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黛玉所說的“每日家情思睡昏昏”“良辰美景奈何天”等到底是什麼意思?

阿丹151014015


哪個少年不鍾情,哪個少女不懷春。在小說第二十六回,林妹妹在瀟湘館細細長嘆了一聲“每日家情思睡昏昏”,被前來探望黛玉的寶玉無意間隔著紗窗聽到。這正印證了曹公為此章所擬定的標題,

“瀟湘館春困發幽情”。

“每日家情思睡昏昏”,出自《西廂記》,是崔鶯鶯思念張生時發出的纏綿悱惻之語,意思是每天為情思所困,被思念所折磨,而深感百無聊賴。在本該午睡的時刻,黛玉卻發出這樣的感慨,其實就是少女懷春的表現。黛玉並不是刻意為之,而是情動於衷,隨口說出。寶玉打發完賈芸走之後,懶洋洋地躺在床上,也是襲人勸他出去走走。寶玉沒有去其他地方,一路來到瀟湘館,看似臨時起意,其實也是心裡記掛著自己的林妹妹。

黛玉並不知道寶玉會在這個午睡的時候過來。所以當寶玉在窗外一邊笑著問她,“為什麼每日家情思睡昏昏”,而又一邊走進來的時候,“林黛玉自覺忘情,不覺紅了臉”。一個“忘情”,足以說明黛玉心中的纏綿幽情是自然而生,絕非刻意為之。
被寶玉窺探到心事,黛玉自然不好意思,“拿袖子遮了臉,翻身向裡裝睡著了”。

雖不是刻意為之,但這句“每日家情思睡昏昏”卻是出現得恰逢其時,一語雙關,也流露出黛玉內心對寶玉按捺不住的相思之情。

“良辰美景奈何天”,則是在小說第四十回,黛玉在行酒令的時候,脫口而出。這句詩,出自湯顯祖的《牡丹亭》。這是杜麗娘遊園驚夢時的重要唱詞,展現了她從探春、驚春而惜春、傷春的情感變化過程,標誌著其青春的覺醒和春心的萌動。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杜麗娘哀嘆的是春光的美好易逝,惋惜的是自己深居閨閣之中對春光的無情辜負,寄予的是自己無法排遣的春愁幽怨。春色惱人,只是因為自己心底有情思幽夢在縈繞。

這種青春覺醒、春心萌動的過程,多情的黛玉早就遇到。不是那個春困不眠的午後才萌發,也不是史太君酒宴時的行酒令才觸動。早在小說第二十三回,《西廂記妙詞通戲文,牡丹亭豔曲警芳心》時,黛玉就已經因為這幾句戲文而心痛神痴,情思繚繞。
那一日,黛玉先是葬花後與寶玉並肩品讀《會真記》,後又聽到《西廂記》的戲文,免不了“情思縈逗,纏綿固結”。

這些既是黛玉少女懷春的表現,也是其“情情”的象徵,這一世還淚而來,就是為了那一段未了的纏綿不盡之意。

“每日家情思睡昏昏”也好,“良辰美景奈何天”也罷,都是黛玉青春覺醒和春心萌動的象徵。同時,這也從側面印證了黛玉的詠絮之才和情痴之態。這等風流綽約是天性使然,自帶詩人氣質與神韻。過目成誦,過目不忘,非常人能及。
除此之外,能與寶玉突破當時禁忌,熟讀《會真記》、《西廂記》等此類禁書,

體現了他們對自由愛情的嚮往,也是二人能夠情意相通的重要佐證。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縱使最終陰陽相隔,也是人鬼情未了。


此箋


自從“老司機”賈寶玉帶著林妹妹一起“共讀西廂”之後,寶黛之間從小一起長大“兩小無猜”的兄妹情狀態正式結束,寶黛青春期少男少女的戀情正式開啟了。

黛玉自己午睡的時間口中唸唸有詞“每日家情思睡昏昏”、行酒令時當眾說的“紗窗也沒有紅娘報”,還有“天辰美景奈何天”,這幾句《西廂記》《牡丹亭》說的是閨中小姐思春之意。



“每日家情思睡昏昏”和“紗窗也沒有紅娘報”講的是《西廂記》中的官宦世家小姐崔鶯鳶盼望與相愛的人“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幽會交歡。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出自《牡丹亭》“驚夢”一折,官宦世家小姐杜麗娘在春遊後花園之後午睡,睡夢中與一位手持㧕枝的書生在後花園中相遇,兩人在花園中牡丹亭畔、湖山石邊、大梅樹下相愛交歡。


黛玉心中自然是十分羨慕杜麗娘與柳夢梅在一起“則待你忍耐溫存一晌眠”的男女甜蜜愛情時刻,才會在行酒令時當眾脫口而出這樣的“淫詞豔曲”。

杜麗娘午睡春夢中所夢見的男女歡愛,正像是現實中賈璉與鳳姐那樣的夫妻午戲一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揀名門,一列列神仙眷。”這樣愛侶之間親密關係令戀愛中的少女黛玉對男女之間甜蜜的愛情心馳神往。

總有部分讀者一定要將“寶黛愛情”定義為純粹的“精神戀”與“性”無關,並且認為只有寶釵襲人這樣的“俗人”才會令賈寶玉想到十分庸俗的“性”慾望,而寶玉對黛玉晴雯的感情是無“性”的純淨之愛。

然而,寶玉對黛玉的訴肺腑“睡裡夢裡也忘不了你”,已經明明白白的說明了林妹妹對寶哥哥的“性”吸引力,以及林妹妹心心念唸對寶哥哥的痴情是“情發兩地,兩地同心。”的,是與所有相愛的男女都一樣的愛情。


阿丹151014015


😁阿丹專家提出的所有問題,都是針對林黛玉!回答別人的問題(只要關於林黛玉)也是針對林黛玉!問題和林黛玉沒關係的,都能扯到林黛玉!你讀《紅樓夢》“幾十年”就是為了針對林黛玉一個人,看你所有的文章(2017年到至今)就已經知道了!你不喜歡林黛玉可以,但不要這樣下狠手把林黛玉說的那麼不堪!

😱阿丹專家總是說,認真讀原著,才能接近曹翁原意!曹翁既然把林黛玉和薛寶釵做為金陵十二釵並列第一位,說明很鍾愛這個人物,你難道不了解曹翁的原意嗎?可是你呢,過度解讀,臆想太多,妥妥的宮鬥(就是整個賈府都在針對林黛玉),偏離和曲解了曹翁原意!

😊阿丹專家,每天要做的就是賈府有沒有支持寶黛愛情或者支持金玉良緣?當然在阿丹專家眼裡肯定是金玉良緣!因為阿丹專家懂歷史啊,寶黛愛情在古代就是“私情”,不被封建社會所支持;金玉良緣在古代可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辦婚姻,被封建社會所支持!阿丹專家把書中原文拿出來說賈府不支持寶黛愛情支持金玉良緣,理由很牽強,加入了自己很多的臆想,還不是自己一廂情願的想法!曹翁夢裡和你說:阿丹,還是你懂我的意思,你說的就是我說的,你就是我肚子裡的“蛔蟲”!

😓阿丹專家研究的和別人不一樣!別人都是研究紅樓夢裡的文化,阿丹專家專門研究紅樓夢裡的性文化!

😄你和釵粉一樣都是圖一時之快樂,讀了幾十年的《紅樓夢》只把它當成了愛情和婚姻的書來看,請問有何意義?


畫江湖QQ


這說的是林黛玉少女思春的表現。

“每日家情思睡昏昏”意思是說:整日為情思所困,睡都睡不好。“良辰美景奈何天”寫的是林黛玉的內心,意思是:縱然身邊陽光燦爛、景色迷人,但本人沒有半點欣賞的心情。

林黛玉進賈府時到底幾歲,《紅樓夢》裡並沒有明確交代,但可以肯定的是林黛玉在賈府與寶玉發生火花最頻繁的時候,已基本達到適婚年齡,也就是大概十五六歲時。

一個從小不與生人打交道的大家閨秀,進到賈府之後,遇到年齡、外貌、身份與之匹配的少男,加上女孩情竇初開得時節,賈寶玉自然而然的成了她思春的對象。明顯的相思病,又羞於傳統不能主動,而寶玉雖然也喜歡黛玉,但沒有什麼實質性的作為。,久而久之,各種哀怨就隨之而來了。以致於寶玉受寵甚至與襲人發生關係了,林黛玉開始只是吃吃醋又放不下,無可奈何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到了最後寶玉成婚,得知新娘不是她才徹底爆發,最後悲慘的含恨而去。


戴草帽的小老鼠


作者這樣表述,到底是什麼意思?個人分析起碼有三點:1.表明了林黛玉的聰明、精明。黛玉畢竟是大家閨秀。自那次巧迂後,寶玉的那些言情雜書,她是不會借回去在瀟湘館看的。但就那一次在園子裡收拾落花時巧迂寶玉看了一下,她就記住了,可見她有多聰明。賈寶玉看書"過目成誦",她看書"一目十行"。2.表明了黛玉性格的另一面:純潔、單純。她沒薛寶釵那樣深的城府,更沒什麼花花腸子。有時說話想到什麼說什麼,直來直去,往往不計後果。如送宮花收到最後兩枝時怒懟周瑞家(第七回),再如太太屋裡丟失"玫瑰露"、"茯苓霜"後,彩雲向平兒坦白是自己偷拿給趙姨娘的,事情已經過去了。但在湘雲酒令中說出"鴨頭、丫頭、桂花油",晴雯等假意問湘雲要桂花油時,黛玉想也沒想就接上去:"他倒有心給你們一瓶子油,又怕掛誤著打竊盜官司。"(第六十二回)使彩雲不覺紅了臉。3.這些言情雜劇,在精神上對寶、黛愛情的發展會起到催化作用,作者僅是對故事情節的向下發展作鋪墊。


福榮


😱阿丹“紅學家”,出這個題目到底想證明什麼?

😁說白了,就是想說寶黛之間沒有所謂的的“純潔”愛情,而是有“性”愛情!

😄《紅樓夢》原著自始自終都沒有寶黛有過“性關係”的記載!

😠阿丹“紅學家”,如果一定要證明寶黛之間有“性”,那麼請你老人家重寫《紅樓夢》,把寶黛之間的“金瓶梅”寫進去,那可是曠世鉅著,這得多麼刺激,日後必定大賣!敬請期待你老人家的大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