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4萬畢業生進職場 崗位夠嗎?

【綜合報道】2019年大陸高校畢業季即將來臨,就業人數增多,又逢多數公司大批裁員,就業形勢愈發嚴峻。

834万毕业生进职场 岗位够吗?

2019年2月16日,“2019年河北省畢業生就業市場”在石家莊舉行,這是該省全年規模最大的一次畢業生專場就業活動。從大會獲悉,本屆大會提供崗位4.5萬餘個,預計進場求職人數達到10萬人次以上。圖為大會現場,一求職者在父母陪伴下尋找工作。 (圖片來源:中新社)

32人競爭同一個崗位

北京《新京報》網站5日報道,今年高校畢業生預計將達到 834 萬人,同比增加 14 萬人,是 10 年前的 1.6 倍,20 年前的 9.8 倍 。

每個季度,中國就業研究所和智聯招聘,都會聯合發佈一份就業市場景氣報告。報告顯示,2018 年秋季競爭指數是 31.9 ,這意味著平均每 32 個人在競爭一個崗位。

IT / 互聯網行業,是最近幾年高薪的代名詞。最近幾個月,卻被各種裁員的流言與事實蒙上了陰影。數據顯示,2018 年第四季度,IT / 互聯網行業招聘職位數同比減少 20% ,此前三季度的同比降幅是 51%。總體而言,與 2017 年相比,2018 年就業景氣程度有了明顯回落。

關於裁員的新聞也屢見報端。據自媒體“一見財經”報道,3月28日,京東公司對外否認其“高峰時一天離職400多人的”的傳言。經歷之前多年的飛速擴張,許多互聯網公司現在發展遇到了問題,一些頭部互聯網公司也陸續拉開了裁員大幕。

3月中下旬,騰訊宣佈裁掉一批中層人員,比例高達10%;2月15日,滴滴宣佈對崗位重疊和績效不達標的員工進行裁員,比例約為15%,涉及2000餘人;2月初,網易嚴選被爆裁員約為8%。此外,知乎、唯品會、魅族等公司也在更早時候宣佈裁員。

除了對現有職工進行裁撤,部分企業也紛紛縮減招聘規模。僅2018年4月份至9月份就消失了202萬個招聘廣告。

經濟轉型為畢業生提供更多機遇

不同地區、不同院校、不同專業的高校畢業生呈現不一樣的就業表現。不過在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看來,雖然宏觀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但近年經濟發展質量的提升為今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創造了較為有利的環境。

北京《人民日報》報道,莫榮稱,“消費驅動型經濟發展方式更強調創新、服務和質量,走的是與信息化、現代服務業相融合及低碳發展的新型道路,對以高校畢業生為代表的高素質人才需求增加。”

此外,傳統產業行業的轉型升級,需要更多高素質人才支撐。近年來,包括部分經營較好的民營企業在內,不少企業對員工文化水平要求日益提高。比如,在浙江寧波,隨著產業升級加速推進,企業對高技能人才求賢若渴,高技能人才崗位平均年薪可達8萬元人民幣。

北京師範大學勞動力市場研究中心主任賴德勝說,從人力資源市場數據反映出來的情況看,近年來新業態、新產業的用工需求和實際用工數量都在增加。

整合應屆生的招聘、求職及調研等數據,今年崗位供給同比增長81%,求職人數同比增長21%,崗位供給增幅大於求職人數漲幅。在2019年應屆生的求職人群中,有45.6%的受訪大學生已拿到錄用通知書。

畢業生就業的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

“感覺找到工作確實不難,但想找個各方面條件都不錯的崗位就不太容易了。”自去年9月以來,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2019屆畢業生吳智立一直在尋找心儀的崗位。吳智立道出了不少高校畢業生的心聲,雖說不愁找不到工作,可就業依舊有“難”點。

“這背後還是因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存在結構性矛盾。”賴德勝說。

矛盾主要表現在:產業佈局與高校資源存在空間錯配,產生區域矛盾。崗位需求與畢業生技能存在差距,產生匹配矛盾。

賴德勝分析,大學生的供給側在適應需求結構轉型方面面臨挑戰,大學畢業生就業出現結構性矛盾有待化解。

鏈接:大學畢業生薪酬排行榜:清華最高

近日,中國薪酬網公佈了2018年高校畢業生薪酬排行榜TOP200,清華大學2017屆畢業生平均月薪最高,達到9065元(人民幣,下同),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緊隨其後。

上海觀察者網報道,從專業上看,理學和工學類專業薪酬水平較高;農學、法學和管理學較低,大多數專業平均薪酬不到3000元。理學和工學類專業薪酬水平相對較高,軟件工程、材料物理、汽車類綜合、應用化學、生物科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石油工程等。語言類綜合、臨床醫學、應用生物科學等非理工類專業的出現讓人驚喜。(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