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可以通過大量購買上市公司的股票成為大股東,從而進入上市公司的管理層工作呢?

向榮投資


是否可以通過大量購買上市公司的股票成為大股東,從而進入上市公司的管理層工作。這是可以的,在美國上市公司的大股東佔有股份都不高,許多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東持有股份在10%左右,或者低於10%,當一家上市公司的業績不好,股價大跌後,機構或者個人認為收購這家上市公司後能改善和提高上市公司的業績,提高上市公司的股價,於是就大量收購這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一旦收購的股份超過了原來的第一大股東,就進入上市公司董事會對上市公司進行改組,自己當上市公司的董事長,讓原有的上市公司管理團隊退出,自己組建新的管理團隊,重新經營這家上市公司。這個業務叫投資銀行業務,就是通過併購重組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這在美國非常普遍。巴菲特就是收購了美國的一家紡織的上市公司,後來變成保險公司,用保險的資金專門做投資。

所以,美國的上市公司經營不好,專門有金融機構做空,讓你的股價暴跌,賺你的錢,然後再低價收購你,最後把原來的上市公司董事長趕走自己來經營。我國的情況不同,我國大部分上市公司大股東佔有的股份超過50%,就算你把二級市場的所有股票都收購了也沒用。只有極少數股票是股份較為分散,所以,在A股市場用這一招難度較大。A股的併購重組還是政府的行為多一些。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有什麼財富生活中疑惑或者投融資資本運作的難題也歡迎私信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我的頭條號專欄開通了,有關於投資理財的最新音頻和文章,幫助您提高理財技能,歡迎關注。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理論上當然可以,但你這又是何必?

理論上,只要你有足夠的資金,就可以在資本市場上有錢任性,想買哪一隻股票就買哪一隻,但是我想一般來說也是要分幾個階段的。

初級階段

初期你可以隨便買買買,如果當日漲幅不大,或者換手率不高,甚至不用上龍虎榜,也就是誰也不知道你在收購這家股票,但是比如說漲停了,或者換手率過大,那麼一般來說得上龍虎榜,會顯示交易量買賣雙方最大的前五家營業部,那麼你離引起注意就不遠了,當你收購的股份超過這家公司總股本的5%的時候,就要“舉牌”了,也就是公示信息,大家都知道你在大量收購這家公司的股票了。

中級階段

當你舉牌的時候,標誌著你收購股票的難度和成本就要加大了,一個是市場上其他投資者知道有人在大量收購股票,會抬高賣出價,二是這家公司有所準備,看看是否準備歡迎你收購。

最終階段

當你收購的股票又達到一定的比例,公司如果不想你持股比例過高,可以採取一系列的措施,比如當年的“寶萬之爭”萬科就採取了通過媒體表態施壓,定向定增稀釋股份,甚至準備推出“毒丸計劃”反收購。

當然,最終能否實現通過收購股份進入董事會,還要看該公司的公司章程,給你舉個另類的情況,馬雲支持有不足10%的股份,卻能控制公司。


鑫財經


近些年,通過大量購買上市公司股票成為大股東的案例不勝枚舉。最大的例子就是姚振華舉牌萬科A,姚振華讓屬下的企業在二級市場上大量購入萬科的股票,姚振華持有萬科的股票一度達到22%,引發了姚振華與萬科管理層的一番爭鬥。

在一般情況下,大量購買上市公司股票,超過5%就要被交易所通告了,這通常是險資想進行財務投資,只想獲取利益,不想幹涉企業管理。而超過20%以上,就是大股東了,進入上市公司管理層恐怕要進行雙方溝通的,那要看人家願意不願意讓你參與進來,但是進入到董事會,給你幾個上市公司的董事的位置那是沒問題的。

不管理你通過二級市場上購買,還是大宗交易股票,到一定持股比例了,都可以成為大股東,而大股東的目的有二個,一個是財務投資,只想賺取股東紅利,其他什麼都不想管,二個是參與到管理層,這要看人家願意不願意,有些參與進來的人,亂指揮反而搞亂上市公司的運營管理,所以這是被人家所忌憚的。


不過,你作為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公司董事會給你留幾個董事名額是必須的,而且成為大股東後,也可以弄個董事長或者副董事長的位置坐坐也是有可能的。所以,樓主的說法肯定是行得通的,只是你要有大量的資金足以捍動上市公司。


不執著財經


理論上是可以的,你只要買入股權,持有百分之五以上的股份,就可以要求召開股東會。股東會的時候你可以舉薦自己出任公司職位,進入管理層。如果你完全控股,那直接自己投票自己就可以出任董事長了,理想很豐滿,事實上很難做到:

上市公司為了規避局外人通過購買二級市場的股權來控制公司的行為,設置了很多障礙。

一,同股不同權

阿里巴巴,騰訊,京東這些大公司都是用的同股不同權,比如馬雲持有百分之八的股權,但是投票權缺大於百分之五十,這是投資前已經設置好的。所以他們才能一直控制公司。

A股市場上很多公司都發行H股,也和同股不同權類似。比如:H股是一股相當於百分之十的投票權,那控制H股就行,二級市場就隨意買賣了。

二,持有一定防範風險的股權

更多公司大股東持有較大的股票來控制公司,只需少量股票進行市場流通。

大股東持有的股份可以隨時質押獲取資金,也可以減持和回購來穩定控制權的同時還獲利。

三,市值管理團隊

每個上市公司都有市值管理團隊,對自己家的股票進行檢測,一旦發現你有侵佔的意圖而不是財務投資時。會啟動回購政策或者與你談判,如果談不成功。

對方會繼續增發股份,來不停的稀釋你的股份,甚至申請停牌,鎖定你的資本。

四,公司章程規定

大多數公司章程都會自己修改,鎖定經營團隊等條款。

像萬科和南玻那樣的公司,股權極度分散的公司還是很少的。發生這些號稱:野蠻人強行收購事件後,上市公司都做了預防和調整。

目前A股收購事件大多還是私下談判協議成功的。我們稱為借殼的案例都是如此。

總結:二級市場價格較高,除了極端案例之外,很少人來二級市場收購公司。買一個空殼高價公司的事不值得。你有買一個上市公司的夢想嗎?

我是伯樂集團董事長李合偉,20多年創業經驗,天使投資人、《覺悟行果修渡》創投課導師、《財富人生密碼》財富增值課導師、《李合偉演講學院》首席講師、關注我分享更多知識


李合偉說


你們覺得只要有錢就可以當上市公司的家!我告訴你們永遠不可能!下面假設你的錢是無限的!

當你買到5%的時候:各種電話就打過來!有某會的有某局的!某公司的…總之你得出公告(甚至於開新聞發佈會)

當你買到20%的時候:就會被說成野蠻人!然後各種限制!各種猜測!而且每多增持一股都要發公告(基本上短期內沒有減持的可能)

當你買到30%的時候:這個時候要增持就難了!每年只允許增持1%(那些說100%的我怕你活不到那麼久)!而且還有通過審核!

當你買到40%甚至50%的時候:我所知道的基本都在大牢蹲著了(操縱股價)!

當有幾個同仁和你一樣都買5%以上時:直接退市!(上市公司的股東要高於1000人!人數太少的直接退)

其它限制條件:當你超過5%以後!某會就問你為啥買這麼多啊!沒有好的理由是買不了的!當快要大股東時!有沒有好辦法讓公司繼續賺錢啊?(其實就是重組的時候要往裡面注入資產!還要給公司描繪一個天堂般的未來)!你想買大量的股票還不能直接從市場買(只能通過大宗交易!協議轉讓…)假設你一次性買了5%肯定要請過去喝茶!一天買了30%你就可以直接領囚服了


大達達


好了,我們言歸正傳,理論上來說只要你有足夠的資金,是可以買入任何一家企業,但是理論跟實際中總是有區別的,要通過大量買入一家企業的股票控股,有幾個難點:

5%的舉牌線

目前我國的證券法規定,當買家購買一家企業的股票超過其股份的5%後,如果要繼續收購,必須進行舉牌告知,而一旦舉牌後,市場上的人就知道你有意大舉買入該企業的股票,那麼這時候你面臨著兩個困難:一是收購成本增加,市場上的其他股票持有人知道你想買之後,會提高出售價格,增加你的收購成本;二是該企業現有股東及管理層歡不歡迎你的加入,如果歡迎一切好說,如果不歡迎,那麼可以採取比如“毒丸計劃”來阻擾你的收購,當年新浪在面對盛大收購的時候,就是採用了“毒丸計劃”,最終盛大隻能無奈放棄新浪。除此之外還有“白衣騎士”(麗珠集團的股權之爭就是經典案例)等各類措施來進行反制,所以有錢也不一定能實現收購計劃。

收購成功後的特殊情況

即使真的讓你收購成功該企業的絕大部分股權(比如50%),那麼你仍然不一定可以進入管理曾,這是因為在上市企業中,總有一些特殊的情況存在,舉兩個例子,比如:

1、同股不同權:以京東為例,根據京東集團發佈的2017年年報顯示,劉強東持有京東15.5%的股權,但是卻擁有79.5%的投票權,反而騰訊旗下的Huang River Investment Limited持有18%的股權,卻僅僅擁有4.4%的股權,沃爾瑪持有10.1%的股權,擁有2.5%的投票權。也就說雖然劉強東並沒有控股權,也非第一大股東,但是他卻擁有京東集團的絕對控制權。

2、流通股與非流通股:我們目前在證券交易所上購買的股票,屬於可流通的股份,但它並一定代表的企業的全部股份,很多企業還有一部分未進行上市流通的股票,特別是國企,在2008年股權分置改革之前,很多國企常常都是非流通的股份的比例遠超過流通股。即使股權改置之後,很多仍然存在這類情況,以中石化為例,目前總股本大概1200億股,流通的的A股有900多億股,但是這些股份80%以上都是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控制持有的,這部分根本不會交易,實際流通中的A股股本還不到20%,你就是全買也沒用,根本控股不了,最多給你一個董事會成員的位置。

總結

有收購的上市企業股票的資金,還不如去存在銀行賺利息,過個財務自由的日子,何必還勞苦勞心的去做個管理層呢?


鯉行者


初級階段

初期你可以隨便買買買,如果當日漲幅不大,或者換手率不高,甚至不用上龍虎榜,也就是誰也不知道你在收購這家股票,但是比如說漲停了,或者換手率過大,那麼一般來說得上龍虎榜,會顯示交易量買賣雙方最大的前五家營業部,那麼你離引起注意就不遠了,當你收購的股份超過這家公司總股本的5%的時候,就要“舉牌”了,也就是公示信息,大家都知道你在大量收購這家公司的股票了。

中級階段

當你舉牌的時候,標誌著你收購股票的難度和成本就要加大了,一個是市場上其他投資者知道有人在大量收購股票,會抬高賣出價,二是這家公司有所準備,看看是否準備歡迎你收購。

最終階段

當你收購的股票又達到一定的比例,公司如果不想你持股比例過高,可以採取一系列的措施,比如當年的“寶萬之爭”萬科就採取了通過媒體表態施壓,定向定增稀釋股份,甚至準備推出“毒丸計劃”反收購。

想要了解更多資訊可以看我個人簡介,解套思路,盤中買賣點驗證實力,每日更多資訊分享。
作者碼字不易,歡迎點贊,評論,分享。

清風飲濁酒


這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如果只是成為股東,那麼通過大量購買股票,原則上就能成為該上市公司股東。

前提是上市公司的股票是屬於全流通或者接近全流通的。並且股票的持有者非常的分散,那麼通過二級市場不斷地買入該公司的股票,超過50%的持有量時,就會成為這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也就是大股東),也就等於控制了這家公司。

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很難實現。因為無論怎樣的一個企業,它的管理者都不願意交出自己的管理權。他們所做的是一項事業,而不是股票市場的一堆數字。即便是那些業績相當不好的公司,也很少有人會把自己的控制權交給別人。

這裡需要說明的就是同股不同權的出現,這是公司的創始團隊或者說管理團隊為了保留自己對公司控制權,而設計出來的新的股權結構。這種結構在許多上市公司都有應用。

有一個反面的例子,就是之前萬科的股份就曾被前海人壽默默收購了很多,從而前海成為了萬科的大股東,等同於成為了萬科的主人,甚至還要行使大股東的一票否決權,將萬科高管趕出萬科。

如果不是不是官方力量介入,那麼萬科很可能就會被家門口的野蠻人鳩佔鵲巢,並且無處喊冤。

同樣的案例還有去年吉利汽車董事局主席李書福,他通過二級市場收購了梅賽德斯奔馳許多股票,併成為大股東。但最終因為同股不同權,李書福並沒有獲得任何實質性的管理權或控制權。

所以說,題主所說的只是理論上成立,隨著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的不斷演變,相信類似這種利用純粹的資本運作手段來獲得上市公司管理權的行為會越來越少。

以上。


好人長安君


在大部分情況下,可以通過大量購買上市公司的股票成為大股東,從而進入上市公司的管理層工作。但有少數上市公司比較特殊,所以不行。


如果是普通上市公司,只要有錢,有很大機會可以通過大量購買上市公司的股票成為大股東,那麼進入上市公司的管理層工作當然是一件很簡單的事。


比如說A股市場上大部分民營上市公司,只要大股東持股比例不高,而且有資金實力雄厚的投資者願意以比市價更高的價格大量買入公司股票,那麼當買入的股票超過原來大股東的持股數量後,新來的投資者就可以成為新的大股東。


或者是雖然原來的大股東持股比例很高,但新來的投資者以足夠高的價格買下包括大股東在內的股份。那麼投資者在成為新的大股東之後,當然也會進入管理層工作。


但如果上市公司的主要股權受到規則和政策保護,那麼外來的投資者很難通過大量購買上市公司的股票成為大股東,和進入上市公司的管理層工作。


第一個例子是像阿里巴巴之類的同股不同權上市公司。阿里巴巴公司實行同股不同權,馬雲和他的高管團隊持有阿里巴巴的B類股票,投票權為每股5至10票,擁有對上市公司的絕對控制權。而在美股市場上買入的阿里巴巴股票的投票權每股低於一票,基本沒有上市公司的經營權和其它重要權限,只是作為一種財務投資。



目前同股不同權的上市公司包括阿里巴巴、百度、小米、京東、新浪微博和盛大等股票。



第二種例子是萬科公司。萬科公司同樣也有自己的股權保護制度,當初寶能集團舉牌萬科股票,雖然買入的股票在萬科公司所有的股東之中排名第一,但是由於萬科公司內部的股權保護制度,寶能集團一直只是作為一個財務投資者,沒有介入上市公司的管理層。



第三個例子是受到國家和政策層面保護的上市公司。比如吉利公司買入大量奔馳公司的股票,已經成為奔馳公司的第一大股東,但是吉利公司目前並沒有介入奔馳公司的具體經營管理團隊,仍然 只是一個財務投資者。


同樣的例子,大家可以想象,中國投資者大量購買高通、谷歌、波音、微軟和蘋果等股票成為大股東,從而進入上市公司管理層的可能性大不大。


白馬華菲特


股票市場就是一個玩資本的市場,只要你有足夠多的錢就是老大,想要成為上市公司大股東是很簡單的事!只要你在二級市場收集到一定籌碼就可以進入上市公司前十大股東,但是一般想要成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那是非常困難的事!

因為很多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都是屬於限售股,並不是說賣就賣的股票;即使你有足夠多的錢,如果第一大股東不願意出售籌碼也很難成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比如鬧的沸沸揚揚的姚振華在二級市場上大量購入萬科的股票,引發了姚振華與萬科管理層的一番爭鬥;但如果上市公司管理層不願意你進來,大家籌碼都不願意買,你也掌握不了對公司的大股權,想成為第一大股東確實比較困難的事。

至於能否進入上市公司管理層工作這個答案是否定的;一家上市公司如果你掌控了一定的股份權,也就是投票權有些你可以進入管理層工作。但是有些本身管理層不願意你再插進來,或者說你持有的股份沒有足夠的話語權也是不可以進入上市公司工作的,所以想要進入上市公司管理層工作要看情況而定的,並非所有的上市公司你都可以進入管理層!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結論,只要有有足夠多的錢,通過二級市場或者大宗交易購買上市公司股份,這樣是可以成為公司的大股東的;另外能否進入上市公司管理層公司就要因情況而定;而且為了一份工作也沒有必要花費這麼多血本去購買公司股份,得到話語權強行進入管理層工作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