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曆和陽曆怎麼來的?

有夢想的人166394784


“陽曆”,又名“太陽曆”,系以地球繞太陽一週為一年,為西方各國所通用,故又“西曆”。我國自民國元年採用陽曆,故又名“國曆”;為與我國舊有之歷相對稱,故又叫做“新曆”。

“公曆”原為公元前46年羅儒略.愷撒始創,故此又稱“儒略曆”。公元1582年,羅馬教皇格歷高利十三世命人對“儒略曆”加以修訂,從而成為今日之“公曆”,為當今世界各國所通用,我國也自民國元年開始採用此歷。

”陰曆”,又名“太陰曆”,系以月球繞行地球一週為一月,再配合地球繞日一週之時數為一年,實際上等於陰陽合曆,我國在民國紀元年之前採用此歷,為與現行之歷相對稱,故又名舊曆”,也稱為“農曆”。

“太陰曆”歷史上共有四種:秦建亥,即以現行的陰曆十月初一為正月初一;周建子,即以現行陰曆十一月初一為正月初一;商建醜,即以現行陰曆十二月初一為正月初一;夏建寅,即是現行的陰曆,以寅月第一日為正月初一。因現行的陰曆是夏朝採用正月建寅的太陰曆,故又名為“夏曆”。

相傳,我國古代太皇氏制干支,伏羲氏作甲歷,黃帝氏命大撓作甲子,太昊氏設正歷,顓頊氏作新曆帝堯氏命羲和敬授人時,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潤月定四時成歲,與近世推算迴歸年略等。夏后氏頒夏時,從而為我國正朔之唯一標準。

“陰曆”是以月相變化一個週期的時間(即朔望月)為單位的歷法。其特點是月的長短依據天象,歷月的平均值與朔望月相接近(一個朔望月為29天12小時44分3秒),為便於計算,故以大月30天、小月29天計。逢單的月份為大月30天,逢雙的月份為小月29天,一年十二個月共計365天。年的長短只是歷月的整數位,與迴歸年無關,月份與四季寒暑也無關。

由於這種曆法與農業生產及人們日常生活不相協調,故此逐漸被淘汰。至於當今仍有少數伊斯蘭國家仍然沿襲這種曆法,多與宗教原因有關。

陰陽曆,又稱陰陽合曆,是民國之前採用之歷,故也稱“舊曆”,因我國在夏朝時就用了這種曆法,所以又稱為“夏曆”,此種稱法一直沿用到解放後,直到1970年以後才更名為“農曆”。“陰陽曆”雖然與“陰曆”都以朔望月為歷月依據,但陰陽曆多設置了閏月及二十四個節氣的辦法,從而使歷年的長度等於迴歸年,又具有了“陽曆”的成分,無疑比“陰曆”更優越。

由於民間由來已久的習慣稱法,人們往往把“陰曆”與“陰陽曆”混為一淡,當今人們所習慣稱的所謂“陰曆”,實際上是指“陰陽曆”,也就是指“夏曆”或“農曆”。





陳文宗易經協會副會長


個人在頭條曾經透露過,地球曾經換過四次太陽。

太古時代前的太陽,是現在火星;

太古時代高熱太陽,是現在水星 ;

遠古時代舊人太陽,是現在月亮;

古中新生三代太陽,是現在日光。

個人推測,陰曆應該來自遠古時代,月亮太陽的存運時間。試談理由入下:

一、水星太陽熱量減,地球進入較低冷期,高大植被及恐龍迅速絕滅,地球太古時代基本結束。

二、月亮太陽替,地球的溫度逐漸升,若干年後華夏黃河兩岸,早己步入農業種植時期。當時風調雨順,季節分明,當時的月太陽,人維日曆基本形成,換成今天的太陽,中國陰曆還用。

三、當時的月亮太陽,燃質己淨;剩下的岩漿球,雖然內部對釋放,冷凝之後,才出了很多近似隕石擊砸的坑,變小之後,確成了地球的衛星。

四、月亮比地球體積很小,儘管人們一直認為是地球的衛星,很小衛星敢靠近太陽,地上能看到日食;調解吸引地水潮汐;並司儀農事;掌管女排卵,子女懷孕月份。因為它釋放到地球上的物質和能量,所以用它們基因形成威力;生命總會世代永存。

四、現在太陽出現後,太陽光熱壓迫地球板塊排移,三次地面失重,地軸改變轉向,加上換過三日;已經歷過五大災難。幾批新人我很難測。但是人們測得當今的太陽運行規律,就是世界共同使用的今陽曆可信。

五、故此我相信公元后四百年後的,歷史記錄比較真實,並對以前給的史記文徹底否認。大慨理由比如:外際佛教;華夏道教,應該是遠古月亮時代,舊人文化產物。人維卻把其定公元前五百年前事;從五百年的文字記錄出現的;動物身體人頭象;千手千眼觀世音;老子騎牛向西去;古老怪傳說九頭妖;還有古文山海經,五百年不能段刻變。

六、今太陽執政後,外才依據存運變,才易形成天主教;中華已入法治代;百家爭嗚遍地發。外國淡化教會後;科技進步,日心說學出;國內壓止不住,引來外教,封見人民千多年;解放後才逐漸步入快車道。

以上個人基續新推測,陰陽曆咋來。若能公開得發表,僅供參考我謝了。


李志勇123569


陰曆農曆不一樣?!原來誤解了幾十年\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438100032464864bb80e\

微在漲姿勢


在我算命的過程中,發現很多朋友搞不清陰曆和陽曆是怎麼回事,今天我來給大家認真科普一下,一定要認真看,免得以後都沒有資格教自己的孩子。在中國傳統的農曆(陰曆)中,老祖宗就確立了“十九年七閏”的方法,也就是每十九年,就有七年是要多出一個月的;而陽曆不存在閏月的說法,而是叫閏年。

閏年時候,二月份多出一天。農曆(陰曆),是根據月亮週期運轉而形成的,而陽曆是根據太陽運動週期而定。如果我們把時間長度拉到二十年,就會發現農曆和陽曆是非常接近的。先說農曆。因為農曆並非每個月都是三十天整,有的月份只有29天,所以正常年份,農曆平均一年只有355天左右,乘以20年,等於7100天,再加上20年裡有七個閏年,每個閏年要多出一個月(這種月份有的是29天,有的是30天),所以需要再加上206左右,這樣農曆的20年就等於7306天左右。

而陽曆呢,二十年應該是365乘以20等於7310天,再加上每個四年會有一年的二月多一天,所以陽曆的二十年應該是7310加5天,等於7315天左右。這樣看來就已經非常接近了。但農曆畢竟是19年七閏(每隔2.7年左右就閏一年),而我們剛才算的是20年七閏,在這多出來的一年裡面,又要多出四分之一個月,差不多是八天左右,這樣統計一下,就完全吻合了。

所以,看到這裡的時候,你絕對應該為我們古人的智慧而驚歎。中國是一個有著完整哲學,社會,思想,倫理結構的古老國度,我們在對外交往的過程中,不應該妄自菲薄,也不能一味的崇洋媚外。老祖宗留下來的很多東西,如果連一些基本常識都沒有搞懂,就天天削減腦袋去研究ABCD,也未必是明智之舉。


用戶53347516007


陽曆(公元)是外來品。鴉片戰爭以後從西方傳入中國,2018年曆史。

農曆和陰曆是我國古代勞動人發明的,有五千年曆史。用天干和地支記載年代,從五帝歷代紀元。紀國家皇帝大典、封蟬丶大事件如甲午戰爭、辛亥革命、戊戌變法等。

農曆二十四節氣就是古代的陽曆。現在中國在執行三種曆法。


陳相因631


陰曆全稱“太陰曆”或“純陰曆”。陰曆根據月亮圓缺變化的週期,即朔望月制定的,因古人稱月亮為“太陰”,所以稱為“太陰曆”,簡稱“陰曆”。關於陰曆產生歷史上沒有明確記載,大概在殷代時期已經很普及。歷月的長短依據天象即月相來確定,大月30日,小月29日,歷月的平均值大致與朔望月平均長度29。5306日相等。年的長短則只是歷月的整數倍,而與迴歸年無關。因此,陰曆的月份也與四季寒暑無關。陽曆,亦稱公曆、太陽曆、新曆、西曆,也稱格里高利曆。它是1582年,由羅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實行的歷法。從這一年後,陽曆代替了公元前42年由羅馬皇帝朱裡·愷撒所實行的“儒略曆”(舊曆)。

陽曆是以地球環繞太陽一週的時間算作一年。它的長度為三百六十五天五小時四十八分四十六秒。由於它不是整數,為了把長短拉平,有的年份是三百六十六天,稱為“閏年”;有的年份是三百六十五天,稱為“平年”。新中國成立以後,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採用公元”。從此,我國也採用了公元紀年的歷法。也叫陽曆!通俗講,農曆是中華民族文明發展的必然產物,包羅萬象!民間多以陰曆為主,民間的婚喪嫁娶搬遷都以陰曆為主!國家則以陽曆為主!以星期為單位,來確定休息工作等!總之不管陰曆陽曆,都和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


心似蓮花開48792206


陰曆指的是月亮歷,陽曆指的是太陽曆。中國的農曆為太陽曆與月亮歷合曆,簡稱陰陽合曆。

農曆平年二個月三百五十四天,閏年十三個月三百八十三天,十九年七閏,平均一個太陽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又稱四分曆。

故,說農曆為陰曆,是錯誤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