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 來(窗前語絲)------楊廷鬆

1

遠方歸來,其實並沒有走多遠。幾十年來都是在周邊鄉鎮工作,無非是換了很多單位。

行囊中只是增添了一些疲憊和嘆息,沒有半點“榮歸故里”的興奮。一些舊書,翻閱了很多遍,“顏如玉”“黃金屋”,不在我這些破舊的書本里。

2

人群中,見到過無數的面孔。這些面孔,多數記不起名字。彷彿又曾在一起共過事,聊過天,談論過愛情和事業。記憶中的很多人、很多事、很多單位,都與這些面孔有關聯。有時,我在想:為什麼昨天去得那麼快、走得那麼遠,以致沒有留下任何痕跡。

3

歲月真如流水逝去了不會返回了。坐在岸上,望著湖水,粼粼波光搖晃著我的記憶。記憶像霧,又像天空的浮雲;看得見,抓不住。

有人說,生命猶如一幅畫滿風景的長卷。可是我的“長卷”中,畫面並不太美,也不豐富,有的地方模糊,甚至空白。或許是記憶力太差,又或者根本沒有什麼值得記憶。“長卷”中,應該有過歡樂,有過音樂吧。不可能只是嘆息,只是無奈,只是悵惘。旅途中,也一定遇見過善良和美好。迷途時,我常想起寧靜的湖,想起春天朦朦細雨籠罩著湖岸的青山和村莊,想起從農田裡傳來吆喝聲。先人的勤勞和智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安居樂業,無怨無悔的耕讀傳家,奇妙地刻留在我心靈。

小溪奔濯的清流,綠草,樹蔭,星光,月色,露珠和陽光……鳥在天空,魚在水裡,山還是山,湖水還是潮起潮落。只是人群中陌生的面孔越來越多。

4

山有山的氣息,水有水的韻味,季節變幻亙古如一。

歸來時,我沒有“解甲歸田”的豪情。我仍然翻閱舊書,《離騷》《道德經》《桃花源記》和唐詩宋詞,一本一本在我床頭伴我入眠。

或許有人不屑一顧,說我附庸風雅,笑我八十歲上學繡花。我真沒有想那麼多。我只是愛我所愛,不想去打擾別人,也不想被人傷害。我的時間我安排,我的興趣我作主。熟人的書,人品好的我研讀;齷齪之人寫的文章,我瞧一瞧的興趣都沒有。孤獨寂寞時,我默讀李杜詩篇,聽老子講《道德經》。我在手機上寫字,不讓漢字生疏而遙遠。我向古人學習,學習他們的智慧,牢記聖賢的箴言。

5

忘記了很多人的姓名,朋友在一起的時候,聊起了某某,常有叫不出名字的尷尬。有時候,想起曾在一起工作許多年的同事,陡然叫不出姓名,卻記住了其模樣,我的臉頓時紅了。有些人,僅僅只是朦朦朧朧的印象了。

也許我長期處在社會底層生活的緣故,我遇見的大部分人同我一樣卑微,即便他人在某些方面值得我學習,也沒有高尚得令我崇敬的程度。是因為我太過自傲了麼?或許,我缺少那顆謙卑的心。

說記性不好,我腦子裡時常產生昔日的鄉村羊腸小道的畫面。穿越田野地塍,小路兩邊綠浪似的水稻、小麥和油菜,一壠連接一壠永無盡頭。走在路上,綠蔭深處傳來的鳥雀天籟鳴唱,那翩翩起舞的蝴蝶,田岸邊青蛙跳躍,草叢、泥土的清香,縈繞在我兩肩,有一種奇妙親切的感覺,溫暖全身。

自然並不單調,空曠的原野中,常引發我寬闊的想象與憧憬。雖然只是羊腸小道,行走在這條小道的人,在不同的時節,有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感受和不一樣的故事。誰不是用自己的雙腳去尋找希望的目標呢?或許,詩人不求目標只吟唱路邊的風景與艱辛跋涉的情趣和詩境。或許,這比目標更令人神往。

6

有風景,就有詩。藍天下,光芒、神秘、聖潔、挺拔和大地之精華,永遠不會讓人失望,看似眼前,卻很遙遠。

歸來時,行囊羞澀,似模糊不清的夢境,如夕煙中的鳥兒歸巢;又彷彿是在孩童時代,卻是已步入將暮未暮的人生季節。路上漫漫的足跡,一些淡淡的記憶,蹣跚在崎嶇的小路上,……既沒有光宗耀祖的輝煌,也沒有傷風敗俗的劣跡,平平淡淡的,揹著行囊一路走來。其實,我並沒有走出多遠,一直行走在鄱陽湖岸上。

7

有人說,世界上最美麗的風景,是人。這是對人世間美好的嚮往。

我們不懷疑人世間有美麗的風景,那些真誠、善良、愛情,就是美的精神火花,就是詩。有的詩意,不需要語言和文字表達。譬如情人的目光和擁抱,母親唱搖籃曲,攙扶老人過斑馬線,救人於水火之中……這些都是人世間最美好的風景,動人的詩。

8

有一句歌詞“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烙下的絲絲思念,是詩意。“媽媽的吻,甜蜜的吻”有詩意。這些足夠說明“世界上最美麗的風景,是人”。

但是,我更喜歡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在孤獨中尋覓到的詩意。這種詩意既不打擾別人,也不會受到傷害。大自然的寧靜,更是精彩迷人的詩意。因為人世間那種愛與被愛的真誠渴望,在人群中並不是隨意遇見,更多的是形同陌路之人。一個村莊上的相處幾十年的熟人,往往不如茫茫人海中一次邂逅,牽掛於心。

在生活中能夠發現那種情調的人就覓得了詩意。因為詩意離不開情調。

美好的和美妙的東西,因為少,因為珍貴,所以,我們在人群中尋覓心靈渴望的那種詩意。

人們心中渴望的不是文字版本的詩,而是那種感覺,那種思想,那種靈魂的旗幟,那種會心,那種觸摸心靈深處的詩意。

歸 來(窗前語絲)------楊廷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