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們喜歡的弱光攝影,其實只用了這四招

起初開始拍照時一味的尋求好光線,好天氣。認為沒有充足的光線、良好的地理環境等因素就不能出好照片,直至一次又一次的陷入拍攝瓶頸期後。

我才逐漸意識到突破環境侷限的重要性,開始嘗試在弱光環境下拍攝身邊的人、物、景。今天就將這個刻意練習過程總結出來的心得分享給大家。

大師們喜歡的弱光攝影,其實只用了這四招

目錄:

一、認識弱光攝影

二、弱光攝影與影調的關係

三、如何在弱光環境下拍攝


一、認識弱光攝影

大師們喜歡的弱光攝影,其實只用了這四招

顧名思義,弱光攝影就是在暗光環境下進行拍攝,一般拍攝場景為太陽落山後的夜晚、光線昏暗的室內。

弱光攝影以其獨特的曝光方式、獨特的場景選擇方式,來展現我們的畫面創造能力、影調把控能力;

弱光環境下拍攝更能讓畫面具備橫亙靜謐的縱深感,豐富的影調變化,深受攝影大師們的喜愛。

二、弱光攝影與影調的關係

大師們喜歡的弱光攝影,其實只用了這四招

攝影是用光的藝術,有光就必有影。在弱光環境下,影的比重大於光,一張好的弱光攝影便是離不開影調處理的。根據照片的明暗程度可以將照片分為高調、低調、中間調三種影調,弱光環境照片也就是低調照片,整個照片以低沉的顏色、暗色調為主,少量淺色以及亮光作為點綴。在風光中多用於拍攝日出前,日落後的自然景象;在人像攝影中比較注重利用暗光展現人物性格、營造畫面氛圍。

三、如何在弱光環境下拍攝

由於低調照片的局部高光、大部分暗光的特性,相較於普通拍攝,它的拍攝方法上有一些講究:

1.弱光環境必備道具

三腳架和快門線:弱光環境下,需要降低快門速度以獲取更多的進光量,沒有穩定的支點拍攝效果容易模糊。

所以無論是拍攝人像還是夜景三腳架和快門線都是我的必備項,哪怕拍攝時沒用上我都會帶上以防萬一。

2.相機參數設置

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門、感光度是控制曝光的三要素,三者環環相扣,相互影響。

大師們喜歡的弱光攝影,其實只用了這四招

  • 光圈控制進光量的同時也控制著景深的大小。在拍攝景物時,可以用小光圈來確保畫面有更多的內容,同時需要更慢的快門速度,以保證畫面的明亮程度。
  • 在拍攝人物時,大光圈能夠進入更多的光線,同時利於背景的需要來突出主體,同時快門速度也得到提升,在弱光下,為了保證拍攝效果、大光圈鏡頭是首選。
  • 感光度的高低決定著畫面的噪點高低,一般情況下為了保證畫面的質感,我不會將它開到太高,主要是通過快門和光圈的配合來拍攝弱光攝影。

3.用raw格式拍攝

大師們喜歡的弱光攝影,其實只用了這四招

初學弱光攝影時,無法正確把握曝光量是正常的,所以可以通過後期進行調整。而RAW格式寬容度更大,後期調整的空間程度也很大,為了保險起見,我一般使用RAW+jpeg雙格式來進行拍攝,儘管這樣會更加佔用儲存空間。

4.手動對焦模式

大師們喜歡的弱光攝影,其實只用了這四招

手動模式就是相機上的M檔,所有參數都需要我們自己進行調整。暗光環境下光線變化莫測,相機自動檢測的數值很可能不夠準確,所以進行手動調整是極其重要的。


總結

查克·克洛斯曾說過“攝影是最簡單又最具難度的媒介,說它簡單是因為幾乎人人可以勝任它的操作方式,說它困難是因為出色的攝影需融入個人視角和標誌性風格。”而弱光攝影就是我融入個人視角的第一步,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