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最大的貢獻是什麼?

日月惟明


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由於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造成中國社會的貧窮落後,中國人提起清朝來是一肚子氣的。更何況,清朝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國家,剃髮易服去我漢家衣冠,每一個有良心的漢族人都會跳腳罵孃的,但有理智的人坐下來冷靜考慮一下,大清王朝對中華民族貢獻還是比較大的,尤其是在領土方面,東北,西藏,新疆,蒙古首次同中原本土統一起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國內各民族普遍認同。

明朝初年,永樂皇帝設立努爾幹都司管理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當時中原王朝認為是蠻荒之地,並沒有移民墾殖,只是認任當地頭領為官,進行羈縻統治。清朝建立後在東北地區設三個將軍,劃區答轄,同中原結為一體。新疆地區古稱西域,漢朝時己歸屬中原,自從唐朝從後已基本遊漓於中原王朝之外。明代短時間在吐魯番設衛所,清朝經三代努力,在乾隆皇帝時滅了準噶爾汗國,新疆地區重新迴歸。

明朝建立後把大元趕回漠北,朱棣也曾北伐草原,後來還封蒙古首領為義順王,這算是羈縻統治,並沒有實際控制。清初實行滿蒙聯姻政策,控制了察哈爾,科爾沁等部落,打敗準噶爾汗國以後,又把外蒙古四部劃為大清帝國一部分,劃旗,照分片治理,有效控制。元朝的時候,西藏地區正式成為中央帝國的一部分,明朝繼承元朝遺產,但控制力度不大。

清朝在西藏設駐藏大臣,西藏與雲,川,貴等省劃區界管理,達賴和班禪繼位必須經中央政權刪封。設理藩院管理各項事物。所以,只有在清朝時,中央政府才在東北,蒙古,新疆,西藏地區設置官吏或駐軍進行有效直接統治。對西南地區突行改土歸流政策,派流官治理。清朝積積推廣高產農作物,糧食產量提高,人口迅速增長,清末中國人口四億五千萬,居世界首位。

當然落後就要捱打,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中國經濟發展與世界嚴重脫軌,這是著多原因造成的,清朝割地賠款加重了人民負擔。但是清朝滅亡時(1912年2月12日)仍留下一千多萬平方公里土地,這是中華民族保貴的財富。此外,現代陸軍,海軍,教育,鐵路等也是在清朝時建立的,總而言之,清朝對後人最大的貢獻是土地,其次是人口。





關東俠客


首先說一點,國土沒有繼承之說,要看實力!滿清滅亡前各省幾乎通通獨立,是北洋政府致力於統一才勉強維持名義上的統一,現在國土更是二戰勝利的結果,與滿清沒有關係!

更應要說明的是,滿清國和中國不是繼承關係,滿清國和中國這是兩個不同的國家屬性!現在國土是中國復國後滅亡滿清國併吞並滿清國、並取得二戰勝利的結果,何來的繼承之說!什麼寧予友邦不予家奴、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漢人強滿人亡、保大清不保中國、辮子不能剪,辮子剪中國不亡滿清亡等等,無不證明滿清是殖民者統治中國。才會有滿清面對洋人幾千士兵而丟盔棄甲、為了繼續統治中國無恥的籤一千多條不平等條約聯合洋人一起壓迫中國人,而面對中國人的反抗則喪心病狂地進行鎮壓!滿清非中國,誤國三百年沒有冤枉它!

明朝的國土之於現在國土,在西北、正北方方向少了部分新疆和部分內蒙古,在東北、南方方向和現在比則有多出來的國土。。國土面積比現在大,另外再插一句,別拿明滅亡前國土說事,按滅亡前說事,滿清滅亡前各省幾乎通通獨立了。

如果沒有滿清入關使中國全面大倒退,明朝滅亡後是由漢人繼續開創新王朝,中國會繼續繁榮,國土只能更大!因為明朝已經有火器部隊(別說火器在明朝時期對八旗沒用,八旗就是因為有孔有德這個火器專家漢奸的加入才如虎添翼,八旗的火器絲毫不比明朝軍隊差。只是滿清後為為了防漢,火器全部禁燬,來了個全面大倒退),如果繼續發展下去,火器技術必然成熟領先於周邊國家甚至領先世界(明末和海上馬車伕荷蘭打戰,明朝贏了發現洋人火器先進,進行打撈並加以改進,改進後的火器優於西方火器),加上中國無論科技文化都遠遠高於周邊國家,以古代漢人的崛起國仇必報的傳統,必會收復關外國土!



破虜大將


英屬印度不是大英帝國,但大英帝國卻有英屬印度,所以印度繼承了麥克馬洪線,同理,滿洲的家在東北,中國是大清帝國的一部分,但中國不是滿洲,就像印度不是英國。印度繼承英屬印度,中國繼承滿清也是自然的。因為利益嗎,但中國不會感謝滿清,誰會感謝入侵者呢?滿清與日本並無不同,只是時代不一樣了。如果你是滿遺,那另當別論,做為華夏族我不認為給中國帶來百年恥辱的滿清值得懷念,而是感覺噁心,俄羅斯有彼得大帝,日本有明治維新,滿清在近代史的種種所做所為,早有定論。到了1945還有滿洲國,我如何相信滿清對中國是有意益的,滿清給中國帶來的只有苦難,在毀滅自己的同時也把中國帶入萬劫不復的境地,到今天都沒恢復元氣。


萬魔始源


大清帝國對中華文化的最大貢獻就是被徹底推翻。

正因為清朝統治者被推翻,才結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統治。

當然,這個貢獻是被動的。

真正推進社會進步的 ,是掌握了西方先進思想文化的中國人民。

推翻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政權,中國老百姓才能過上人過的日子。

因為在封建社會和奴隸社會,老百姓過的都是牲畜過的日子。

那些成天吹捧封建皇帝的人,根本不瞭解封建皇帝們的殘暴和貪婪。

他們以為封建皇帝就像電視劇裡的皇帝那樣,和藹可親,風流倜儻。

封建社會就是人吃人的社會,沒什麼可歌頌的,沒什麼可留戀的,沒什麼可繼承的。

所有的封建帝王都是歷史的垃圾。

都是吃人的魔鬼。


用戶2514177795319


清朝最大的貢獻一句話概括:多民族融合統一,奠定中國現在的版圖。清朝以前的王朝,漢族和少數民族一般是對立的,清朝將多民族融合在一起。通過一系列政治和戰爭手段,清朝疆域最大時期達到1300多萬平方公里。(清朝初期地圖)

乾隆皇帝時期清朝疆域達到鼎盛時期

經過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的努力,清朝的疆域:東北到外興安嶺、庫頁島、鄂霍次克海,西北到巴爾喀什湖、蔥嶺北到恰克圖(貝爾加湖以南,色愣格河以北),南到南沙群島。清朝乾隆時期的疆域總面積達到了1380多萬平方公里。

(咸豐年間和現在疆域的對比圖,咸豐時期基本保持了乾隆時期的疆域)

清朝自鴉片戰爭開始,直到滅亡,損失割讓了大片的國土。1911年,喀爾喀蒙古投奔俄國並且獨立。(1911年12月的清朝地圖)

清朝的多民族融合

清朝是滿族統治者取代了漢族統治,在開國的初期對漢族進行血腥額鎮壓,穩定了政治局後,清政府採取了和睦政策,大批的漢族精英進入清朝政府系統,參與國家管理。民族矛盾緩和了不少,大的農民起義主要是太平天國運動,其他起義大都在一個省或者數個,規模不大。人口由於農業技術的引進和開發,使得糧食產量增長比較快,人口也在明朝末年的8000萬,增加到4億左右。

對蒙古地區的統治,主要採取聯姻和戰爭獲得蒙古族統治者的歸附,穩定了東北和北方。對新疆地區的準格爾汗國,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不懈的努力,最終歸附到清朝版圖。

清軍進入西藏地區,1653年,順治皇帝正式冊封五世達賴羅桑嘉措“達賴喇嘛”,承認達賴在西藏的宗教和政治地位。1713年,康熙皇帝冊封五世班禪為“班禪額爾德尼

”,“額爾德尼”是滿族語“珍寶”的意思,並加封之前的班禪。班禪以日喀則的扎什倫布寺為駐蹕地,主要管理後藏地區。西藏地區正式併入清朝的版圖。

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在以前是土司制度,世襲化。清朝進行了“改土歸流”政策,打破世襲制度,緩和少數民族內部矛盾,同時也減少對政府的威脅。有的改土歸流政策實施還是進行過一些小型的戰爭才推行下去,不過也促進了多民族學習漢文化,民族融合的速度還是比較快的。為此,清政府設立了新疆六廳,這裡的“新疆”不是現在的新疆,而是新開疆域的意思,新疆六廳指的是現在貴州省區域。

清朝滅亡後,中華民國又陸續丟失了不少領土,儘管這樣,仍然保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繁衍生息著56個民族。


穿越再現彼岸


清王朝雖然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但是他的貢獻還是有的,清朝在開疆拓土維護領土統一功不可沒。




尤其是控制了邊疆地區,奠定了中國龐大的疆域,清朝之前的朝代,新疆,東北,西藏,蒙古長期不在中央控制之下,而且清王朝將這些進入中央政府統領下,再無割據之權。



第二就是多民族大融合,縱觀古代歷史,強大如西漢,大唐,大明等朝代都受到了邊疆少數民族騷擾,這些北方遊牧民族一直令中原霸主頭疼不已,而清朝統治者是少數民族,他將這個問題高明的化解了,撫馭賓貢,夐越漢唐,加強了臺灣,西南,西北地區的管理。



第三就是人口激增,在道光時期清王朝人口達到了四億,其他朝代最多如宋朝的一億,清朝暴增了很多。

第四,就是文化傳承,綜合了各民族的精髓融合一起,讓文化沒有斷承。

最後一點就是清王朝沒有全部淪為列強殖民地,同時期的非洲,亞洲,一個東印度公司就掌控了五個殖民國家,清王朝國內革命爆發,權力移交給中華民國,實現了南北統一。


獨坐靜飲淡看世態炎涼


1最大貢獻是奠定版圖

漢朝佔領的樂浪、臨屯、玄菟、真番四郡都先後被高句麗所吞併,所佔領的西域也在之後紛紛獨立,後期更是被匈奴所佔;

唐朝武則天設的北庭都護府,轄天山以北地區的西突厥十姓部落,也在安史之亂後失去對西域的控制 。

明朝領土面積約997萬平方公里,康乾盛世時領土面積約1316萬平方公里,清朝末期雖然丟了很多領土,但滅亡時還是有11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包括外蒙古),西藏、蒙古和東北納入到中國的統治中。

清朝的疆域是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都無法比擬的,許多人都認為元朝疆域大,其實是混淆了元朝和元帝國兩個概念。

2實現了多民族的統一

漢滅匈奴,唐滅突厥,打敗了蒙古高原上的遊牧民族,但沒有去統治那片土地,相反把投降的牧民內遷,一次次“引狼入室”。

漢之後的五胡亂華,漢族差點被滅掉。唐太宗李世民對各族一視同仁,成為了天下的共主,宋朝面對北方三個少數民族強權,最後全面失守。

滿清徹底制服蒙古高原上的遊牧民族,收復準格爾,永除北患,從東北、北部、西北、西南一直到東南,把多民族統一在一個政權的管轄之下。

3人口增長快貢獻大

滿清前期實行民族隔離,各民族都在自己的地盤上,客觀上保護了漢族的生存空間。

在稅收上取消人頭稅,推廣玉米、紅薯、土豆等高產作物,耕地基本都在漢地,所以增加的人口基本都是漢族。人口從1億增至4億,98%都是漢族。人口增加,資源減少,往外移民是大勢所趨,於是放開了隔離。漢族開始了闖關東、走西口,使東北、內蒙古與內地融為一體;下南洋,使華人遍佈東南亞。

但滿清很多作孽惡政,遭到後人的詬病:強迫漢族剃髮易服,造成民族災難;大規模屠城和殺伐,推行民族壓迫政策;縱容滿洲貴族圈地收斂財富,破壞了中原地區的經濟;重農抑商,制約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製造文字獄,控制漢族文人的思想;編撰古籍時,又大肆銷燬古籍;給旗人寄養的特權,使其迅速腐敗。後期閉關鎖國和割地賠款,遭到天下人千古唾罵。

(圖片、資料源於網絡,如侵權請告之,立馬刪除相關部分)


天寧閣


大清帝國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是中國封建王朝的集大成者。

大清帝國是以少數民族滿洲族為領導民族,團結了全國各族人民,解決了歷朝歷代沒有解決的問題,建立了由皇帝親自參與國家治理的真正意義上的中央集權制度,不到取消了實施了幾千年的人頭稅,攤丁入畝,改土歸流,只向地主徵稅,不向農民徵稅,對東北地區,新疆地區,內蒙地區,西藏地區進行了有效統治,使這些地區成為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大清帝國有效地制約了國家領導團隊的權利,避免了權臣當道,軍閥割據,取消了嫡長子繼承製度,以及皇帝不再生前策立繼承人的制度,杜絕了外戚干政,皇子奪嫡悲劇的發生。

當西方工業文明對大清帝國的農耕文明造成衝擊的時候,大清帝國為了避免淪為西方的殖民地,而進行了有效的抗爭,採取了以夷制夷的正確國策,最大限度地維護國家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並逐漸部分接受西方文明,開啟了中國近現代化的歷史歷程。

由於邪教勢力搞的的太平天國運動風起雲湧,很快席捲了半個中國,而本身屬於駐防部隊,自身並不強大的大清帝國的軍隊無能為力,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過程中,導致了漢族地方軍閥勢力的崛起,動搖了大清帝國的中央集權制度,甚至達到了全面控制大清帝國政府的程度。

洋務運動,使得地方省份權力過大,分離情緒加劇,革命黨人宣揚大漢族主義,蠱惑了民心,大清帝國的合法性受到了質疑。

廢除科舉,提倡新學,得罪了所有的漢族社會精英,僅僅一次大清帝國軍隊內部的兵變就引發了南方多個省份的獨立運動。

於是,大清帝國的總理大臣漢族人袁世凱就隨水推舟,逼迫末代清帝退位,和平移交了國家權利,袁世凱自己成為了中華民國的大總統,後來還稱了帝。

大清帝國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被推翻的封建王朝,末代清帝退位後,仍然住在皇宮裡,享受中華民國政府財政資金的供養。


瀋陽楊藝


清朝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在康雍乾時期走向鼎盛,中國社會在在原有的體系下各個方面達到了極致,國力增強,社會相對穩定,經濟發展也很快,人口增長迅速,促進了多個民族的融合,疆域也非常遼闊。當時平定了新疆、西藏和蒙古等地,近代中國的疆域也都是從清朝時期繼承下來的,當然清朝割讓了很多的土地。在明朝時期關外、蒙古地區、西藏和新疆地區都不是屬於明朝的管制,這些地區都是在清朝時期納入中國的管制。

當然清朝晚期割地也不少,總體來說是功過參半。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師哥講史


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立國276年而亡。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清朝,是一個腐朽落後的王朝,尤其是晚清給中國帶來了很多恥辱,簽訂了很多不平等條約。

但是清朝也不是說一無是處的,清朝在很多方面也是做出很多貢獻。我覺得清朝最大的貢獻就是推動了中國近現代化的進程。


可能很多人覺得,清朝和現代化搭不上什麼關係。在他們的眼中,清朝是一個腐朽落後的時代,清朝就如代表著落後與封建一樣。

其實不是這樣的,清朝也有現代化的一面。清朝在經歷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後,統治階層也開始反省,在尋找自救的方法,開始向西方學習。

從19世紀60~90年代,清朝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清朝開始從西方引進先進的軍事裝備,生產機器和科學技術,在社會經濟,軍事,文化教育等多個領域推進現代化運動。


雖然洋務運動的目的是維護清廷的統治,但為中國培養了技術力量,使得中國在工業,經濟,鐵路建設等各方面都有了發展。

清朝的時候已經開始建立新式學堂,已經開始向國外派遣留學生學習西方先進的文化、技術。這些清朝派遣的留學生在學成歸國之後,大多數都成了中國近代化的棟樑之材。

中國鐵路的近代化也是開始於清朝,到1912年清朝滅亡,清朝共建成鐵路9000多公里。



在洋務運動中洋務派一共創建了30多家兵工廠,這些兵工廠大量仿製西方的新式武器裝備。我們經常在抗戰片上所看到的漢陽造步槍,就是洋務派所創辦的漢陽兵工廠製造。清末清軍就已經在使用漢陽兵工廠製造的步槍了。


在鴉片戰爭之前,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洋務運動使得東西方的文化得以交流,開闊了當時國人的視眼,加速了中國現代化的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