存的女孩》講述的是:一行人穿越到殺人魔影片中,利用“絕對不作死的法則”求生的故事。

02

女主的母親是一個演員,出演過色情恐怖片《浴血營地》,一場車禍奪去了她的生命。

這電影裡做愛的人都死了。

一天,女主和朋友們正在電影院觀看重映的《浴血營地》,遭遇大火,情急之下他們割開了巨幕逃生。

這電影裡做愛的人都死了。

卻意外穿越到了電影中。

他們被片中人物搭訕,不管他們怎麼回覆,只要不上車,就會被一輪一輪地搭訕。

這電影裡做愛的人都死了。

他們意識到,如果拒絕進入劇情,就會被困在輪迴裡。

於是他們假裝也是來參加夏令營的成員,順應劇情發展。

這電影裡做愛的人都死了。

與其他人的恐慌相比,女主角更多的是激動,因為她再一次的見到了母親。

哪怕她自己心裡清楚,這只是母親曾飾演過的角色。

這電影裡做愛的人都死了。

順帶提一嘴《浴血營地》的原本劇情,它講述了一群年輕人在野營中被殺人魔屠殺的故事。

這電影裡做愛的人都死了。

劇中,只要有人發生性關係,殺人魔就會出現,將裸露的男女殺害。

影片最後,殺人魔被一個名為保拉的處女,一槍爆頭。

但由於外人的介入,原本的劇情發生了改變。

《浴血營地》的唯一倖存者保拉,第一天就死了。

這電影裡做愛的人都死了。

沒有了依靠的主角們決定靠自己的力量(外掛),和殺人魔搏鬥。

這電影裡做愛的人都死了。

比如。

聽到殺人魔出場的bgm,提高警惕。

這電影裡做愛的人都死了。

靠著慢鏡頭的運用,和殺人魔保持距離。

這電影裡做愛的人都死了。

被殺人魔逼至走投無路時,從回憶殺裡逃走。

這電影裡做愛的人都死了。

03

真的很有意思。

光想到他們吐槽黑白的畫面,邁過立體的字幕,就覺得和外面的“妖豔賤貨”好不一樣。

這電影裡做愛的人都死了。

不多說了,恐怖的喜劇片完全劇透就沒意思了。

我向來認為,沒必要讓每一件事都有意義。

電影也是如此。

沒必要每部影片都得有人生啟示,我們必須從中獲得“立刻有用”的知識。

如果想要被灌輸積極的正能量,那就去背誦課本好了。

很多影片書籍只是為了圖個爽而已,看了笑一場,看了哭一場,看了嚇一場。

也許是因為我們在義務教育的階段,被要求用分數來證明價值,導致所有的活動都要和分數掛鉤。

背單詞?可以,能拿高分。看美劇?不可以,考試不會考。

即便脫離了那個應試的階段,我們仍保留著功利又僵硬的思維。

“讀了這本書就能讓我打開格局嗎?”

“上了這個課就能讓我成功升職嗎?”

不能,都不能。

你是一個成年人了,成年人有權利做很多無意義的事。

比方說,我今晚就想看一部讓我心情愉悅的電影。

而不是那種,晦澀無趣,卻被評為優秀女性必看top1的電影。

而不是那種,看完要寫一篇800字讀後感,表示自己收穫頗豐,實際是copy百度影評的電影。

換個角度吧,“無意義”就是它的意義。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