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時科學使用自然聲區最重要,不會唱歌的人也能唱得很好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發出的嗓音,除了前述的言語聲和歌唱聲,還有一類既不屬於言語聲,又不屬於歌唱聲的嗓音。譬如,哭聲,笑聲,嘆氣聲,打哈欠聲,打噴嚏聲,咳嗽聲,等等。這類嗓音的發聲,不學自通,因此,我們稱之為自然聲。

自然聲,不學自通,人人都會,這是對我們有利的一面。然而,我們為什麼把它納入一個和言語聲、歌唱聲相提並論的高度來討論呢?這是因為,所謂科學正確的發聲方法,就蘊涵在自然聲的發聲過程之中。

唱歌時科學使用自然聲區最重要,不會唱歌的人也能唱得很好


我們先來看一看:自然聲都有些什麼性質?

“自然聲聽起來是否真實?”“真實。”

“人們發出自然聲時,是否自然?”“自然。”

“自然聲聽起來是否生動?”“生動。”

由此看來,“真實、自然、生動”,是自然聲普遍存在的自然屬性。

自然聲不學自通。這就是說,對於我們每個發聲生理正常的人來說,就目前的嗓音狀況而言,要想發出能給人以“真實、自然、生動”感受的嗓音來,並不困難,可以說人人都有這樣的能力。


唱歌時科學使用自然聲區最重要,不會唱歌的人也能唱得很好



然而,“真實、自然、生動”的感人效果,又恰恰是我們進行言語聲和歌唱聲表達時所向往追求的目標。這樣說來,練聲的問題就非常明瞭現實了。練聲的關鍵,就在於解決如何把自然聲“真實、自然、生動”的屬性充分地展現在言語聲和歌唱聲裡的問題了。不錯,事實也正是如此。

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說來也並不複雜。可以想見,要實現這一目標,和我們發聲時的生命狀態有著直接的內在聯繫。當我們運用言語聲或歌唱聲進行表達時,如果把自身的生命狀態調整到發自然聲時的狀態中去,用發自然聲的生命狀態來說話唱歌,那麼,可以肯定,我們的言語聲和歌唱聲也一定會給人以“真實、自然、生動”的感受的。問題在於:怎樣才能讓自己的生命自如地進入發自然聲時的狀態之中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對我們的生命狀態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了。

人的生命總是處於三種相對立的狀態之中,即:

(1)有意與無意狀態;

(2)主動與被動狀態;

(3)自覺與不自覺狀態。

我們的生命狀態,有時是有意的,有時是無意的;有時是主動的,有時是被動的;有時是自覺的,有時是不自覺的。我們所訓練的言語聲和歌唱聲都是在有意的、主動的、自覺的生命狀態下發出的。而自然聲都是在無意的、被動的、不自覺的生命狀態下發出的。要想把自然聲狀態下的聲音效果充分地展現在言語聲和歌唱聲裡,無疑需要我們培養的是:用生命的有意、主動、自覺的狀態,自如地調動駕馭無意、被動、不自覺的生命狀態的能力。

唱歌時科學使用自然聲區最重要,不會唱歌的人也能唱得很好

喜歡唱歌的朋友可以點擊文章下面的“瞭解更多”進行系統的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