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這麼聰明,為什麼曹操還要殺他?好好用他不是更好嗎?

戱子畵秋


三國中,楊修是一個很聰明的人。可是這樣一個才華橫溢之人,最終卻被領導給殺了。為什麼呢?,因為他犯了職場四個大忌!

一,自作聰明。最典型的就是一盒酥事件。別人給曹操進貢了一盒酥。曹操在盒上寫了“一合酥”三個字就出去了。楊修看到後,竟然自作主張與大家分著吃了。曹操回來後問其原因,楊修說:“盒上寫著‘一人一口酥’,那就是領導讓我們一人一口唄。”曹操臉上雖然笑,但是心裡肯定不喜。別人都看不出來,就你聰明,賣弄什麼呀!

二,口無遮攔。曹操生性多疑,總怕別人暗害自己。常對侍衛說:“我做夢的時候好殺人,睡著的時候,你們千萬別靠近我。”有一個晚上,曹操睡覺時,被子落到地上。近侍慌忙拿起來為他蓋上。曹操跳起來拔劍就把他殺了,然後繼續上床裝睡。半夜時候,假裝吃驚的問:“誰殺了我的侍衛?”大家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他。曹操大哭,命人厚葬之。人們都以為曹操果真是在夢中殺人,楊修聰明啊,猜透了領導的小心思,侍衛下葬時說:“領導沒在夢中,是你在夢中呀!”。這不是大嘴巴嘛。看透也不能說透啊,曹操知道後能不恨他嘛。

三,拉幫結派。曹操一直想立曹植為世子,但曹丕是老大,曹操有點猶豫不決。楊修跟曹植是一派,總是給曹植出主意,甚至怎麼應對老爹的垂問,楊修都給曹植列好應對提綱。還有一次,曹操想試試曹丕和曹植的才華。命令他們各出城門,但是私下裡卻讓守門士兵不準放行。曹丕先到,士兵一阻攔,只得退走。曹植不知怎麼辦,向楊修請教。楊修說:“你奉命出城,如有阻攔,立刻斬首。”曹植聽了他的話,士兵阻攔時,隨即就斬了士兵。於是曹操認為曹植有才能。後來有人告發,是楊修背後給曹植出的主意。曹操非常不爽,這不是拿領導當猴耍嘛。

四,洩露秘密。這就是廣為人知的“雞肋”事件。夏侯惇請示曹操,晚上的口令是什麼,曹操正在吃雞,隨口說了句“雞肋!”。行軍主薄楊修得知後,就開始東西準備撤退。夏侯惇不解,楊修說“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領導現在無心戀戰,很快就會退兵。”夏侯惇一聽,有道理,於是也開始收拾東西。曹操出帳散步,看到夏侯惇都收拾好了,大驚!夏侯惇說這是楊修說得,你準備撤兵了。曹操大怒,這麼重大的軍事秘密,楊修竟然視同兒戲,真是活膩歪了。加上早就對楊修不滿,馬上喝令左右把楊修推出去斬了!

一個人可以聰明,但不能賣弄聰明!如果你表現的比領導還聰明,那就是活得不耐煩了!

1.閱後如果喜歡,不妨關注和點贊一下,謝謝

2.如果喜歡職場和管理知識,關注本號閱讀相關文章!


管理那點事


楊修確實非常聰明,才高八斗,但是聰明不等於智慧,一個人有智慧才是他的安身立命之本。曹操本來也是信任楊修的,不然不會讓他擔任丞相府的主簿,但是楊修聰明有餘而智慧不足,最終才招來了殺身之禍。我認為曹操殺楊修主要有下面幾個原因:



一:政治理念不同。

楊修是太尉楊彪的兒子,袁術的外甥,楊家“四世太尉”,和袁家一樣都是名門望族,楊彪是擁護漢朝的標誌性人物,政治理念和方向和曹操尖銳對立,是曹操以魏代漢的絆腳石,殺死楊修打壓楊家可以殺一儆百,有助於曹操增強自己的政治實力。

二:恃才傲物,賣弄聰明,聰明反被聰明誤。

有話不明說,高深莫測是曹操顯示其尊嚴和權威的一種手段,也能滿足其高人一等的優越感。但是楊修卻不懂這些,偏偏要耍小聰明,每次都當面拆穿曹操的用心,讓曹操心懷不滿和猜忌。曹操本來就是一個多疑的人,楊修的表現讓他沒有安全感,什麼事都讓你楊修看明白了,曹操還怎麼混?只能除掉你。


三:參與魏王奪嫡之爭。

這一點是曹操殺楊修最主要的原因,曹操為了判斷曹丕和曹植的能力高低,經常出題目考察他們,由於楊修洞察曹操的心機,所以事先都能告訴曹植怎麼回答。後來這事被曹丕發現並報告了曹操,曹操當時雖然不是皇帝,但是地位和皇帝也差不多,楊修明目張膽地參與魏王的王儲之爭,而且私下陰謀作弊,擾亂曹操正常選拔接班人的程序 ,曹操殺死楊修就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楊修和司馬懿都是曹操需要利用和打壓的人物,但是楊修張揚賣弄,司馬懿隱忍不發,一生一死之間兩人高下立判。


未鳴讀史


誠謝問題。

曹操為何殺楊修,糾其原因奪嫡事件中,楊修是大頭,其次楊修聰明的讓人不那麼喜歡。

原因我細細說道。

背景雄厚

楊修祖上四世太尉,太尉是什麼職位?三公之一,他的家室和袁氏兄弟一樣——四世三公。雖然說九品中正制是曹丕創立的,但是士族門閥早已有之。在東漢早期就已經初備雛形,漢末大半成型。所以說在家室上面,他就可以蔑視一干人等。遠點不說說近的,他爹楊彪,太尉也。



參與奪嫡

作為天生的優等生,一開始來到曹營的時候,曹丕曹植兄弟倆都給他下過帖子,請過客,想結交結交。楊修沒有接曹丕的帖子,愛上了文采飛揚的曹植,有事沒事兩人一唱一和,以賦傳情。有史為證:

臨淄侯植以才捷愛幸,來意投修,數與修書。

接著又在奪嫡上面出了不少主意,著名的有狀告吳質。這說的是曹丕的謀士集團核心人物吳質蹲在廢簏裡面與之密謀嗣立。結果不成想這事被楊修知道了,他便告訴曹操這麼個事情。曹操準備突擊檢查的時候吳質又不見了,其實早被曹丕弄走了。這樣子一來曹操對他不感觀了。



鋒芒畢露

楊修他是個文人,也有文人的通病,那就是鋒芒畢露,不知掩蓋。曹操作為一代雄主,立儲不能一拍腦袋就決定了。在此之前會經過很長時間的考教,時常丟出幾個問題給曹丕曹植老哥兩。這個時候楊修揣摩曹操的心思,用意等等,再三完全之後,才奉上答案。這個可不行,人家考的是兒子,不是你楊修。

其次就是著名的雞肋事件,這個大家應該都知道不做多闡述。



既然提到楊修之死,我下面說說楊修的幾種死法。

  • 楊修時常替曹植問答,得到曹操的猜疑,之後曹操派曹丕曹植各出鄴城一門,曹丕不得出,楊修力勸曹植斬殺守門者,得出。此事過後,被曹操以交構賜死。這種說法來自《世語》
  • 楊修日見驕縱,建安二十四年,曹操以露洩言教,交接諸侯處死。來自《裴注》
  • 慮其袁氏外甥,以罪賜殺。見《三國志》

當然無論是那種說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楊修站錯了隊,他必須死,沒人能幫的了他。曹操這是再給曹丕鋪路呢,儲君的路,當然要順當點。


歷史中簡堂竹林第八閒


關於曹操為啥誅殺楊修,學界一般三種說法。第一嫉賢妒能。楊修是文學天才,一生只佩服孔融和彌衡,別人都了了不足道。但是曹操也覺著自己是文學天才,誰都不如他,兩人就此較上了勁。當楊修多次冒犯曹操虎威之後,一根稻草終於壓死了駱駝,曹操忍無可忍,就把他殺掉了。第二楊修參與了曹丕和曹植的儲位之爭。當時兩大青年才子,司馬懿跟了曹丕,楊修跟了曹植,曹操開始是喜歡曹植的,楊修也很對曹操胃口,所以兩人風光了一陣子。但是曹植驕縱,也就是高調,文人氣比較重,和楊修一樣。曹丕雖然也是文豪,但和司馬懿一樣文人氣不重,比較低調。經過好多回合的較量,曹操意識到曹丕才是可以託付曹魏江山的合適人選,於是把曹植放棄了。曹操立了曹丕,楊修作為曹植死忠,肯定是被收拾的對象。反之如果曹植被立為太子,司馬懿肯定死路一條。楊修臨死跟朋友說,我其實死的太晚了。就是認識到自己被曹植牽連。第三據說被袁紹袁術兄弟牽連。太祖既慮終始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修。這個原因其實有點扯,因為袁氏兄弟早被剷除了,跟楊修有毛關係啊。

曹操誅殺楊修之後,給楊修父親楊彪寫了一封道歉信,信中如是寫道:操白:足下不遺賢子見輔,今軍徵事大,吾制鐘鼓之音,主簿應掌,而賢子恃豪父之勢,每不與吾同懷。念卿父息之情,同此悼。謹贈足下錦裘二領,八節銀角桃枝一枚,官絹五百匹,錢六十萬,香車一乘,青牛二頭,八百里驊騮一匹,戎裝金鞍轡十副,鈴苞一具,驅使二人侍衛之。並遺足下貴室錯彩羅裘一領,織成靴一量有心,青衣二人奉左右。所奉雖薄,以表吾意,足下便當慨然承納,不致往返。楊太尉答書雲:彪白:小兒頑鹵,常慮當致傾敗,足下恩矜,延罪迄今;聞問之日,心腸酷裂!省覽眾賜,益以悲懼。曹操意思,你兒子死有餘辜,跟你也有關係。我送你四個人,兩個男的給你當保鏢,兩個女的給你老婆當丫鬟。還有好多小玩意你都收下,聊表我的歉意,希望你不要推辭。楊彪說,我兒子小命就攥在你手裡,你能讓他活到今天挺好了。你的心意我領了,今天收到你這麼厚重的禮物,我是又悲痛又害怕啊。

曹操自己給楊彪寫信不算,又讓老婆卞後給楊彪老婆袁夫人寫信。信中如是寫道:卞頓首頓首:貴門不遺賢郎輔佐,方今戎馬興動,主簿股肱近臣,征伐之計,事須敬諮。官立金鼓之了,而聞命違制,明公性急,輒行軍法。伏念悼痛酷楚,情不自勝。夫人多容,即見垂恕。故送衣服一籠,文絹一百匹,房子官綿百斤,私所乘香車一乘,牛一頭。誠知微細,以達往意,望為承納。袁氏答書:袁頓首頓首:路歧雖近,不殿淹久,嘆想之情,抱勞山積。小兒疏細,果自招罪戾,念之痛楚!明公所賜已多,又加重賚禮,頗非宜荷受,輒付往信。不愧是一張床睡的兩口子,差別果然都不大。卞後意思,你兒子罪有應得,我老公是個性急的人,殺了你兒子也很後悔,希望你能原諒他。小小禮物不成歉意,請笑納。袁氏回信,我兒做事不謹慎,果然招致大禍。我很傷心。你老公給我們家禮物已經夠多了,你又給我,承受不起啊。

那麼曹操為啥要和老婆給楊修父母道歉,一是作態,二是真心。楊氏家族是門閥大族,輕易得罪不起。曹操殺楊修殺的不僅是楊修一個人,而是以楊氏家族為代表的士族集團的氣焰,俗話說得好,物傷其類兔死狐悲,楊修被殺了,司馬懿等人就會感到唇亡齒寒。其實曹操也知道自己苦心經營的寒族集團越來越受到士族集團的反攻倒算,撐不了多久了。因此曹操向楊彪道歉也可以認為是寒族集團對士族集團的讓步。曹操殺了楊修沒幾天就死了,曹操死後曹丕繼位,士族門閥集團很快捲土重來。從另一個角度講,曹操也是個真性情的人,烈士暮年,壯心早死,只剩下舔犢深情。他從楊修身上看到了曹植的結局,曹植和楊修是一類人,自己死後曹植能不能在曹丕手裡活下去都是問題。所以他向楊彪道歉,其實就是給自己懺悔。

參考書目:《三國志》


唐風宋月


楊修是頭腦聰明,但沒有智慧!只考慮快快樂樂地過日子,沒有考慮轟轟烈烈地幹一番事業!

玩起來只考慮吃一口穌,做事也只想到應付上級,一味顯擺賣弄,聰明用錯了地方!

就以漢中“雞肋”為例。

勞師遠征,曠日持久,勝利無望!軍事進展極不順,士氣低落,是戰是退、曹操心裡正猶豫不決、正煩躁不安呢!

此時,如果真有真才實學,正是他出謀劃策、一展宏圖的大好時機,即使不能出謀劃策扭轉戰局,也應該鼓舞士氣,或讓自己一方體面撤軍。結果他什麼正事也不幹,而搞得像逃兵一樣提前卷好了鋪蓋,還到處傳唱曹操自言自語的一句“雞肋”!

整得自己完全像是劉備派來動搖軍心的細作探子!

聰明人,沒智慧,把聰明用錯了地方,自然不是人才!關鍵時刻還動搖軍心,留有何用?


碧水青山0


楊修聰明,擁有有過人的才華,但恃才傲物,到處顯擺,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沒有處世的智慧,不懂低調,禍從口出。才子楊修是 “聰明反被聰明誤,” “撅嘴騾子賣了個驢錢”吃了嘴的虧。為了賣弄自己的才華,到處多嘴,該說的不該說的,到處亂說,觸犯了領導曹操的大忌,接領導曹操的短,比如:曹操害怕別人趁他睡覺時暗殺自己,佯裝熟睡中殺死了衛兵。曹操的陰暗心理肯定不希望他人知道,別人都心照不宣,唯獨楊修揭露了,讓曹操惱怒。俗話說,打人不打臉 揭人不揭短,楊修犯了為人大忌。有人給曹操送了一盒點心,曹操在上面寫了一盒兩個字,本想在別人猜不透時顯示一下自己的聰明,楊修看到後,分給大家吃了,並說,一盒即是一人一口。等等。楊修死在了自己的嘴上。最後曹操吃雞時,衛兵問口令,曹操說:雞肋。楊修立即知道曹操有心要撤軍,並讓大軍收拾行囊。終於惹怒了曹操,藉口擾亂軍心,殺了。

做為曹操的秘書,掌握著軍事機密,和他人不知的隱私,守口如瓶,是基本要求,楊修犯了大忌,不能為我所用的人才,也決不允許為他人所用,是曹操的座右銘。


南極冰火


當然是更好。

然而曹操老了,驕傲了,自滿了,不再有容人的雅量了。

早年,張繡那麼折騰他,賈詡那麼的算計他,他仍然能寬容他們。

等後來張松見曹操時,曹操就很傲慢。於是,曹操失掉了益州。

曹操徵漢中,又說什麼人心不知足,既得隴,何望蜀。說明曹操已經自滿了。

曹操既然驕傲自滿,對人才自然不再求賢若渴,而是吹毛求疵,小有過失就殺。以前的彌衡那麼羞辱他,曹操只是送給劉表。

後來呢?

後來,曹操殺荀彧,殺孔融,殺楊修,手下的人才越來越少啊。

很多的回答,光從楊修身上找原因,楊修當然有原因,但是一個巴掌拍不響,曹操的原因,才是主要原因。


比兔子跑得還快


【曹老闆為何殺了自己的秘書??】楊修被殺有一個觀點說,因曹老闆太嫉妒其聰明才智,這絕不可信。如果一個老闆沒有這個用人度量,不可能成就大的功業,何況曹老闆本身就是人中之龍,非常優秀,如果沒有容人之量,也不可能將成為三國中謀士最多的老闆。從另一個角度說,曹老闆對人才的識人、用人、辨人和箴言以及愛才惜才等重視程度非常強,不可能因為楊修這點小聰明而嫉妒殺之。

另一個觀點是楊修參與了曹植和曹丕的黨爭,而曹老闆選了曹丕,故有意除掉曹植身邊的謀士。對這觀點我個人認為或可能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所謂“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楊修是有點小聰明的,但太過於自負,性格尖酸刻薄,好為人師,甚至較大成分的自以為是,用現在科學的語言就是典型充滿負能量的唯心主義者(客觀學派)。說白了就是情商偏低,智商稍高,心胸不大卻又時刻把小聰明表露出來的一個人(也就是嘴上沒有把門的,嘴不嚴;用現代醫學看,這是一種心理疾病)。試想,這種性格的人跟著領導就很容易誤打誤撞地“透露”過多的機密信息,如果不能約束自己的性格劣勢就會造成領導生活工作的誤解,對像曹老闆這樣的一把手,甚至會造成政治軍事決策的被動。這一點,曹老闆其實是知道的,在對楊修的任命使用上也極力避免其接觸核心機密相關的工作,只是安排了一個文字秘書的後勤服務工作崗位(既不是秘書長也非曹老闆核心團隊成員)。

楊修的性格缺陷非常大,其人生髮展高度是非常受限的(這類人首先確實要有一定的能力,其次要遇到賞識的領導,其三這領導不僅能知人善用,還要有足夠大、能包容性格缺陷的胸懷。如非因楊修之父是太尉的出身,自身也受到良好的知識教育,不太可能會獲得太大的發展機會)。心如太大,就容易暴露性格缺陷,更無法駕馭自己的命運走勢,反易招生禍端,葬送自己;因此,人貴有自知之明——即庸人無知,開智知人,聰慧者知己,智者知己短用彼長。古代信息知識傳播條件有限,做到開智就很了不起,聰慧者極少,智者更寥寥無幾;當今互聯信息時代的科技知識提高了,靜心潛修的知己聰慧者並不多,智者也是極少部分,更多的是被非要得到某個高位,達到某種權力的功力心所遮迷,其反被傷,甚至家破人亡,一般俗稱“逆天而行”。楊修就是此類典型,因其父和曹老闆的關係,其性格缺陷被曹老闆有意規避——擔任自己的秘書,本意還是想培養一下,以後堪當重任,卻不想楊修沒學悟到積極優秀、正能量的一面,作為秘書更沒根據領導的性格和處事風格而改變自身,還是憑著自己的小聰明耍個性,雖說辦了幾件漂亮事,得到曹老闆的鼓勵,事後沾沾自喜,夜郎自大,不懂內斂,甚至有意無意地拆了曹老闆的臺,弄得領導有時挺尷尬。

當然,以曹老闆愛才的胸懷也不至殺他,但職場規則就是這樣——短期可以容忍你的個性不羈和失誤,但應通過學習和文化要迅速融入團隊,改變和提高自己的性格缺陷和思維,領導的容忍不代表長期的姑息放縱和任性,任何一位領導都有自己的原則底線(不同領導有各不同的底線,下級完全不可觸碰)。換句話說,無關痛癢的休閒之餘可以賣弄一下小聰明,博大家一樂,但在軍令如山的兩軍對峙、一觸即發的嚴陣以待時刻,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關係生死,甚至國家命運;曹老闆雖本著愛才惜才的原則對楊修一忍再忍,但楊修的性格缺陷使其在軍事戰場上犯了“病”——嘴上沒把住門,過了嘴癮卻動搖了軍心,觸犯了軍隊大忌,所以必須殺一儆百。(對號令三軍,打下北方,佔據天下三分之二的曹老闆來說,他很明白軍紀要比一個,乃至十幾個、幾十個楊修重要的多得多。至於後期撤軍,是因出於軍事戰略需要和對敵人的戰場態勢變化而下達的軍令,這和殺不殺楊修不能聯繫著看)

觸犯軍紀的楊修被殺是性格缺陷的必然結果。借古思今,楊修之輩在當今互聯信息社會上層出不窮,趨之若鶩。廣開言路是社會文明的進步,但並非是隨心所欲,言語毫無顧忌,在工作上耍自己的小聰明,最終還是誤己。因此,做人首先要有自知之明,清楚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做不來什麼,對自己有正確客觀的認知和評估。尤其是在提倡鼓勵創業創新的今天,並非有個什麼學位文憑、有個想法創意,或者有個技術專利,有點資金就可以創業當老闆做企業,而要注重把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各類政策和人脈以及商業資源的優化結合與內部團隊管理進行匹配後,堅決貫徹執行和落實。切忌紙上談兵,誇誇其談,虎頭蛇尾的理論大於實際。

性格均無完美,但卻要不斷地修煉和提升,對企業家和黨政領導幹部而言,把務實實幹落實到行動上,不僅要當好伯樂,善於發掘千里馬,更要做到用人所長,避之所短訓練好千里馬。修身修心方可齊家,之後才能平天下!



陳龍劍微駁


究其原因,我認為有二。

其一,楊修父親楊彪官至太尉,楊家是漢朝的世家大族之一,葉茂根深。楊修是弘農楊氏及其附屬士族集團在曹魏的利益代表,處死楊修,就是對這股政治勢力的敲打和壓制。

其二,楊修是曹植的人。

方是時,曹操已有決心立曹丕為繼承人,並封曹丕為五官中郎將,而其他兒子都封侯(曹操寫過一道手詔,告訴各個兒子:我封曹丕為五官中郎將,而你們都是封侯,你們應當明白是什麼意思了)。歷來,封王封侯意味著和太子之位無緣了。曹操是明擺著告訴各個大臣,你們該站隊了。

那個時候,曹操還沒有拿定主意。曹操知道,繼承人他說了不算,還要顧及曹魏集團中各

勢力的意見。曹魏集團內部並非鐵板一塊,是各個地區的士族豪門的角力場。

最後,曹操發現,重臣們大都擁戴曹丕。立曹丕為世子就順理成章了。

建安十六年辛卯(公元211年)

《武紀》:“春正月,天子命公世子丕為五官中郎將,置官屬為丞相副。”裴注引《魏書》:“封植為平原侯,邑五千戶。 ”

建安二十二年丁酉(公元217年)

《武紀》:”冬十月,以五官中郎將丕為魏太子。”

於是乎,曹植的地位變得尷尬起來,一方面他是最受寵的兒子,另一方面卻在明面上被踢出了局。原先丕植二人共同的好友,都對曹植冷淡起來,轉而投向曹丕。

聰明如楊修,也打算迴避一下風頭,但他是曹植的老師,這種情況下的迴避,只會讓他落下附勢的名聲。另外,曹丕那邊已有吳質一干人等,楊修去那邊所能獲得的地位遠遠低於在曹植這邊。如果曹植最後上演驚天逆轉,那麼楊修不說第一,起碼也是第二功臣。他除了硬著頭皮跟曹植混,並沒有其他更好的出路。

何況,曹植那個時候幾乎是眾叛親離,著實可憐,相處了那麼久沒有愛情也有感情了,而曹植此時呢,自然也明白父親的意思。一個受寵的兒子最後沒有成為繼承人,要是他還是如同原來一樣優秀不群、事事妥帖、頗具人望,必然會導致繼承人的猜忌,最終兄弟相殘,大家都會死得很慘。

於是乎,他為了避嫌自保,一方面大寫詩文表明自己只相當輔佐的志向,另一方面開始自汙,什麼司馬門、醉酒之類的事件就出來了(我不相信一個被曹操評價為兒中最可定大事的人,一個有志於奪儲的人,會真的因為一時的瘋狂而去作這種大死。曹植情商低嗎? 看看他寫的《責躬》,每一個字都那麼恰到好即表達了自己的悔恨與卑微,又給足曹丕面子。在曹丕可能會藉口處死他的情況下,利用母親的憐愛和曹不想要保全孝子名聲的心態,在死局裡絕處逢生,這種能叫情商低嗎。

建安二十四年已亥(公元219年)

《魏志陳思王植傳》:“二十四年,曹仁為關羽所圍。太祖以植為南中郎將,行徵虜將軍,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於是悔而罷之。

裴注引《魏武故事》載令:”始者謂子建,兒中:最可定大事。”又令:“自臨菑侯植私出,開司馬門至金門,令吾異目視此兒矣!”

果然,這些事件之後,曹操有了臺階,順理成章的給了曹植冷遇,曹丕的地位也更加穩固了。

曹操當真不再喜歡曹植了嗎?

《魏志陳思王傳》:二十二年,增植邑五千,並前萬戶。

非也。曹丕被指定為世子的同時,曹植被他封為萬戶侯。曹操內心對這個小兒子還是心有愧疚的吧。

曹植以為一切都妥當了,但沒想到曹操還是不放心。可能是出於袁本初、劉景升的前車之鑑,他總害怕自己家也出兄弟鬩牆的事情,他不把曹植的羽翼剪完,心裡就不踏實。

於是,那些站隊不堅定的曹植的故友們,很多都出了事。楊修,這個表面上堅定的曹四公子支持者,也因為一些莫名其妙的罪名丟了性命。

事實上,他的死不在於他自己做了什麼,而在於他的學生與好友—曹植的身份。

《魏志陳思王植傳》:“太祖既慮終始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修。植益內不自安。

《續漢書》:“人有白修與臨菑侯植飲醉共載,從司馬門出,謗訕鄢陵侯彰。太阻聞之大怒,故遂收殺之。”

曹植不能保護自己的朋友,心裡十分悲傷,為此還寫過一首詩《野田黃雀行》。他說,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韓宥禎


關於曹操殺楊修這件事,歷來多有評論。因為楊修干涉立儲之事而被殺,是評論較多的一條。這確是楊修之死的重要原因。但我認為還有更重要的原因,即楊修是曹操的政敵。曹操殺楊修有重大的政治目的。

關於楊修的才能,小說中寫了很多,這裡不再贅述。很多人以為楊修是耍小聰明。我覺得事情不是這樣簡單。楊修是從骨子裡反對曹操看不起曹操的。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他自始至終都是把漢獻帝作為傀儡,為他自己的政治目的而加以利用的。曹操的政治目的並不壞,他是要掃平諸侯,統一天下,再造新朝。但是曹操這樣做,必然會遭到忠於漢室的人們的反對和反抗。許多人就是因此而死在曹操手下的。成王敗寇。那些反對者因為失敗了,也就被歷史淹沒了。

楊修出身於弘農楊氏,而弘農揚氏世代為漢朝公卿,對漢朝的感情是深厚的。但一般人攝於曹操的威勢,都採取了明哲保身的態度。而楊修肯定是漢朝的孝子賢孫,不滿於曹操的專政,且又才能出眾,孤傲不群,加之年輕,雖知自己無力迴天,但也不甘心俯首貼耳,助紂為虐,故每每直言曹操之弊。以他之聰明,決不會不知道這樣會引來殺身之禍,但情蓄於衷,不吐不快,故每每言之。雖死而亦不悔。

所以,楊修之死,非“身死因才誤,實死於政治理念。而曹操殺楊修,更是"非關欲退兵",而是藉機給了所有政治上的反對者一個下馬威。

歡迎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