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期間古代人放假嗎?朝廷給大臣們有什麼福利待遇?

清明節期間古代人放假嗎?朝廷給大臣們有什麼福利待遇?

清明

清明節歷史悠久,源自上古時代的春祭活動。古代一年中分春秋二祭,後來的春祭逐漸演變成我們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

當然,清明節的習俗,不光是祭祖這一項,除了禮敬祖先,慎終追遠外,還有踏青郊遊、愉悅身心的主題,“天人合一”傳統理念在清明節中得到了生動體現。

清明節在逐步演變發展過程中,還融合了寒食節的一些習俗。在民間的傳說中,寒食節是為了紀念晉國的忠臣介子推,而特意設立的節日。

其實這是歷史的一種誤讀,它的真正起源並非為紀念介子推,而是沿襲了上古的改火舊習,即《周禮》所謂“仲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

寒食節這個節日,在最開始主要習俗就是禁菸火、吃冷食,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上墳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

清明節期間古代人放假嗎?朝廷給大臣們有什麼福利待遇?

祭祖

除了融合寒食的這些習俗外,還融合了上巳節的習俗內容。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節日這天,人們結伴去水邊沐浴,稱為“祓禊”,此後又增加了祭祀宴飲、曲水流觴等內容。

晉代詩人陸機寫到:

遲遲暮春日,天氣柔且嘉。

元吉隆初巳,濯穢遊黃河。

這個季節,人們為了去掉汙穢,開始在黃河裡游泳了——也不怕水涼腿抽筋?

上巳節、寒食節、清明節在時間上較為接近,節日習俗上也有很多重合之處,因而,在唐代的時候,這三個節日已經開始融合,界限不是那麼清楚了。

在隋唐之前,人們比較重寒食、輕清明,這從唐初許多詩人的描述中就可看出端倪。

清明節期間古代人放假嗎?朝廷給大臣們有什麼福利待遇?

盪鞦韆

到唐玄宗時期,把清明節的地位提升到國家的高度,掃墓祭奠先祖被正式編入朝廷的“五禮”之一 。

當然,既然是重大節日,那朝廷肯定依例放假慶賀,這樣才能彰顯節日的氣氛。在唐代,這兩個節日首次被列入國家法定節假日,並且合在一起連休。

唐朝全年的節假日是這麼安排的:“元正、冬至各給假七日,寒食到清明四日,八月十五、夏至及臘日各三日”。

除了正常的放假之外,為了慶賀節日,皇帝還要給為帝國盡忠出力的臣子予以一定的賞賜。

在寒食清明的節前,一般傳統的習慣是賞賜臣僚們巨燭,或者取榆柳火賞賜,以應“鑽燧改火” 之意。當然,這並不是固定模式,也有的皇帝不遵循常規,賞賜臣子們別的東西。

清明節期間古代人放假嗎?朝廷給大臣們有什麼福利待遇?

踏青

《明太祖實錄》卷之一百五載: “(洪武九年三月丙辰)賜京衛士卒清明節錢。”也就是說,明太祖朱元璋賜給手下的是白花花的銀子。

而康熙帝是所有皇帝中最大方的,他不但要賞賜這些兢兢業業的大臣們,還關心著百姓的疾苦。

公元1712年清明節(康熙五十一年,二月廿九,4月4日)這一天,康熙帝發佈了一道聖旨,內容很讓人振奮。即從明年開始以後的時期,國家賦稅納稅人口按公元1711年(康熙五十年)的丁口數量收取,日後無論生出多少人也“永不加賦”。這的確是大手筆,詔書一宣讀,萬民歡呼。

在所有皇帝的賞賜中,要數曾經二度為帝的唐中宗李顯,他賜予大臣的禮物最為奇葩,叫人聽了之後,直忍俊不禁。請大家往下耐心的看皇上最後的賞賜品。

清明節期間古代人放假嗎?朝廷給大臣們有什麼福利待遇?

蹴鞠

中國古代有一項運動項目叫蹴鞠,此活動發軔自春秋時期。當時在齊國的都城臨淄,蹴鞠這一體育活動十分流行。但這時候還是區域性的。

後來到了漢朝,劉太公、漢武帝都是此運動的愛好者,三國的曹操也是此中高手。孟子有一句名言:“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此話果然不假。由於有太上皇、皇上和大臣們的推動,蹴鞠這項活動便在全國推廣開來。

到了唐朝,蹴鞠這一運動發展到一個新的高潮。這個時期發明了空心的充氣球,也有了球門,還有了正規的比賽規則,可以說是風靡一時。這裡有唐朝大詩人王維的詩為證:

《寒食城東即事》

唐·王維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綠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幾家,落花半落東流水。

蹴踘屢過飛鳥上,鞦韆競出垂楊裡。

少年分日作遨遊,不用清明兼上巳。

所以當時的蹴鞠,可以稱之為唐帝國的國球了。為了大力開展此項運動,這年的清明節,中宗李顯給大臣們所賜就是此球。

清明節期間古代人放假嗎?朝廷給大臣們有什麼福利待遇?

唐中宗

“三月三日,賜侍臣細柳圈,言帶之免蠆毒。寒食日,賜侍臣帖綵球,繡草宣臺。”(《酉陽雜俎·忠志》)

上面的記載是說,三月三日上巳節,李顯賜給大臣的是用柳條編的柳圈,他還給大臣們振振有詞的解釋道:這個東西可是防止毒蟲的好東西。把大臣們給忽悠了一下。

拿到這個東西后,大家都普遍猜測,上巳節和清明節都連上了,可能在上巳節的時候,皇上應付一下,重賞都放在清明瞭。於是大家都期盼著清明的早日到來。

清明節期間古代人放假嗎?朝廷給大臣們有什麼福利待遇?

柳條圈

寒食清明節到了,最後唐中宗賜予大臣的是帖綵球!

顧名思義,所謂的帖綵球,就是是指用牛皮或布縫製而成的球,並在外皮上貼彩畫或繡圖案進行裝飾。

當然這個球肯定不是大姑娘招親時所拋的“繡球”,而是彩色的“鞠球”。

拿到這個東西之後,大臣們的表情千姿百態。因為每個人的理解不一樣。

樂觀的理解是,皇帝知道大家兢兢業業的幹工作勞累了,發個“鞠球”,讓大家趁這幾天放假,好好娛樂娛樂,放鬆放鬆心情。

但也有悲觀的理解,皇上給我們一個球,也不解釋,是否意味著節後讓我滾蛋呢?

清明節期間古代人放假嗎?朝廷給大臣們有什麼福利待遇?

鞠球

最有意思的是某大臣回到家,家人看到老爺回來了,馬上伺候更衣,邊脫衣服邊問道:“今年節日,這麼沒見聖上賜的蠟燭?”

老爺邊脫衣服邊說道:“賜個球。”

娘子聽到後,臉一紅,嗔到:“官人怎麼滿嘴汙穢?”

“就是賜個球嘛。”大臣一聽,娘子肯定誤會了,忙從衣袖中掏出御賜之物:“娘子請看!這不是個球嘛。”

娘子接過綵球,把玩一陣:“做工還挺精細,一會叫大虎二虎,拿著去玩……”

突然停頓,愣愣的看著老爺。

官老爺忙接過話茬,連聲說道:“對對,去蹴鞠,去蹴鞠……”

《酉陽雜俎》唐·段成式

《新唐書》宋·歐陽修

《明太祖實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