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藝術的幾點尷尬之處,實在讓人無奈

中華文化以及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可謂是源遠流長。可以說是整東方文明一顆璀璨的明珠。今天我就單一的論述一下,中國書法藝術滾滾洪流之中的尷尬之處。

中國書法藝術的幾點尷尬之處,實在讓人無奈

打印機的問世

打印機自上世紀60年代問世以來,以自身的優勢快速的搶佔了手寫文件的市場,成為文字書寫的主要工具。那麼這一發明不得不承認是偉大的,也是很有藝術的。實現了文字工整,同時打印機所打印的文字體,也是書法藝術的一個推廣。不論是篆書、隸書、楷書等等,均是書法藝術的一個縮影。

但此項發明有阻礙我國書法普及和發展之嫌。就今日90年代以後的同志,書寫水平遠遠落後於80年代以前的人。而我國的教育事業在不斷提升的情況下,全民書法普及卻在走下坡路。這對於一個文化大國而言是一個比較尷尬的事。

中國書法藝術的幾點尷尬之處,實在讓人無奈

名不副實的書法家太多

在90年代初,投稿尚能得幾個大獎,都是國家權威機構頒發的,現在要得一個獎反而難了。究其原因是面子、關係和所處的地位都要跟市場接軌,有錢就好辦事。可以說現在有些處在曾被推崇的專業協會高位的所謂著名書法家連寫字都不會,更不能以“家”相稱。用農村裡讀過老書的人一句話來說:寫字連架子都架不穩何談藝術,簡直狗屁不如。“家”這樣情況在當代書壇中大有人在,他們為了攫取名譽和地位,不惜用金錢開路,附庸於地方權利,討好不懂書法或附於風雅的官員為其先弄位子,再搞票子,出盡風頭。

中國書法藝術的幾點尷尬之處,實在讓人無奈

而後因為能力和其自身水平問題,所表現的種種際遇常遭業內譏諷也不以為然。可偏偏也有好事者在某些場合和媒體上為其高調解讀,追隨其左右。造成這種尷尬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人群中真正懂書法的太少,任其胡弄。現在市面中那些信手拈來的所謂書法大家被人炒作成高價出售,不外乎自己當前所處的位置,或其有一定的人脈關係,既便有真買家衝這而來並非虛構,根據現在的行情,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的書作可以賣到12000元/平尺。也就是說一張四尺整宣不論字多少可以賣到8—10萬。這樣的好事並非仙丹神藥能煉成的,中國又有能兒。某省一位美協主席,人家一開口就要他100多萬的作品。後來才知道,買家醉翁之意不在酒,得悉這位主席跟中央某高官是同鄉又是舊時的學友,想託他攀點權貴,才下此重磅。

中國書法藝術的幾點尷尬之處,實在讓人無奈

當然,就藝術而言並非深不可測,除了在某些技法方面有章可循外,境界,思想和品味卻因人而異。為什麼有人說越是看不懂的東西越是好東西,越是塗鴉就越顯境界,這完全是蠻纏那些不懂藝術的人。湖南已故的畫家王憨山既不是什麼主席,不是會員,但他的作品受人追捧,是他幾十年完全把心思用在創作構思和獨闢風格上,行內行外皆能共賞,成就了對他的美談。更有甚者,有些人從拿筆到學書不過一二年就成為中國書協會員,按照慣例,人家苦煉一輩子也難混到箇中國會員,條件是要作品入展二次以上國展,有關論文要在省級以上專業刊物上發表等。現在可不同,只要會拿筆,仍至不要拿筆,手裡只有那麼點權皆可成為中國會員。

中國書法藝術的幾點尷尬之處,實在讓人無奈

書法藝術的普及不高

說到書法,對於中國人而言又是無人不知的,張口就能說出幾個體來。真正能寫出幾個像樣的體的人,可能就是鳳毛菱角了。中國是一個文化大國,同樣也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書法大國。對於這樣的國家而言,國民書寫水平不斷縮水,也就說明了書法藝術發展的一個喜劇性悲劇。

中國書法藝術的幾點尷尬之處,實在讓人無奈

國家正在走一條復興中國的道路——中國夢。中國夢更要復興傳統文化,繼承傳統文化,發揚傳統文化。文化復興是一個民族振興的希望,自己的文化發揚光大,才能夠成其世界之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