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花生,這種蟲害比較常見,早做防治避免減產

我們在收穫花生時,把花生挖出土後,會發現在其根部分佈著很多瘤狀的小疙瘩。這些小疙瘩有大有小,有多有少,有的甚至比花生還多!這些疙瘩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花生的固氮根瘤,另外一種是花生的根結線蟲,線蟲是一種蟲害,可對花生造成危害,蟲害越嚴重花生莢果越少。這就是我們看到的:疙瘩比花生還要多的現象。

花生的根瘤菌有固氮能力,大部分的氮元素都是根瘤菌“提供”的;而根結線蟲是危害花生的,是導致花生減產,降低品質的一種害蟲。但兩者在外形和分佈位置上又極為相近,所以,要防治好花生的根結線蟲,就需要對它有個詳細的瞭解和認識。

種植花生,這種蟲害比較常見,早做防治避免減產

發病症狀

花生線蟲主要危害花生地下部分的根,果實,果柄。線蟲主要以幼蟲侵入植株機體,先從根尖侵入後,根尖逐漸膨大,形成小米或綠豆狀不規則形的根結。發病初期,根結為白色,繼續侵染後逐漸變為黃褐色。花生線蟲的根結上,可長出許多不定根鬚,根鬚可再受線蟲侵染髮病形成根結,根結上再長出鬚根。如此反覆循環,在花生根系上就看到了,文章開頭描述的那樣,“疙瘩比花生還要多”的現象了。

線蟲的根結和固氮根瘤非常接近、相似,辨別時一定要認清楚。線蟲的根結一般生在根端呈不規則狀,表面粗糙,且多長有不定鬚根,切開後可見白色顆粒狀物;根瘤菌則一般生在主根或側根旁邊,略靠近上部,圓形或橢圓形表面光滑,無不定鬚根,切開“疙瘩”後,可見粉紅色或綠色菌液。這就是兩者大概的區別,不同之處。

花生受害後可造成生長不良,發育遲緩,葉片萎縮黃化,葉緣焦灼易脫落,花期延遲,莢果少且小的後果!。

種植花生,這種蟲害比較常見,早做防治避免減產

發病條件

線蟲的病原物主要以卵和幼蟲在染病花生的根部,果實處越冬。翌年環境條件適宜後,卵孵出幼蟲,又從根端侵入發病,線蟲可分泌毒素破壞寄主細胞,引起薄壁細胞發展過快產生巨型細胞,繼而形成根結。

土壤溫度是影響線蟲孵化,侵入的主要條件,一般溫度在15-20攝氏度左右,土壤溼度在70%左右,最為適合侵染髮病。它主要通過我們的農事操作活動,雨水,和串聯灌溉的方式傳播。對於連作地,和播種較早,田間管理粗放,雜草多的地塊,發病較嚴重。

種植花生,這種蟲害比較常見,早做防治避免減產

防治措施

花生根結線蟲應以防為主,藥劑防治為輔,減少初染菌源等措施,綜合防治才有不錯的效果。

1,田間應實行輪作種植,可與禾本科作物或薯類作物輪作,倒茬種植。最好實行2-3年的時間進行輪作,有不錯的效果。

2,田間增施有機肥,及時清除田間雜草、病殘體,以減少侵染來源;購買種子時,要保證種子的優良純正,儘量不從病區引種。

3,藥劑防治時,於栽種前可用1.8%阿維菌素乳油兌水溝施、穴施或噴灑於土壤表層;或用1.8%阿維菌素乳油1000倍液灌根防治。或使用對線蟲有特效的藥劑噻唑磷、丙線磷噴施防治,均有較理想的防治效果。

好,更多無公害種植技術,請關注我們的【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講解】專欄,我們會在裡面隨時更新最實用的種植技術、和經驗。謝謝!

種植花生,這種蟲害比較常見,早做防治避免減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