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為什麼不願把女兒嫁給孫權兒子?因為他更想當劉禪的岳父

關羽走麥城,固然可恨東吳背後捅刀子,但是也有很多三國迷困惑,孫權之前不是還想讓自己的兒子娶關羽的女兒,可惜被關羽拒絕,如果關羽答應的話,是不是就不會有走麥城的悲劇了呢?

關羽為什麼不願把女兒嫁給孫權兒子?因為他更想當劉禪的岳父

關公走麥城

孫權是為哪位兒子迎娶關羽女兒

《三國志》雖然沒有明確記載孫權想讓哪個兒子迎娶關羽女兒,但是從孫權兒子的出生年月不難推斷。孫權的長子孫登出生於209年,219年(襄樊之戰發生之年)時年僅10歲;次子孫慮出生於213年,219年時年僅6歲。其他還有五個兒子,自孫和(出生於224年)以下,219年時都還沒有出生。所以可以推斷出,當時孫權最有可能是想讓長子孫登迎娶關羽女兒。

這待遇可真是夠高的。長子就是未來的皇位繼承人,那麼關羽就有可能成為東吳的國丈。這是多好的事啊,那為什麼關羽要拒絕呢?只是因為個人情感上看不起孫權(江東鼠輩)嗎?關羽為什麼不請示劉備之後再拒絕?歷史的背後,其實大有文章。

關羽為什麼不願把女兒嫁給孫權兒子?因為他更想當劉禪的岳父

孫權偷襲荊州

關羽其實想當蜀漢的國丈

讓我們仔細看看《三國志後主傳》的記載。223年4月,劉備在永安辭世。223年5月,劉禪在成都繼承帝位,時年17歲,同時尊奉皇后(即穆皇后吳氏,吳壹之妹)為皇太后,大赦天下,改用新的年號(建興元年)。但是在這一段中,並沒有記述立誰為皇后。在下一段中,先是記述了建興元年夏天,南中發生叛亂(朱褒、雍闓、高定),然後才寫道,“是歲,主皇后張氏”,就是這一年,立張飛長女為皇后。

這段描述背後的信息是,劉禪繼位的時候,因為年紀尚小,並沒有成婚。但是一國之君沒有皇后,不成體統,於是劉禪登基後幾個月(估計在秋天),立張飛長女為皇后。

從這個信息,就不難推斷出,關羽為什麼不願意把女兒嫁給孫權的兒子。原來,關羽很可能想把女兒嫁給劉禪做皇太子妃,繼而成為蜀漢皇后,關羽自己就成為了蜀漢國丈。關羽本來就是蜀漢首席武將(前將軍),獨掌一方(荊州),如果再成為國丈,那權勢將達到頂峰。東吳的國丈雖然也尊貴,但絕對沒有蜀漢的國丈有實權。

當然關羽的這些想法,沒法和劉備直說,所以自然也就沒法請示劉備後再拒絕孫權的婚約之請了。

關羽為什麼不願把女兒嫁給孫權兒子?因為他更想當劉禪的岳父

劉禪立張飛長女為皇后

劉禪不可能立關羽女兒為皇后的原因

既然關羽為蜀漢效忠,命喪麥城,為什麼劉禪最後沒有和關二叔的女兒結婚,而是選擇了張三叔的女兒當皇后呢?

因為關羽貿然發動襄樊之戰,事先沒有得到劉備的充分授權(雖然劉備授予關羽假節鉞的權力,但發動像襄樊之戰這樣規模的戰役,還是應該得到劉備批准),因此沒有得到後方(漢中、益州、東三郡)的協同和支援,最終結果是失地又失人,失去荊州,失去荊州集團,對蜀漢事業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因此,劉備、劉禪其實都對關羽心存怨恨。劉備生前沒有給關羽封侯(但給法正封了侯),劉禪到260年才給關羽追封了諡號,還是帶有一點貶義的“壯繆侯”。在這種情況下,劉禪當然不會再選擇關羽的女兒作為皇后。

摸金校尉曰:

如果歷史可以重演,關羽答應把女兒嫁給孫權兒子,很可能孫劉聯盟還能延續一段時間。這樣,劉備就有可能將取漢中,奪三郡(上庸、西城、房陵)的勝果進一步鞏固,調兵遣將,進一步加強荊州的軍事配置,更好地實現東西協同作戰(按《隆中對》計劃,一路率益州之眾出秦川,一路率荊州之軍向宛、洛),則蜀漢還可能有更好的發展。

為了自己當國丈,關羽最終失去了荊州,也失去了自己的性命,更失去了蜀漢的希望。可惜,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