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國玉璽真的存在過嗎?

事說歷史


傳國玉璽確實存在過,秦始皇時期,丞相李斯奉命用“和氏璧”雕刻了一枚“御印”,正面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從此以後,擁有玉璽成了證明皇帝繼位合法性的象徵。

隨著歷史朝代的更迭,“玉璽”就像沙海里的一顆明珠時隱時現,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比如,東漢時期外戚王莽篡權,他逼迫姑姑王政君交出傳國玉璽,王皇后對自己侄子卑鄙行為義憤填膺,把玉璽狠狠摔在地上,玉璽的一個角摔壞了,後來王莽用金子鑲嵌修復好了。



(秦始皇)

《三國演義》上說楊堅在洛陽皇宮深井裡偶然發現了大漢的玉璽,他欣喜若狂,馬上率兵欲回南方稱帝。當十八路諸侯得到消息後,人人慾殺楊堅搶奪玉璽。

楊堅在回軍的時候被殺,玉璽落入了盟軍首領袁術之手,隨後袁術在淮南壽春稱帝。但時間不長被曹操消滅,玉璽千折百轉又回到了漢獻帝手中。

到了南宋宋徽宗時期,金國入侵“靖康之亂”,玉璽落入了金人手中,從此玉璽銷聲匿跡。

到了元朝時,玉璽出現在了元大都市面上,有人叫賣,然後被元朝宰相伯顏購回。

元朝被朱元璋推翻後,元順帝帶著玉璽倉皇逃亡漠北,朱元璋曾派徐達窮追能打,想奪回玉璽,但最終還是無功而返。



(袁術)

明朝末年,後金崛起於東北的白山黑水,努爾哈赤建立了後金。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繼位,皇太極的異母兄弟多爾袞在滅了蒙古林丹汗後,林丹汗的妃子獻給了他一枚元朝的“傳國玉璽”,多爾袞事後交給了皇太極,皇太極很高興,因為終於有了“受命於天”的憑證了。

不過據後來的乾隆考證,此玉璽是贗品,也就是說不是原裝秦朝那枚“玉璽”,以後清帝以假為真,“聊勝於無”。

然而這枚真假未定的藏在清宮中的玉璽,卻最終還是不知其所蹤。



(玉璽)

1924年11月,清廷末代皇帝溥儀被馮玉祥驅逐出宮,當時馮玉祥的部將鹿鍾麟等人曾向溥儀追索玉璽,但溥儀兩手一攤,表示沒有,鹿鍾麟一無所獲。

綜上,傳國玉璽不但真實存在過,據說廣仿冒品就有十幾方,秦朝那方真實的玉璽,自從元朝滅亡後就不知所蹤,什麼時候能重現江湖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秉燭讀春秋


應該是不存在的,傳國玉璽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史書中既沒有詳細的記載,也從來就沒有在現實社會中真正出現過。

傳國玉璽,相傳是秦朝丞相李斯奉秦始皇之命,用和氏璧雕刻而成,其尺寸大概是四寸長四寸寬,上面還有五條龍繞在一起的形狀,成為中國曆代正統皇帝的證憑。

和氏璧是什麼形狀?和氏璧是中間有孔的圓形玉,而且璧薄,厚度肯定是沒有四寸的,和氏璧是這個樣子的:



而傳國玉璽是這個樣子的:



傳國玉璽就明顯比和氏璧更厚,而且和氏璧中間還有一個圓孔,如何改?大的改小,能改,小的改大,好像改不了吧。

再來說傳國玉璽本身,秦始皇也許有塊玉璽,上面刻了八個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相傳在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乘船過洞庭湖時,起了風浪,差一點船要翻了,秦始皇慌忙將傳國玉璽拋入湖中,祈求神靈保佑。玉璽由此失落,八年後,又有人將此玉璽奉上,從洞庭湖撈上來的,此玉璽是不是彼玉璽,沒人知道,很可能這個時候就中斷了。

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獻上傳國玉璽,但此玉璽上刻的字變了,變成了:受命於天、既壽且康。字都變了,怎麼會可能是秦始皇之前的那塊玉璽呢?



西漢末年,王莽專權,從太后處索取玉璽,被太后摔破一角,後來王莽用黃金補起來,王莽兵敗被殺後,禁衛軍校尉公賓得傳國璽,獻給了更始帝劉玄。劉玄被赤眉軍所殺,立劉盆子,劉盆子兵敗後玉璽又被獻給劉秀。

東漢末年,何進與宦官火拼,玉璽失蹤,之後董卓做亂,亂世中玉璽被孫堅獲取,藏在其妻處,後被袁術得知,搶了過來,袁術稱帝后2年死去,荊州刺史徐璆攜玉璽到許昌,獻給曹操,玉璽又重歸東漢朝廷。

220年,曹丕纂漢建魏,玉璽傳到曹丕處,又在玉璽上刻了幾個字:大魏受漢傳國璽。以示正統性。265年,司馬炎依葫蘆畫瓢,玉璽到晉。



晉末,先是八王之亂,然後是五胡亂華,幾百年的亂世,玉璽不斷易手,前趙、後趙、冉魏、東晉、宋、齊、梁、陳、隋,最終傳國璽歸於唐朝。

唐末,朱全忠廢唐哀帝,奪傳國璽,建後梁,李存勖滅後梁,建後唐,後唐晚期,皇帝自焚而死,傳國玉璽就此失蹤。

再之後的傳國玉璽都是後面的朝代自已製作的,後晉制玉璽,刻字:受天明命,惟德允昌。後周制2個玉璽,刻字:皇帝承天受命之寶和皇帝神寶。

宋朝在宋仁宗時期,也製作了一個玉璽,刻字:皇帝欽崇國祀之寶。金破宋,徽欽二帝被掠,宋朝"傳國璽"被金國掠走,此後便銷聲匿跡。

公元1294,"傳國玉璽"忽然出現元朝都城大都(今北京),公元1368年,朱元璋稱帝,數次派大軍進入漠北,主要目的便是搶回傳國玉璽,最終無功而返。

皇太極消滅了蒙古林丹汗後,其後人獻出所謂元朝"傳國璽",上面刻著"皇帝之璽"。至清末,此玉璽存放在瀋陽故宮,不知所蹤。



看看所謂的傳國玉璽,大部分是所在的朝代為了追求所謂的合法性,杜撰出來的,並不是真的傳國玉璽,而且各個朝代所謂的傳國玉璽上刻字都是不一樣的,很明顯就不是一個玉璽。

如果真有傳國玉璽,也只有秦始皇和他身邊極少數人認識,可秦始皇已經去世兩千多年了,而且傳國玉璽在流轉過程中,失蹤了很多次,誰能保證是真的,是不是有人拿著假的玉璽來騙取功名利祿,而關於傳國玉璽的故事大多都是傳說,並沒有明確的史書記載,所以說傳國玉璽只是個美麗的傳說,歷史上並不存在。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傳國玉璽是真實存在的,或許是天意,也或許意味著皇權政治在中國永遠的消失。傳國玉璽至今不知所蹤,可能永遠是歷史的不解之謎。

傳國玉璽的前身傳說是語文課文《藺相如完璧歸趙》中的和氏璧,最早其實也不是趙國所有。

最早在《韓非子》中記載,楚國有一個叫卞和的人發現了一塊罕有的美玉,便把他獻給楚厲王。結果雕琢玉器的人鑑定後認為這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厲王就以欺騙君主的罪名砍去了卞和的左足。

幾年後,厲王駕崩,武王登基,卞和又去獻玉,鑑定的結果依然是石頭,卞和被砍去右足。

等到武王駕崩,文王繼位,卞和就抱著“石頭”在楚山下哭,三天三夜,直到流出血淚。文王知道後,派人去詢問,卞和說:“自己是因為寶玉被人看成石頭,忠貞的人被認為說謊而哭。”文王非常感動,命人剖開“石頭”,裡面果然是一塊絕世的美玉。

為了紀念卞和,就取名為和氏璧,從此成為楚國的國寶。後來到了楚威王時,因為昭陽滅越有功,就把和氏璧賞賜給了他。昭陽為此非常高興,《史記》記載他大宴賓客,一起觀賞和氏璧。結果突然有人大喊:“水裡有大魚!”大家紛紛去看,等回過神來的時候,和氏璧就不翼而飛了。

大概50年後,趙國人繆賢看到有人在賣玉,他覺得可能是和氏璧,就花了500金買了下來,經過鑑定後,果然是和氏璧。不過這被趙惠文王知道了,便將和氏璧據為己有。

所謂天道好輪迴,這個消息又被秦昭王知道了,就發生了語文課本中《藺相如完璧歸趙》的故事。不過這次和氏璧雖然安全回到趙國,不過後來秦始皇滅趙,最終還是落到了秦國的手裡。

在春秋戰國的之前,會用金、銀、銅等種種材料做成印章,叫“方寸璽”,是人人都可以佩戴的。不過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規定只有皇帝的印章可以稱為璽,同時命人將和氏璧雕刻成玉璽,上刻李斯所寫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希望能夠千秋萬代的傳承下去,便成了著名的傳國玉璽,在後世也成為了正統王朝的象徵。

這就是一般流傳的和氏璧說,不過後來被證明這應該是杜撰的。《後漢·光武紀》注引《玉璽譜》:

“傳國璽是秦始皇初定天下初刻,其玉出藍田山,丞相李斯所書,其文云云。高祖至霸上,秦王子嬰獻之。”

另有記載:

“秦取藍田之玉,命李斯以大篆書之,玉工孫壽刻之,制如魚龍鳳鳥之狀”

所以傳國玉璽的真正材質應該是陝西藍田玉,雕刻成魚龍鳳鳥的形狀,上刻的字是李斯大篆寫成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另據《文獻通考》記載,傳國璽用的是螭虎鈕。

另有傳說,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至洞庭湖的時候,驟起風浪,始皇將傳國玉璽拋入湖中,才平安過湖。8年後,始皇過華陰平舒道時,有人獻回玉璽後不見蹤影。

此後玉璽傳到秦二世,又傳到子嬰。公元前206年,劉邦入咸陽時,秦王子嬰奉玉璽而降。後來劉邦稱帝時也佩戴這枚玉璽,號稱“漢傳國璽”。

西漢末年,王莽篡漢,其堂弟王舜向孝元太后王政君索取傳國玉璽。太后在憤怒中將玉璽擲向王舜,結果上邊雕刻的螭虎被崩掉了一角,後來用黃金補上。

王莽被殺後,玉璽先是落入更始帝劉玄手中,後來又落入赤眉君所擁立的劉盆子手上,最後劉盆子向漢光武帝劉秀投降,同時獻上傳國玉璽。

到了東漢末年,宦官做亂,傳國玉璽失蹤,直到孫堅進入被董卓焚燬的洛陽,才在一口井中重新發現了傳國玉璽。孫堅死後,玉璽落到而來袁術的手中。袁術死後,荊州刺史徐璆攜璽至許昌獻給了曹操。

公元220年,曹丕篡漢,讓人在傳國玉璽的肩部用隸書刻上“大魏受傳國璽”。公元256年,司馬炎篡魏,玉璽又歸了司馬氏。

公元311年,五胡之亂中,前趙劉聰俘虜了晉懷帝司馬熾,同時得到玉璽。後趙石勒滅前趙,得到玉璽,又在右邊刻“天命石氏”。

冉閔滅後趙得玉璽,為了得到東晉的援兵,玉璽被東晉將領騙走,又重新迴歸東晉,經歷了南朝宋齊梁陳的更迭,直到隋朝統一中國,重新獲得玉璽。

隋亡後,蕭後攜隋煬帝孫楊政道及傳國璽遁入漠北突厥,所以唐朝初期並沒有傳國玉璽。直到630年,李靖討伐突厥,傳國玉璽才重新迴歸中原。

907年,朱溫滅唐,建立後梁,奪得玉璽,但十六年後被後唐李存勖所滅,玉璽入後唐。

936年,後唐亡國前夕,李從珂帶著玉璽,全族自焚於玄武樓,從此傳國玉璽失蹤。

後來直到宋哲宗的時候,有農民在耕田的時候又發現了傳國玉璽,經過多方考證鑑定,確認為秦始皇的“傳國玉璽”。不過這枚玉璽隨著徽欽二帝一起被金兵擄走,又銷聲匿跡了。

1294年,正是元朝時,“ 傳國玉璽”又出現在元大都。

後來朱元璋建立明朝,多次深入漠北,對元朝窮追猛打,恐怕也有奪回傳國玉璽的意圖,最後還是無功而返。

不過元朝手上的玉璽,實際也是贗品的可能性更大。此後明清時期,傳國玉璽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忽隱忽現,不知所蹤。至於真正的傳國玉璽恐怕是早已隨著李從珂消失於戰火之中了吧。


潘不安講究史


最早關於傳國玉璽的說法來自秦國,秦始皇攻滅趙國後得到和氏璧,命李斯篆刻傳國玉璽,作為皇位正統的標誌。

不久秦國爆發農民起義,傳國玉璽便在動亂中失落,從此隨著朝代更迭,傳國玉璽多次遺失又復得。最終在清朝溥儀退位後不見蹤影,至今沒有下文。在此之間,傳國玉璽就已經真假難辨了。

因為至今未有真正傳國玉璽現身,所以歷史上關於傳國玉璽的傳說撲朔迷離,難辨真假,但從歷代史書記載來看,玉璽的存在還是可信的,畢竟始皇帝希望自己的帝國可以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這就非常有必要有一個信物來襯托皇位的正統了。


史海拾荒者


傳國玉璽據說是用和氏璧改制的。上面有秦相李斯寫的八個字。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袁術掛了之後荊州刺史獲得玉璽,並帶到許昌。傳國璽重回漢室

據說傳國璽一直傳到宋,靖康之恥之後,傳國璽被金國掠走。

有人猜測被金國的什麼厲害的拿去墓裡陪葬了

傳國璽一直是古代皇位正統的象徵。


啃著麵包吃雪糕


傳國玉璽又叫和氏璧,春秋戰國是有楚國人發現並製作成玉的形狀,其後流入趙國,完璧歸趙說的就是和氏璧的故事。始皇帝一統六國後,和氏璧就成了秦帝國的玉璽,秦帝國丞相李斯在其上刻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其後傳至東漢獻帝手中。在經兩晉南北朝後傳入隋文帝楊堅手中,隋亡傳至唐朝,後因唐末天下大亂,傳國玉璽先入後梁再入後唐,因後唐末帝李從珂抱著玉璽登樓自焚而下落不明


歷史軍事愛好者


不存在。和氏璧是璧,薄而輕,不可能雕成厚且重的璽。


劉一千五


真不真實存在誰也不知道,歷史太多疑案無法證實,除非你穿越過去看看😊據記載,傳國玉璽失蹤於五代的後唐滅亡時,時間點給你選好了,兄dei穿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