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我國就分南方人和北方人,為什麼沒有東方人和西方人?為什麼?

少林寺駐皇家一號顧問


秦嶺淮河分界線是近代的產物,古代沒有用這個來區分南北方。古代的東南西北都是相對位置,相對於都城去辨別天下四方。王城以外分東夷西戎南蠻北狄。

沒有絕對的方位。後續大一統過程中,東夷和西戎完全融合了,也極少有大的反叛勢力。主要的不安定因素是北方遊牧民族和南方少數民族,所以南北方是重點提及和防護的方向。所以只剩下北虜和南蠻了。

但這也是相對位置,沒有絕對位置。中原王朝稱北方遊牧民族為胡人,北方的滿蒙也稱他們南邊的漢人為南蠻子。

再次大一統之後清末的地理學家用秦嶺淮河來劃分了南北,大致跟降水線一致。而東西方沒有明顯的降水分界線地標。所以南北劃分就確立了下來。

但其實如果外蒙還是中國的,以黃河作為分界線要更合理一些,黃河兩岸的氣候和習俗差異要更明晰一些。

參考元朝河南形省劃分,中部的黃河和長江中間地區是河南省,中原地區。

黃河和長江之間是氣候過渡地帶,古代既種小麥也種水稻,屬於過渡地帶!

下面是官話區分佈,南北語言分佈又更符合長江為界


碼上春秋


其實我覺得這個說法並不是自古就有,而是清末才提出的南方人和北方人的概念,那麼為什麼這種叫法如今比較盛行,而沒有東方人和西方人之說,大概分析一下:

1、自秦始皇一統六國定都咸陽,還是八朝古都開封,亦或是十三朝古都洛陽,都位於秦嶺淮河附近,也就是我國中部,顯然秦嶺淮河是一條很重要的分水嶺;

2、自古南北之爭大多以秦嶺淮河為界,是一條重要的軍事分界線和天然屏障,守不住這條分界線就意味著很有可能亡國,因此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3、秦嶺淮河南北氣候差異很大,是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4、在現代來說,廣義的東方人是指亞洲人,西方人是指歐美人;

5、《西遊記》裡面最經典的臺詞,“貧僧從東土大唐而來,欲往西天拜佛求經。”也就有了後來上西天,去往西方極樂世界的說法。顯然這個在現代人眼裡是十分忌諱的。


頭老王條


自古以來,中國就有南方人和北方人之分。究其原因,第一,主要是由於兩條大江大河為南北方做出了區隔。那就是長江和黃河,他們都是由西向東走向。於是出現了大江南北和大河上下。故有一橋分架大江南北之說,還有毛澤東的詩詞,大河上下頓失滔滔。這就為中國版圖上南北方劃出了界限。於是中國人就通常把住在長江北或黃河北的人統稱為北方人。第二,由於地理位置,氣候條件,飲食習慣,還有文化淵源等方面的條件不同,造成了中華民族的北方人和南方人,兩大族群。比如北方人,由於歷史上外族入侵,在人口的融合上,比南方就有很大的不同。北方人憨厚直爽,仗義忠厚的性格,自然不同於南方人外斂內秀,溫文爾雅的品性。由於氣候的差異,也形成了在飲食上的口味差別。北方人比較喜歡吃鹹辣,吃麵食和餃子,而南方人普遍喜歡甜淡,常吃米飯。這些都對北方人和南方人這個概念的形成起到了加強和固化的作用。但是隨著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人口大流動大融合,南方人和北方人通婚的也是越來越多。以後南方人北方人這個概念,也會慢慢的淡化了。


盛大spd


主要基於三點:1,南北方有比較明顯和約定俗成的界線,語言和生活習慣也有比較明顯的差別。而東西方則沒有明顯的界線,人的生活習慣和語言還有循序漸進的比較大的過渡帶。2,在經濟方面東西方差距太大,東部沿海地區的經濟與西部地區相比較具有壓倒性的優勢,而勢均力敵才能形成對手,而只有對手才能相互叫板。3,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基本上都是南北方的戰爭,北方獲勝較多。而極少發生東西方的戰爭。總結起來的主題詞就是:界線__語言(文化)__經濟__戰爭。


大光165793971


興我胡人文化走我北國之興











北胡人圈


為什麼有南北方之稱呢?

因為南北方飲食不同

北方吃小麥

南方吃稻米

飲食影響文化

還有一點秦嶺淮河南北氣溫不同!

東西方人並沒有這種差別!


lsulong


南方和北方,從氣候、飲食上差異大;長江、黃河又東西流向,心裡上隔開了南北的人;秦代以來,外族人都在北方。


貝貝127554956


從大一統的秦帝國開始,中央王朝最主要敵對政權,基本上都是北方的遊收民族政權,無論中華民族如何融合?在以中原(包括江南)為國本的統治者眼裡,北方始終是異類。


好名字都讓別人搶注了


忘了唐僧

忘了匈奴

忘了高麗

忘了吐蕃

……


快樂牛虻


除了秦嶺,還有長江黃河,都是東西向的地理標誌,造成地域上分成南方和北方,只有北方一段黃河分為河東與河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