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鑑賞:歷屆高考語文真題詩詞鑑賞類彙編專練(12)


詩詞鑑賞:歷屆高考語文真題詩詞鑑賞類彙編專練(12)

詩詞鑑賞:歷屆高考語文真題詩詞鑑賞類彙編專練(12)


(2016年高考山東卷)閱讀下面的元曲,回答問題。(8分)

水仙子•舟中 孫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邊,燈火青熒對客船。朔風吹老梅花片,推開篷雪滿天。詩豪與風雪爭先,雪片與風鏖戰,詩和和雪繳纏。一笑琅然。

(1)分析“詩豪與風雪爭先。雪片與風鏖戰,詩和和雪繳纏”使用的兩種修辭手法。(4分)

參考答案:

①擬人。把風雪人格化,賦予它們人物的特徵。我詩興大作,迫不及待要同風雪爭先。雪片與暴風攪作一團,我的詩句又同飛雪互相糾纏。寫風與雪鬥爭,又寫詩人與風雪鬥爭,充滿了一種動感,這正是作者自身胸懷之昭示。

②排比。增強語言氣勢,使得整個畫面飽含著生命的律動。一來它表現出了風雪的勁猛,二來也說明了湖上風雪翻飛之景象,充滿豪邁之情,別具一種雄豪的陽剛之美。

(2)結合作品,簡要分析作者的感情變化。(4分)

參考答案:

作者由孤寂悲涼到意外驚喜,最後寫出了作者的豪邁之情。

詩的前兩句,孤舟無伴,船外又是昏茫茫一片,朔風勁烈,寫出了詩人的孤獨冷寂悲涼。推篷一句,是因為朔風的驟起,卻得到了“雪滿天”的全新發現,事出意外,驚喜頓生。最後“一笑琅然”,豪情快意頓時將先前的孤寂悲冷一掃而光。

詩詞鑑賞:歷屆高考語文真題詩詞鑑賞類彙編專練(12)

試題解析:

(1)【解析】

試題分析:“詩豪與風雪爭先,雪片與風鏖戰,詩行和雪繳纏”,運用了比擬和排比的手法,意思說詩人頓時詩興大作,迫不及待要同風雪爭先,表現出詩人高昂的詩興。雪片與暴風攪作一團,詩人的詩句又同飛雪互相糾纏。排比的手法寫出了風雪的勁猛,渲染了湖上風雪翻飛之景象,別具一種雄豪的陽剛之美,描繪出一幅壯觀的江天風雪行吟圖。

【考點定位】鑑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名師點睛】本題考查鑑賞詩歌的修辭手法,這類題目一般的提問方式是:這首詩(詞)用了怎樣修辭手法?這首詩(詞)運用了ⅩⅩ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這類題目的答題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準確指出用了何種修辭手法;第二步闡運用,結合詩句闡釋這種修辭手法在詩文中是如何運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種修辭手法有何效果,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答題模式:揭示修辭手法+分析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本題所考查詩句中比擬和排比的修辭手法比較明顯,這兩種修辭手法的一般表達效果也是考生所熟知的,只是把排比這種修辭手法放在詩歌鑑賞類題目中考查的題型並不常見,所以此題可能會對考生造成一定的困擾。

(2)【解析】

試題分析:“孤舟夜泊洞庭邊,燈火青熒對客船”交代了孤舟夜泊的背景:時間是入夜,地點是洞庭湖,遙岸青熒的燈火,襯出了客船的冷寂。孤舟無伴,船外又是昏茫茫一片,可想而知詩人是孤獨寂寞充滿羈旅之思的。詩人只能蜷縮在船艙中,從而自然地度入“舟中”的題面。“朔風吹老梅花片”是意味深長的一筆。在“夜泊洞庭邊”的迷茫夜色中,是不可能望見“梅花片的,可見全句是詩人的一種主觀感覺。結合題目的“舟中”二字,則可發現此處的“朔風”,實是詩人在封閉的船艙中所獲得的聽覺印象。聽覺印象而產生視覺效果,反映了朔風的勁烈。這種強烈的風聲使作者生髮了“吹老梅花片”的聯想,推蓬是因為朔風的驟起,卻得到了雪滿天的全新發現,事出意外,驚喜頓生,難怪要“詩豪與風雪爭先”了。這一句中的“豪”字,不止屬於“詩”, 也是對“風雪”的形容。以下寫風、雪與詩情攪成一片,難分難辨,風雪催詩,“一笑琅然”、豪情快意頓時將先前的孤寂悲冷一掃而光。

【考點定位】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名師點睛】本題考查鑑賞詩歌思想情感的能力,屬於山東卷常考內容。與以往不同的是,本題要求分析作者的情感變化,此題解答時需要通讀全曲,仔細分析作者前後的不同情感,然後組織答案。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①抓顯情語,指詩中最生動傳神的、最能體現作者思想觀點和情感態度的詞語或句子,如本曲中的“孤”“豪”“爭先”“笑”等;②分析景語,鑑賞古代詩歌,把握情感態度,應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詩情”的思路去揣摩,如本曲開頭兩句交代孤舟夜泊的背景的句子;③瞭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創作風格,本題中沒有加註,則說明考生不必考慮作者的身世經歷;④注意積累古詩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詞語:歡快、惜別、讚美、孤獨、冷寂、閒適、歡樂、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詩詞鑑賞:歷屆高考語文真題詩詞鑑賞類彙編專練(12)


入夜,洞庭湖上昏濛濛一片,客船孤零零地停泊在湖間。只有岸上一盞青燈熒熒作閃,同我乘坐的小船遙遙相伴。艙外一陣陣北風肆逞著淫威,想必在無情地摧殘著梅花的花瓣。我禁不住推開船窗觀看,這才發現已是大雪漫天。頓時我詩興大作,迫不及待要同風雪爭先。雪片與暴風攪作一團,我的詩句又同飛雪互相糾纏。我朗聲大笑,心情無比暢然。

鑑賞:

小令前兩句交代了孤舟碇泊的背景:時間是入夜,地點是洞庭湖,遙岸青熒的燈火,襯出了客船的冷寂。“洞庭煙”、“燈火青熒”,形象、色彩都有如繪畫,足見作者駕馭語言及構築意境的純熟能力。孤舟無伴,船外又是昏茫茫一片,可想而知詩人只能蜷縮在船艙中,從而自然地度入“舟中”的題面。“朔風吹老梅花片”是意味深長的一筆。它補出了嚴冬的時令,還以其若實若虛的意象啟人尋繹。在“夜泊洞庭邊”的迷茫夜色中,是不可能望見“梅花片”的,可見全句是詩人的一種主觀感覺。結合題目的“舟中”二字,則可發現此處的“朔風”,實是詩人在封閉的船艙中所獲得的聽覺印象。聽覺印象而產生視覺效果,反映了朔風的勁烈。這種強烈的風聲使作者生髮了“吹老梅花片”的聯想,於是才有“推開篷”細看究竟的相應舉動,這樣看來,“朔風”在這裡還有陡至的意味。推篷是因為朔風的驟起,卻得到了“雪滿天”的全新發現,事出意外,驚喜頓生,難怪要“詩豪與風雪爭先”了。這一句中的“豪”字,不止屬於“詩”,也是對“風雪”的形容。一來它表現了風雪的勁猛,二來也說明了湖上風雪翻飛之景象,別具一種雄豪的陽剛之美。這首小令多能從無字之處讀得隱微之意,再次證明了詩人遣字構像的佳妙。

以下寫風、雪與詩情攪成一片,難分難辨,活脫脫是一幅江天風雪行吟圖。風雪催詩,“一笑琅然”,豪情快意頓時將先前的孤寂悲冷一掃而光。全曲步步設景,層層推進,入情入理而又出新出變,是元散曲羈旅題材中一支開闊雄壯、別開生面的作品。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高考語文資訊,ID:gkyw1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