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外長完美詮釋“面和心不和” 如今兩國爆發衝突的風險猶存

聯合國安理會3月份輪值主席是法國,而德國將在4月份接任。對此,兩國特意安排外長在安理會共同出場,以彰顯“夥伴關係”精神,這讓此次安理會輪值主席的交接方式非同尋常。但是由於德國外長馬斯乘坐的政府專機在紐約降落時輪胎破裂,進城因而被延誤,與法國外長勒德里昂共同舉行的新聞會也不得不推遲。

德法外長完美詮釋“面和心不和” 如今兩國爆發衝突的風險猶存

圖為兩國元首與外長簽署《亞琛條約》

據參考消息網綜合德國之聲與法新社報道,儘管兩國外長在記者會上都竭力證明,他們之間的關係是親密的,一個說“我的朋友海科·馬斯”,另一個稱“親愛的讓-伊夫”。儘管如此,德法兩國外長在紐約的這次會面,依然詮釋了“面和心不和”的含義。

德法外長完美詮釋“面和心不和” 如今兩國爆發衝突的風險猶存

圖為法國總統馬克龍與德國總理默克爾

報道稱,兩國外長在聯合國臺上的親密無間並不能掩蓋德法間若干被暫時擱置的分歧。比如,法國曾激烈批評德國反對向沙特阿拉伯出口軍火的立場。以及有關法國在聯合國安理會中的位子是否該由一個歐盟位子所取代的問題也引起法國不安。對此,德國基民盟主席卡倫鮑爾甚至還曾提出過相關議題,並得到了總理默克爾的支持。法國外長勒德里昂隨後更是怒斥這一觀點“荒謬”。

德法外長完美詮釋“面和心不和” 如今兩國爆發衝突的風險猶存

圖為德國與法國國旗

有輿論認為,法德兩國發生衝突的危險在數十年後的今天依然存在。事實上,法德兩國之所以能在安理會協調、直接交接班,並非得益於兩國的友好關係。對此,法國外長勒德里昂給出的解釋是“碰巧罷了”,因為哪個國家擔任月度輪值主席,只是簡單地依照成員國英語名稱的首個字母順序排列。(李奕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