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血能檢測出癌症來嗎?為什麼?

濰水石頭cy


癌症是個全身性疾病,尤其是晚期病人癌細胞會通過血液循環轉移到其他部位,所以理論上來講,查血應該是能檢測出癌症的。但事實上,目前的相關研究還在起步階段,並沒有實質性的進展。一滴血就能檢測癌症是目前許多民營醫療機構吸引老百姓去體檢的噱頭,目的不言而喻,檢測結果並不可靠。

早在2017年,就有一篇《重大突破!一滴血可測癌症 已被批准臨床使用》的文章,報道了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羅永章團隊自主研發新技術,患者只需取一滴血,就可以檢測出癌症。這個文章和最近的中國科學家利用瘧疾攻克了癌症一樣,典型的吸引眼球的標題黨。其實羅永章團隊只是自主研發了一種熱休克蛋白熱休克蛋白90α試劑盒,並通過了歐盟認證,用於癌症病情監測和治療效果評價。在肺癌和肝癌的篩查上,這種試劑盒靈敏度和符合率分別比癌胚抗原CEA和甲胎蛋白AFP高一些而已。也就是說這只是一種腫瘤標誌物而已,與一滴血就能檢測出癌症相去甚遠。

目前臨床上抽血查癌症的項目包括兩種,其一是抽血查腫瘤標誌物,常用的標誌物包括CEA、CA125、CA199、AFP、PSA、cyfra21、CA153等等,加起來有數十種之多。腫瘤標誌物,簡單點說就是由惡性腫瘤細胞異常產生的物質,或是腫瘤刺激人體產生的物質。腫瘤標誌物特異性不高,目前還沒發現敏感性和特異性接近100%的標誌物。單純通過腫瘤標誌物來檢測癌症並不靠譜,一些良性疾病,比如膽囊炎、腸炎都可能引起CEA輕度升高,而一些晚期癌症病人所有的腫瘤標誌物均可能在正常範圍。

其二是抽血查循環腫瘤細胞CTC或者查外周血腫瘤細胞ctDNA。循環腫瘤細胞是指惡性腫瘤在發展過程中播散並存活於外周血中的腫瘤細胞,與腫瘤的轉移和預後密切相關。由於外周血循環腫瘤細胞極其稀有,這種檢測對技術層面的要求很高,目前並沒有達到臨床使用的要求,診斷的準確性和敏感性還不能替代各種有創檢查,而且檢查到循環血液中有腫瘤細胞即意味著腫瘤已經進入了很難根治的階段,對於早期腫瘤的診斷沒有太大幫助。

現有的技術手段根本做不到查血就能檢測出癌症。無論是腫瘤標誌物也好,循環腫瘤細胞也好,都只是輔助檢查,並不能代替腫瘤的病理檢查。無論何種腫瘤,活檢病理是確診的最終依據,是診斷的金標準。而癌症的早期篩查離不開B超、CT、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癌症的診斷需要根據症狀、影像學檢查、腫瘤標誌物綜合判斷,影像學檢查起著最重要的作用,最終對可疑病例進行活檢病理。


胡洋


通過一滴血,就能查出身體裡有沒有癌症,這不僅是所有患者的福音,也是所有醫生的美好願望,可惜,目前我們還做不到。

從理論上說,腫瘤細胞在生理代謝的過程中需要與周圍的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就有可能洩漏出一些特異物質,如果我們從血液中檢測到這些物質,就有可能儘早發現腫瘤。

於是科學家就在不停地尋找這些特異物質,到目前為止,已經找到了至少幾十種。比如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125(CA125),CA15-3,CA19-9,CA72-4,細胞角蛋白片段21-1(cyfra21-1),前列腺特異抗原(PSA)等等,它們都被統稱為“腫瘤標誌物”(不同類型的癌症,其腫瘤標誌物也不一樣)。非常可惜的是,目前已經被發現的腫瘤標誌物敏感性和特異性都不夠理想。

(這麼多腫瘤標誌物全部查一遍,價格也比較貴。)

什麼是敏感性?

對於腫瘤檢測來講,敏感性高(比如100%),就是隻要身上長了腫瘤,腫瘤標誌物就一定會升高。但這沒有考慮腫瘤標誌物“報假警”的情況。

敏感性不夠高,就意味著即使腫瘤已經長大了,腫瘤標誌物也不一定會升高。這種情況下,多半是CT,B超等檢查先於腫瘤標誌物發現腫瘤。

什麼是特異性?

特異性高,意味著腫瘤標誌物很少“報假警”,一旦發現它升高,幾乎可以肯定有腫瘤出現。它和高敏感性常常不能兩全其美。

特異性不高,則意味著還有其它很多腫瘤以外的疾病會引起它升高,靠這一個指標也無法判斷出有腫瘤。

綜上所述,敏感性不高,意味著漏診可能,特異性不高,意味著誤診可能。目前腫瘤標誌物在這兩個指標上的表現都不能令人滿意,所以依靠它們來查出癌症,效果並不好。它們主要是用在對癌症病情發展的監測。

還有沒有比這更先進的方法呢?

科學家還在繼續找。有一些方法還停留在實驗室裡,沒有大規模普及開。比如通過抽取血液等體液來檢測壞死腫瘤細胞的基因片斷,檢測循環腫瘤細胞等。其效果也還不好評價。目前宣傳“一滴血就能檢測癌症”的,不是商業炒作,就是標題黨,不要輕易相信。

歡迎關注鄭醫生百嗑,每天學習更多實用醫學知識。


鄭醫生百嗑


通過查血的確能夠發現一些癌症的線索,並據此做出進一步的篩查。但是,靠單純查血檢測癌症並不可靠。

目前通過查血檢測癌症主要兩個方面:

一、查腫瘤標記物

腫瘤標記物是目前臨床應用最廣泛,普及性最高,也是最簡單的一種癌症檢測方式。腫瘤標記物是腫瘤細胞產生和釋放的某種物質,存在於腫瘤細胞內或宿主體液中(包括血液),所以,可以通過抽血的方法的檢測得以發現。

但是腫瘤標記物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都不強,也就是說即使患了腫瘤,也未必就一定有相關的指標升高 ,所以,這就導致了這種檢測方式容易漏診。

二、抽血查循環腫瘤細胞或循環DNA

這種方法的對於晚期患者的敏感性較高,但對於早期癌症,通過查找血液中腫瘤細胞或查找DNA的方法敏感性還較低,也就是說一些早期癌症通過這種方法,不能保證準確性。

目前來看,癌症的篩查最主要的手段還是影像,血液檢測可以作為輔助參考指標,否則容易出現漏診現象。


深藍醫生


從理論上來說,抽血是可以檢測出癌症的。因為無論是癌症的早期還是晚期,他既然生長在我們的體內,他就會與身體發生信息交流,不管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而且,癌細胞是發生了變異的細胞,他與正常細胞是存在差異的,無論是抽血還是其他檢查手段,都是檢測癌細胞與普通細胞有什麼不同,利用這些不同點,可以早期發現和診斷癌症。

具體來說,癌細胞在生長的過程中,會發生脫落或者壞死,外周的血液中可以發現循環的腫瘤細胞,癌細胞的DNA片段,RNA、蛋白質等等,通過檢測這些物質,就有可能早期診斷癌症。

但是,上面只是最理想的理論情況,理論與實際往往存在很大的差異,目前臨床上最常用的驗血指標為腫瘤標誌物,大家可能每年體檢的時候都檢查過,例如CEA、AFP、CA-199、PSA等等,這些標誌物升高只能提到提示的作用,無法確診,而且特異度不夠,很多時候是假陽性,炎症,損傷等情況,也可以導致腫瘤指標升高。

而循環腫瘤細胞,DNA片段等最新的檢測手段,目前都還在發展階段,大部分是用於晚期癌症的療效檢測和腫瘤的隨訪,用於腫瘤早期的診斷,還需要做很多工作,距離臨床應用還有很遠的距離。我們希望這一天能早點到來,通過驗血就可以診斷癌症,這樣就可以省去非常多的檢查手段,造福老百姓。

在這一天到來之前,大家要小心一些騙子,如果真的發明了滴血驗癌的手段,肯定是在大醫院首先推廣和使用,而一些所謂的民間機構或者保健會所,不可能比醫院早,大家不要被騙了。


普外科曾醫生


說到抽血查癌症,很多人馬上就想到所謂的腫瘤標誌物,在某些情況下確實有助於協助癌症的診斷、病情和療效監控等,但受特異性和敏感性的影響,目前的那些腫瘤標誌物也只能是作為參考,不能用來篩查和診斷癌症(某些情況下可以起協助作用)。目前更有前景的是所謂液體活檢,也就是通過抽取血液等體液來檢測腫瘤細胞可基因片斷,比如循環腫瘤細胞(CTC)、循環腫瘤DNA(ctDNA)等,從而有助於癌症的早期篩查診斷,指導治療,療效監測,預後判斷等。

但液體活檢儘管叫活檢,目前也仍然不能作為確診癌症的依據,也就是說,目前還不能僅根據這所謂的“液體活檢”結果來確診癌症和進行分型,從而據此進行手術、化療、放療等。當前,癌症確診和病理分型仍然是以病理學檢查為依據,也就是說,病理學診斷仍是腫瘤診斷的金標準。但相信以後會有改變,這樣就可以避免穿刺等相對來說風險和創傷較大的途徑。但在技術成熟之前,不能冒然以此為癌症確診依據,而仍然得以病理學檢查仍為金標準。

所謂靠“一滴血”或“一滴血”來診斷癌症,仍然是不可靠的,最多隻能作為一種初篩手段供參考,而不是診斷依據,仍需進一步檢查。


腫瘤專科醫生


癌症的診斷要具體分析!

一滴血能檢測出所有癌症嗎?

這是很多人的期望,想讓癌症的診斷變得簡單,從而能更早地治療癌症。

但很遺憾,現在還不行!

癌症不是一種疾病,是一大類!不同的癌症適合不同的診斷方法,查血通常只是輔助作用。

查血能檢測出癌症嗎?

能,但是不全面!還要結合其他檢查。

舉例:1.查血在肺癌診斷中的作用。

上圖是一位65歲的老人,上了點兒火,不愛吃飯,一個月瘦了5斤,胃鏡顯示慢性萎縮性胃炎。

查了腫瘤標誌物有兩項輕微升高,醫生不放心,又加做了肺部檢查(肺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結果就發現了早期肺癌:

我們在工作中,經常遇到因為腫瘤標誌物升高而查出的肺癌。

這裡重點提一個小細胞肺癌的特異標誌物:促胃泌素釋放肽前體(Pro-GRP),對小細胞肺癌的確診以及指導治療很有意義:

2.腫瘤標誌物在其他系統的意義。

比如甲胎蛋白(aFP)對肝癌的診斷有很重要的參考意義;

CA199 可用於評估胰腺癌患者的術後復發以及對術後放療化療的療效;


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在生殖細胞瘤診斷中具有重要意義。

腫瘤的診斷和治療都講究整體醫療,目前尚沒有一滴血篩查癌症的手段。

我是影像科豪大夫,謝謝閱讀,歡迎關注!


影像科豪大夫


理論上來說查血是能檢測出癌症的。

這個也就是現在在進行研究的癌症篩查。

我們都知道,癌症越是早期發現,其治癒率就越高,患者生存時間也就越長。要說到癌症早篩就不得不說最近幾年在癌症檢測領域發展起來的技術,液態活檢。

液體活檢(liquid biopsy)主要是利用血液等體液來檢測分子標誌物。血液及其他體液中含有癌症來源的成分,可以實現疾病的分子鑑定,有助於早期診斷、準確預後、個性化治療以及疾病監測。來源於腫瘤的物質包括循環腫瘤細胞(CTC)、循環腫瘤DNA(ctDNA),以及RNA、蛋白標記物和細胞外囊泡(如外泌體)。當腫瘤細胞死亡時,它會將DNA分子釋放到血液中。血液中的這些核酸經過純化後可利用PCR、新一代測序(NGS)或芯片技術來分析。在過去的幾年中,一些研究表明,液體活檢可以檢測到關鍵的癌症突變。

也就是說,只要這種技術,能夠找到癌症前期的標誌物,就可以起到早篩的效果。現在研究比較熱門的標誌物包括外泌體、DNA甲基化等等,而且都取得了非常好的結果。

在今年,癌症早篩公司GRAIL於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年會上發佈了CCGA研究項目的最新數據。當前研究結果顯示,利用血液進行癌症早期篩查不僅可行,而且在不同類型癌症中還具有高度特異性。

當然,癌症早篩要想真正的在臨床中得到普及,還需要進行更多的臨床研究,不過相信未來這項技術一定可以被攻破。


丁丁醫學網


理論上是應該可以通過抽血來檢驗有沒有癌症。但科學發展到今天的地步,還不能通過抽血來確定有沒有身患癌症,因為患癌以後,血液沒有特定的指標,各種可能引起癌症的指標都可以通過其他疾病發生改變,所以抽血化驗癌症,只是最初級的篩查,而且並不準確。


血液檢查癌症的理論想法

癌細胞會向四周不停地散發特定的分子,比如促進血管生長的因子,或者癌細胞死亡後的存留物,這些東西被捕捉到,可能就是身患癌症了。

但實際上,每個人的癌症都不相同,DNA不同,癌症生長的地方也略有差異,況且根據美國的最新研究。很多人都是帶癌生存的,只是癌細胞生長擴散的速度慢,不容易被發現。很多男人在30歲的時候就會患上前列腺癌,而大多數人直到死了都不會有什麼明顯的症狀,據統計,60歲的男性裡有三分之一有前列腺癌,85歲的人,有四分之三患有前列腺癌。而女性的乳腺癌也是一樣,80歲的人裡,有三分之二的人患有乳腺癌,只是嚴重程度不同,最後都沒有病發人就因為其他器官衰老而去世了。

像這種高發的,容易患的癌症,通過血液是根本查不出來的。

癌細胞來源與人體內

癌細胞其實來源與人體內的,所以大部分它代謝的產物,都是和正常的細胞差不多,癌細胞釋放的產物和正常細胞釋放的差不多,而且基因因為代謝快,受環境的影響如輻射,還會產生變異,所以靠抽血是不能確定到底有沒有癌的。

目前比較有效的檢查放的就是PET-CT,但也無法保證精準性

PET被運用於癌症診斷,但其價格昂貴。雖然可以檢查出一釐米大小的腫瘤,但因為其還是有著很多不確定性,所以也不能作為癌症的篩查,只能給已經得知身患癌症的人檢查有沒有擴散的可能。

在實際生活中,很多晚期癌症的患者血常規也都是正常的,抽血都沒有什麼區別,有些指數反而比正常人還要好,所以抽血並不能確定到底有沒有癌症。

喜歡的話請幫忙點個關注,每天都會推送有意思有知識的文章給您!


月亮灣拉布拉多


現在癌症早期篩查可以通過抽血來進行檢測,其原理是通過癌症基因檢測,基因檢測是一種通過血液、其他體液或細胞來檢測DNA的技術。先從被檢測者提取其外周血或組織細胞,然後將裡面的基因信息擴增,再通過專業設備檢測其中的DNA分子信息,分析基因類型和存在的基因缺陷,也可用作判斷其表達功能是否完整。在檢測中可以獲知個人的基因信息,從而預測檢測者患癌風險。


香港安盛


不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