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上開車開到什麼時速,才是相對安全的?

話魚造句流戀


汽車沒有所謂的安全時速,可能以後也不會有。因為,安全的速度取決於實時的道路環境和每個人駕馭汽車的能力。

比如說,在高速公路上,視線良好,路面乾燥的環境下,可能120公里/每小時是安全,並且駕駛員可以掌控的速度。

但如果換成了多彎道的山間國道,您還能開到120公里嗎?這個速度不但不是安全速度,還是要命的速度。

對於多彎道山路,可能80公里進彎已經算是極快了,畢竟不是所有的路都是秋名山,大家也不是在挑戰《頭文字D》。

我就經歷過,在西藏山區下坡路段上,連續80公里進彎,最終剎車因過熱失靈(鼓剎)的險情。

那再換一個場景,如果開車途中碰上團霧,80公里還是安全速度嗎?當然不是了,這個速度等你看到前車,早就撞上了。

同樣的,冰雪路面上,尤其是地穿甲這種類型的路面,您來個時速80公里的漂移試試看,保證能留下終生難忘的回憶。

再有一點,每個駕駛員也不同,很難想象一個新手會和開了二十年的老司機做出同樣迅速準確的判斷。

這也是我說,可能永遠不會有所謂汽車安全速度的原因。

但有一條是可以肯定的,速度越快,越不安全。

據說,國外用車禍數據統計過,時速超過160km車輛,發生車禍時司乘人員的死亡率是100%,不管什麼車型、不管什麼品牌、也不管是否繫著安全帶,估計就是開個坦克也沒戲。

所以,只要你不是特別趕時間,能不超速儘量不超速,儘量保持安全距離。我看到很多駕駛員自持車輛性能好,可能也是擔心有人加塞,在高速上跟車都跟的非常緊。

這其實就挺危險,你能保證一次兩次注意力集中,能保證永遠不會出現意外嗎?

隨時隨地,給自己多留一點反應時間,也算對自己好一點。車壞了可以修到跟新的一樣,人能換零件修到跟新的一樣嗎?

在路上,永遠不要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能看見、別人會躲開”上,只有自己隨時加小心,才能保證安全。

我剛學開車時,我師父跟我說過這樣一句話:“安全開回家,是最好的開法。”

終上所述,任何道路上都沒有“安全時速”,所謂“安全”的時速是指,你能有效應對各種突發道路狀況,以及別人也能同樣應付的速度。

所以,我只能說慢一點的速度是安全速度!因為,你不撞別人,不代表別人不撞你!大家都慢點,才是保證安全的速度!

在此,祝願大家在路上都一路平安,親人等著您回家呢!


白髮布衣的藏地讀行


高速公路,速度快,反應時間短,到底什麼速度才是安全的?實際上沒有絕對安全的速度,只有相對安全的駕駛。作為一個經常跑高速的老司機有一些自己的經驗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

保持車距,保持車距、保持車距!

重要的事說三遍!高速公路速度快、車型多、速度差比較大,因為參照物少,很難準確判斷前車的車速,一旦前車有突發事件來個緊急剎車,後車根本沒有時間反應。因此,要學會通過高速公路邊的車距確認標記來判斷,如果沒有車距確認標記,那麼可以利用國際上通用的一個測距辦法“兩秒規則”來判斷:在前方設定一個參照物,比如高速攝像頭、路邊廣告牌等,心裡默唸秒數,兩秒鐘可以行駛到的距離就是安全距離。


選擇合適的車道

高速公路分為快車道和慢車道,對於同向兩車道來說,家庭小車實際上可以長時間在快車道行駛,但是要注意速度不宜慢,避免被後車頻繁超車,90%的高速公路事故都和超車有關。對於同向兩車道以上的高速公路來說,選擇中間車道行駛是相對安全的,一方面避免在快車道行駛時被追尾的幾率,另一方面,避免頻繁超越大車帶來的風險。

保持合適的速度

高速公路行駛最合理的安全速度時時速在105-120之間,原則上保持比大貨車快一些的速度行駛即可,不宜過慢,更不易超速,這個速度,大掛車不可能超過你,你也可以遠離大掛車。

合理、積極的使用信號燈

在行駛過程中,需要超車時,要提前使用遠近光切換、鳴笛提醒前車。需要變道時,提前打轉向燈告知後車自己的駕駛意圖。需要剎車減速時,先瞄一眼後視鏡,然後提前點剎點亮剎車燈提醒後車。駛出高速時要提前打轉向、並道,減速,避免突然急剎車。


眾口說車


顯然這是一個很有爭議的問題,畢竟不考慮駕駛員駕駛習慣和身體狀態、天氣、路況、車況等,單說車速很難給出最佳的建議。

比如當車速達到120km/h時,一旦前輪爆胎,翻車事故死亡率將接近100%。

其實就碰撞嚴重度與車速的一般關係看,車速超過80km/h發生碰撞,基本很難倖免車禍,所以一些考核特別嚴格的官方檢測機構會將80km/h作為考核車速。

比如德國ADAC汽車俱樂部就是其一(成立於1903年,和“老福特”一樣老)。

而一些權衡各方的IIHS(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E-NCAP(歐洲)、C-NCAP(中國),則將汽車正面碰撞測試的最高時速設定在64km/h。

從這些報告中,我們能發現汽車會發生嚴重損毀,但很多車型都能保證車內乘員的安全。

國內規定,機動車在高速公路上最高車速不得超過每小時120km/h,最低車速不得低於每小時60km/h。按此看,其實多數情況下我們都處在“危險碰撞車速”中,除非你總是貼著底線開車。


但我們還是希望能找到一個相對安全的結論,起碼做個參考也好。

一般這種情況看官方統計是最有效的。

比如,根據美國公路保險協會(IIHS)在2005年發佈的報告稱,相比55英里/小時(88.5/h),70英里/小時(112.7km/h)的死亡率會增加35%左右。

荷蘭知名調研機構SOWV也發佈過類似的結論,他們發現死亡率和車速是成正相關的。

當然了,還是如開頭所說,高速公路其實並沒有絕對的安全車速之說,根據車況以及駕駛人狀態,調整好速度才是最重要的。


東拉西車


其實,沒有絕對的安全時速,在高速上開車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比起在日常道路上的車速,遲鈍個一兩秒可能還來的急,但在高速上你要是慢了一秒那是相當危險的事情。

一、不開低速車

高速公路顧名思義,就是得比普通公路速度快,而高速公路每一條車道都有相對應的最高限速和最低限速。在高速公路上開車你首先得明白並不是慢就是安全,千萬千萬不要低於最低時速,那樣跟你超速導致的危險一樣大,害人害己。小編經常見到好多新手在高速上“遛彎”,尤其是最內側快車。

二、保持車距

保持車距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高速上大多數的事故都是由於沒有留出足夠的安全車距而發生的,所以咱們上了高速公路,更要注意控制距離,如果算上反應時間的話,咱們與前車一般保持在100米左右的距離就比較合適。而遇到有颳風、下雨、下雪、霧霾等天氣的時候,車距要更長,車速也要更慢,這不僅是給咱們自己留出剎車空間,同時也靠考慮後面車的情況。

三、遠離大貨車


在高速上,除了我們家用的小轎車外,路途上遇到大貨車也是在所難免的。這時候一定要注意距離,而且 能遠離儘量遠離,有超車機會一定要迅速超車,切記!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高速公路上沒有萬分緊急情況,絕不可停車。


汽車很聽話


首先,高速行駛,時速不是決定是否安全的根本原因,而且安全距離。

高速路上,車輛速度快,一旦出現交通事故,留給司機朋友的反應時間不多,所以保證足夠的安全距離尤為重要。


高速上到處都有很大的牌子,上面寫著控制車速,保持車距的字樣,很多人當著沒看到。只有保持足夠的距離,當遇到突發情況時才有反應的時間。


每每看到路邊有0、50、100的牌子,就是確認車距用的,可以清楚看出你與前後車輛的距離。但是這樣的確認車距的牌子,通常出現在容易追尾的路段,其他路段,確認車距還得在不超速行駛的前提下,根據自己的車速和距離的變化,判斷和前後車輛的大致速度,然後拉開距離。

所以單純的說多少時速安全是不準確的,要根據車流量和大家的速度來決定。太快了超速不說,車輛也不好控制,不斷的左右穿插超別人,會加大追尾別人的危險。太慢了會也會被別人追尾。被追求是好事,被追尾就不好了。

其實,大貨車是讓人望而生畏的東西,一方面是大貨剎車距離太遠,車遇到突發情況很難有效制動;再者大貨車盲區大。

對於大貨車來說小轎車真的太矮了,很難被看清楚,尤其是晚上。大貨車右側和正後方,是最危險的區域,因為司機完全看不到這兩個地方的情況,左側相對好一些,但由於不同車型的車窗、後視鏡形狀、A柱大小和形狀的不同,盲區也比轎車盲區大很多,所以不要以自己車輛盲區來判斷貨車,這完全是兩回事。在大貨車面前,神馬都是浮雲。


可偏偏有很多人喜歡在大貨車前後穿插,秀車技刷存在感,樂在其中,全然不顧危險的靠近。

越往西部方向走,隧道越多。隧道內也是事故高發路段,很多事故就是出在隧道里。有些隧道沒燈,有些燈很刺眼(有必要配備一墨鏡),一定要減速。隧道里除了減速,開車燈(必須近光燈)以外,也不能變道,不能超車。另外提醒一下,各行其道時,在隧道里超過了右邊或者左邊車輛,都不算超車。很多朋友區分不清楚超車的定義,超車是指原本在右側車道上的車輛,加速由左側超過前方車輛一段距離後,回到右側車道繼續行駛。如果超過後沒有回到原來的車道,那隻能叫變道。一般來說,短隧道而且又不是隧道群的話,是不限速的,一般不需要減速。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443c0813e5680e3d3292ae72de0e55f8\

燚火源之神


分享自己的高速開車經驗(打油詩)

駛入高速要拿卡,先把安全帶來扎;

進入匝道開轉向,左向觀察並主道;

按道按速勻速開,不要頻繁來變道;

超車提前左轉燈,超後右燈回原道;

路前若有障礙物,頻點剎車示後方;

緊急情況莫要慌,萬萬不敢亂打向;

前方事故先減速,切記不可猛剎車;

路上大車和小車,保持距離細觀察;

右邊大車相跟跑,切莫插入其隊中;

山口大橋有橫風,輕型車輛減速行;

進洞減速不越線,當心出洞有眩光;

行駛途中突下雨,減速慢行開燈光;

路面反光有積水,小心車子要漂移;

自己愛車有故障,提前打開右轉向;

車輛進入應急道,所有人員離高速;

百米後置紅三角,等待救援來保駕;

高速開車易犯困,服務區裡歇一歇;

人車都要補能量,遠途不差幾分鐘;

前方快到目的地,提前右燈靠右行;

笑臉相迎要繳費,索個好評給不給?



不當回事兒


朱博士回答:高速上開車的安全性不取決於時速,但是事故後果的嚴重性,是與車速成正比的。

保證高速行車安全的主要因素有:

1.剎車距離

對自己車的剎車系統的狀況要清楚,上高速前要檢查一下。小型車從100公里車速緊急剎車,剎車距離40米左右,時間約3秒,這是在剎車系統狀況良好的情況下,如果道路溼滑,這個距離要顯著變長。

另外,100車速時1秒的行駛距離是27.8米,發現有情況時,人總有一個反應滯後時間。

當然車速提高,剎車距離也增長,並且是與車速的平方成正比。

速度開起來了,剎車距離做到心裡有數,跟前車的安全距離保持足夠,還要觀察後車的安全距離。

2、超車距離

超車也一樣,根據車的加速性能及自己的駕駛技術,判斷超車的時機。

特別是超大車時,儘可能快速超過,並保持車距。

3、集中注意力,不要疲勞駕駛

安全第一,高速上真的不好說是快點安全,還是慢點安全,只能根據路況車況,隨機應變。


朱博士白話發動機


高速公路上開車,影響安全的核心因素不是速度,而是車距。高速行駛,保持安全車距非常重要,不可掉以輕心。

高速行駛,要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高速公路車輛多,速度快,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尤為重要。一般情況下,車速是多少,車距就應該大於多少米。例如,車速為90公里時,車距就應該大於90米。

高速行駛,要保持合適的行駛速度。高速公路上行駛,並非車速慢了就安全,超速行駛是危險的,低速行駛亦是危險的,一定要保持合適速度。要按照車道的限速行駛,不要在左邊車道長時間龜速行駛。一般情況下,可比大貨車快一些,比最高限速慢一些,與其它保持一致,這樣你就會與其它車輛保持相對穩定的車距。

高速行駛,要減少變道超車。變道超車,肯定是具有一定風險的,特別是在高速行駛的過程中,風險會更大。減少變道超車,就減少了發生危險的概率,對此必須有清醒的認識。特別要注意,在高速行駛的過程中,切不可連續變道,以免發生危險。

高速行駛,要選擇合適車道。高速公路上行駛,各個車道的安全係數是有差異的。一般情況下,中間車道因視野開闊而相對安全。需要強調的是,儘量要避開與大車並行,儘量減少與大車走同一車道,不要長時間跟隨大車行駛。

以上所談,只是自己一點看法,希望能對高速行駛的朋友有所借鑑,歡迎您能留言,談談自己的經驗,讓大家共同分享,保障出行安全。


美麗的紅楓葉


高速開車並不是說多少的時速可以確保安全,而是之前有對汽車做過全面的檢查嗎?

  • 汽車需要長時間高速行駛,應在上高速之前就對自己的車做一個全面的檢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雖說高速行駛有些未知數不知道,但是通過檢查汽車可以避免有的東西能早高速給自己造成損失。
  • 第一,輪胎。這個應該是很主要,尤其是前輪輪胎,高速如果爆胎那就相當危險,前輪而且還的的方向,爆胎很容易引發汽車轉圈,如果爆胎車主沒有及時的控制住方向,就可能汽車車輛發生碰撞,所以上高速之前檢查輪胎有沒有老話,有沒有扎到釘子,有沒有慢跑氣,如果及時發現就可以避免危險。
  • 第二,皮帶。發電機皮帶,空調泵皮帶就算是斷裂也不會影響正常行駛,就是空調泵不工作。發電機皮帶斷裂,發電機就不會發電,而汽車所使用的電源都是電瓶的電,但是電瓶電量是有限的,等電瓶的電用完之後發動機就會熄火,因為沒有電源來支持發動機的電源。助力泵皮帶斷裂會造成汽車方向沉重,不影響汽車的正常行駛,但是斷裂皮帶混合到其他皮帶裡,就會導致其他皮帶的脫落。
  • 第三,剎車油,防凍液。剎車油是輪胎剎車分泵所需要的油,如果剎車有漏油剎車油壺裡的油液就會有所下降,而車主一直不檢測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沒剎車,防凍液每次跑5000公里是多少都有下降的,所以防凍液不是不會消耗的,需要及時補填,否則最後就是發動機高溫。

如果汽車工作情況良好,那麼高速行駛我認為最主要的還是車距,保持一定的剎車距離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護好自己。

  • 儘可能不和大車並排行駛,因為大車的車身太高而且有盲區,小轎車和大車並排那麼大車變道很有可能看不到小轎車,就會引發碰撞,還有一點就是大車司機因為跑得路途遙遠和容易打瞌睡,隨意珍惜生命,遠離大車。
  • 變道記得打轉向燈,汽車高速行駛由於速度過快,如果前車的變道的過程後車及時發現不了,很容喲追尾。
  • 剎車燈泡,其實高速出事故都是因為一個很小的問題沒有及時發現而引發的,晚上行車如果前方有事故就會踩剎車,而夜間因為天黑在加上視野不清楚,後車沒有發現前車的剎車燈,就會知己撞上,所以小東西最為致命。
  • 個人意見,如果回答滿意謝謝點贊,關注。

汽車維修知識和小技巧


根據慣性定律,車輛的質量與速度越大,慣性就越大,就越不容易調整車速以應對路況的突然變化。

因此,應該堅持適度車速的原則,這就是減速讓行、寧慢勿快、十次事故九次快的道理。

但是,這尤其在高速公路上行駛,不是教條。很多情況下,慢速行駛反而容易導致車禍。


所以,在指定增減±10%範圍,即按限定速度的90%~110%範圍內行駛。例如,

小車限速120的速度範圍102~132,與此同時,大車限速110的速度範圍99~121。

此時,有的小車開110,大車可能會以120加速超車。處理方法是:

當在後視鏡看到有大車跟進,就得考慮加速到130以避開大車。以消除發生意外隱患。

不管是小車與大車,都要密切關注前方至少500米各車道所有車輛的行駛動態,也要關注後方本車道與相鄰車道各車的跟進動態。

我的經驗:前看500米,後看100米,提前給預警,時刻備點剎。

好了,本答stop here。請關注物理新視野,共同切磋物理邏輯與中英雙語的疑難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