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黃帝拜祖大典和陝西黃帝陵祭祖大典紛爭不斷,如何理解祭祖和拜祖?

景弘微視界


關於新鄭和陝西故里之爭這個就是利益之爭,我是河南人,不偏不向的說,只要有炎黃子孫的地方都可以祭拜皇帝,新鄭說黃帝出生在新鄭,那本書或者地方誌有記載?陝西說黃帝葬在山西,就憑一個土堆就能證明裡邊埋的是黃帝?做dna鑑定沒?兩個地方都是靠黃帝給他們帶來旅遊收入。再說了,作為炎黃子孫,都可以祭拜的,山東也可以,河北也可以,這個不是某個地方的專利。


再來說說祭祖和拜祖,從民俗文化的角度來說,拜祖和祭祖具有不同的文化內涵,一般情況下,祭祖指的是祭祀亡靈,通常在逝者安葬之地舉行,傳遞的是一種對逝去親人的沉痛悼念。而拜祖則是對逝去先人,尤其是有成就者的懷念,往往具有喜慶和熱鬧的氣氛。 順便說句題外話,新鄭就是扯淡玩意,啥都愛爭,很外地爭還特媽跟隔壁縣市爭具茨山岩畫,具茨山位於河南省中部禹州市,新鄭市,新密市三市交界處,具茨山岩畫是禹州市的劉俊傑先生髮現的,1988年,禹州市青年攝影家劉俊傑在具茨山採風時,發現了山巔峭壁的巖刻,2002年,具茨山“神秘符號”通過《許昌日報、許昌晨報》首次公之於世。2004年,北京、鄭州等地媒體聯合有關專家探訪具茨山。2008年,秋,禹州市成立具茨山古文明研究會。2008年11月,有關專家在具茨山找到了具茨山岩畫。2009年1月9日到11日,由省文物考古學會、禹州市政府主辦的具茨山岩畫研討會在禹州召開。2009年1月29日,河南省省委書記價徐光春作出“加強具茨山岩畫研究和保護很有必要”的重要批示。2009年在具茨山禹州境內發現史前巨石文化遺蹟,大爺的新鄭看到有油水趕緊2009年2月組織專家舉行具茨山岩畫研討會。到處宣稱是新鄭具茨山,還有新鄭那個始祖山,以前的名字就是叫風后嶺,為了帶來旅遊改個名字叫始祖山,風后是黃帝的大臣,封地在具茨山風后嶺,新鄭這個扯淡玩意只要看到有油水帶誰跟誰爭。


穎川名士


總有幾個極個別的人在挑起地域攻擊。你搞你的清明祭典。河南弄河南的誕辰紀念。本身就互不搭界互不干擾。黃帝是全華人的一個祖先不是你陝西省的,就像孔廟全國各地都有,人家曲阜也沒說什麼。像有些人崇拜毛主席在9月9日去北京毛主席紀念堂祭祀。有些人在12月26日去湖南老家弄誕辰紀念是一個道理。只不過河南最近這幾年黃帝故里的紀念形式,超過了陝西。引起了陝西的不滿。1955年陝西重修黃陵請毛主席題寫墓碑,毛主席把題字的事情推給了郭沫若,只寫了一篇祭黃帝陵文,因為他知道全國黃帝陵衣冠冢都有4個。全國都是炎黃子孫。你紀念你的黃陵,人家紀念故里,互不搭界也不要相互攻擊。就好像只允許陝西清明去上墳。而不允許河南在黃帝生日時回出生地看看。文化搭臺經貿唱戲,都是為了本省經濟。用心辦好自己的事兒就行了。沒必要搞地域攻擊,唧唧歪歪。不如大氣一點,把黃帝陵的門票給免了。也好讓全國各地的人們都去祭拜。


吉星高照cyx1


千百年來國家領導人都是在陝西黃陵橋山的黃帝陵祭拜的,難道千百年來都錯了?

河南新鄭的本人也曾路過了,一個小小的市民廣場,明明有碑為證:國家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清軒轅廟舊址,只是個軒轅廟,和全國各地的關帝廟沒有什麼不同的一個廟宇!有好事者為發展地方經濟竟然罔顧歷史、不尊重事實盲目擴建,跟風者為利益所驅掩耳盜鈴有意大肆編造,形成了今日之局面,竟然發展到要跟千百年歷史去爭!太可笑了!應該把這個提議的歷屆領導全部罷免永不錄用!篡改歷史,誤導人民,愚弄百姓,完成了不良影響!國家為什麼不出面干涉予以指正?


鐵兄8


有熊,鄭也。

新鄭,拜祖,沒錯。

陝西,拜祖,亦沒錯。

拜為敬畏,祭為緬懷。

放眼望去,韓國,日本,外蒙等都屬於偉大的華夏民族。李白還在俄羅斯詩酒百篇呢。

別窩裡鬥了,別區域黑了,我們都是一個祖先。齊心協力把華夏民族文化插遍世界各地,才是炎黃子孫的份內之事。

伏羲生於天水,葬於陳州【河南淮陽】,黃帝亦是生於鄭,葬於陝,沒錯。

得中原者得天下,就是現在,說句心裡話,全國各地的根,百分之八十源於中原【今河南】。

伏羲,炎黃,是天下黃皮膚的祖先。


常十萬


千百年來,清明期間在陝西黃陵祭奠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公祭大典就一直被民間和官方認可,包括原來的國民政府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政府,這個傳統近百年來一直沒有改變過,已構成中華民族最主要的傳統文化之一,無論歷史如何變遷,社會向前發展,但對老祖宗的敬仰和祭拜一直留在億萬中華兒女的心裡,每年的黃帝祭拜大典,是禮儀更是致敬,更是我們對祖先的敬仰和禮遇,這種祭奠傳統,億萬中華兒女從心裡是一種認可和感恩,包括哪些在海外無法回國參加祭拜的遊子,也每年向著東方,向著黃陵橋山的方向三叩九拜,通過這種方式,表達自己對先祖的懷念和崇敬,知道自己的根在哪裡,自己的骨子裡流著華夏民族的血液,至於在哪裡祭奠,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是中華民族,自己是華夏兒女,這個傳統文化,已經刻在歷史的記憶裡,不會改變,也不會改變,對祖先的懷念和祭奠,是我們的魂,是我們的根,在黃陵每年祭奠祖先,華夏兒女很淡定,國家很淡定,陝西很淡定,黃陵很淡定,橋山很淡定,因為我們知道自己的根在哪裡?它是一種文化,它是一種傳統,更是歷史的延續,至於黃帝到底在哪裡,已經不重要了,因為我們知道自己的根在哪裡,至於有些人為炒作和杜撰黃帝故里的所謂祭奠,也只能是一種焦躁和忽悠的心理在作祟。靠人為的造假,有意的炒作,已經失去了對祖先敬仰的意義,黃帝在那裡,在我們的心裡,在我們的血液裡,在我們的骨子裡,我們知道千百年來,我們祭奠黃帝的儀式在陝西,在黃陵,在橋山就足以!


古漢滄桑


其實我們都是炎黃子孫,慎終追遠、祭祖敬宗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凡是炎黃子孫都應該祭祀我們的人文始祖。

但這裡面要有歷史傳承、不能人為造假!

黃帝陵傳說有好幾處,但真正被歷代國祭的只有陝西黃帝陵。從紀元前442年秦靈公始祭,歷代都有國祭。我們都知道的抗戰時國共兩黨共同祭祀,凝聚了全國抗戰的決心。這是幾千年的傳承和共識!

反觀河南所謂黃帝故里,正史中並無記載,也不可能有。2006年前這裡只是軒轅廟,廟哪裡都可以建,就是供人祭祀。但2006年後,軒轅廟變成了“黃帝故里”。這個性質就變了,故里顧名思義就是出生地。黃帝應該還是傳說人物,他的基本情況歷史記載只有一個大致的輪廓。他的出生地、出生年月日等這麼具體的時間地點是無法考證的。但現在都被人為的“考證”出來了!炎黃子孫誰敢相信?現在我們連3000多年前的商周年代也只是推算,很多學者還不以為然!遑論五千年的黃帝的出生地、出生年月日!

我想,沒任何一個人反對河南祭祀黃帝,但不能造假。造假上欺人文始祖,下騙十三億炎黃子孫!為華夏兒女所不為也!


至樂無如讀書


一個人的出生地和歸葬地,有差別。

一個是生,一個是死。

這也是中國人特別重視的兩個日子,當然,還要具體到時辰。

後人往往在名人/偉人/先祖的出生地,建祠紀念,並按本族的傳統,在特定的日子進行祭拜🙏

歸葬,歸葬地,一般的百姓,叫墓,***之墓。皇帝的墓,叫皇陵。

最特殊的,袁世凱,他的墓,叫袁林。

現在網上、媒體上爭得不亦樂乎的名人故里或名人墓葬,說白了,大多數不是為了爭名人故里的榮耀,爭的是利益。

尤其是關於黃帝的爭議,主要在陝西和河南之間展開,其它省呢?不是沒有想法,哪個不想爭呢?主要是少了一點基本的依據,光有想法就去爭,肯定挨批。

抗戰初期國共兩黨共祭的是位於陝西的黃帝陵,這個容易明白,既然是陵,那就是墓,黃帝死後安葬的地方。秦漢以來,歷朝歷代都有國家級的祭祀大典,我想這個沒什麼好再爭的。

現在爭的,主要是黃帝的出生地。

一直以來,在文明起源,歷史遺蹟、文化正統和旅遊資源等各方面,河南的開發利用是落後於鄰近的山東和陝西的,不僅沒有好好保護和開發,省內四大古都,幾個古都之間,尤其是洛陽、開封與鄭州之間,互相不買賬,誰也不服誰,純粹內耗。再加上早些年河南的經濟還沒發展到今天的水平,也沒有太多精力和財力去顧得上文化和旅遊的價值。

當然,這些也跟主政者的認識、跟政府的重視程度有關。

這兩年,好像有點不一樣了。

中原崛起?

反正各方面的動作,力度大了很多。省內經過整合,也開始一致對外,在關鍵問題上,發出同一個聲音,步調一致。

這是好事。

覺醒了。

至少認識到了,文化也是生產力。

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黃帝故里/出生地的確定和公祭大典的舉行,關係到中華民族的情感歸宿和文化認同。這個,必須得有史實依據,不能各說各的,建議由最高層指定國字頭的權威機構論證查實再明確公示。

祠(廟)和陵(墓)同樣重要,一個是誕生,一個是歸宿。

死生亦大矣。

不可偏廢。





觀滄海GCH


謝謝

挖名人挖偉人,挖完活人挖死人,挖完近代人挖古人。都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常發生的事。

究其原因,關鍵是爭奪旅遊資源,刺激雞的屁(GDP)增長。

在中國,都是文化搭臺,經濟唱戲。

早已司空見慣了。

曾經有個笑話,為了爭奪楊玉環到底是廣西容縣人還是陝西人,也是曠日持久口水戰,各吹各的號,名唱各的調。

其實,發展經濟,造福百姓,做實實在在的事,才是硬道理。

然而,官員升遷,是有一張無形的考核圖,即GDP的增長。增長越快,提拔越快。

馬克思說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所以,爭來爭去,都是涉及官員升遷!!!因為旅遊帶來GDP增長要比發展實業來得更快。

黃帝,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在哪裡公祭,都是一樣的!!沒必要爭來爭去。

追慎思遠,多務實,多為百姓辦實事,才是硬道理。


枳木紅了


謝頭條!這個問題把重點放到祭祖和拜祖上,很象是在玩文字遊戲,我認為河南和陝西黃帝故里存在爭議的焦點主要是哪個才是真正的黃帝故里,與祭祖和拜祖沒有任何關係。



如果是假故里,不論是祭祖還是拜祖,都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就根本不值得去祭拜。

中國人忌諱拜錯祖宗。新鄭是不是黃帝故里目前還存在很大爭議,原因是新鄭黃帝故里沒有史書內容詳細具體記載,沒有歷朝歷代官方和民間祭祀活動,沒有古今考古重大發現,沒有專家集體論證,沒有國家依法認可,完全是一個“五無"故里,僅憑個別隻言片語和一家之言就做出論斷,似乎有點操之過急。



一個幾千年都沒有聽說過的新鄭,一夜之間就成了中華民族人文始祖黃帝的故里,只因一句“有熊,鄭也"就認為黃帝故里是新鄭,犯了嚴重的邏輯錯誤,鄭就一定是新鄭嗎?我看未必是,我倒覺得鄭在這裡指的是周朝時期的鄭國才比較靠譜,原因是老鄭(鄭國)比新鄭在時間上要早。

祭祖或拜祖首先要搞清祖宗在哪裡。黃帝陵是中華人文初祖軒轅大帝的陵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承認的黃帝墓葬(古墓葬第1號),是幾千年來歷朝歷代都認可和祭祀的帝王陵。祖宗葬在陝西黃陵縣,到陝西黃帝陵尋根問源,緬懷先祖,才是真正的祭祖和拜祖。


知未是也


First of all, just to be clear,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represent only the requirements. In fact, the question is very easy to answer, What holiday is Tomb-sweeping Day? It's a holiday for us, even our ancestors. The people of the whole country pass on a point of revolution through their immediate ancestors. Inherit the revolutionary tradition. Henan and Shaanxi, One is the birthplace of the emperor. Think of one as the emperor's. cemetery is. Where did we actually go yesterday? Of course, to the burial place. So the question goes without saying, We're more concerned about where you're from. Where did you end up? So, even if the emperor should go to the tomb of the yellow emperor, Tourism resources is a traditional color GDP. Inject new vitality in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ll localities. Increase per capita income. Bring happiness to the people's life. So having more and more sulfur resources is one way. The scramble for resources is inevitable. But we must recognize one fact, Useful, reasonable and legal means to raise the income of residents. Tradi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Remembering old friends. Of course I do. That's where they buried hi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